新城建设项目先进事迹材料:善打硬仗 敢为先锋
沈阳地铁·丽水新城项目是国家为保障尽量多的普通老百姓能够住得起房、租得起房而建立的保障房。项目总建筑面积约29.1万平方米,合同额5.36亿元。项目自开工以来,紧紧围绕学习实践*****这一主题,全体职工将“爱岗敬业、争先创优、争取一流”的精神应用到了各项管理工作中,取得了较好成绩,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一、民生重任 央企担当 劳模团队 再筑辉煌
20**年经向国家住建部申请,沈阳成为了全国第一个现代建筑产业化示范城市,作为大型央企,中建一局有幸成为了沈阳市产业化建筑的施工单位和参与单位,义不容辞地承担起为民服务的责任,成为为国家建筑产业化革命推进的先行者。20**年6月22日,在接到沈阳市市政府下达的施工任务后,中建一局举全局之力,集精兵强将,聚智慧心血,打集团会战,喊出“民生重任 央企担当”的口号,将一局铁军的精神展现在项目的建设中。在集团领导和项目班子、全体职工的共同努力下,项目部排除一切困难,抓质量、保工期、抓管、保安全,顺利超额完成了阶段性目标。
沈阳地铁·丽水新城项目由北京市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z担任项目经理。现有管理人员109人,其中党员20人、团员65人,平均年龄30岁,是一个朝气蓬勃的战斗集体。
20**年7月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一行视察了地铁丽水新城一期工程(公租房)土建工程项目,温总理指出:“你们用先进的技术建设保障房,使中国建筑业向新标准迈进一大步。你们接受这个任务是光荣而艰巨的,你们的贡献是巨大的。感谢你们为建设保障房做出的努力,沈阳市民不会忘记你们,国家不会忘记你们。”
在施工过程,国家住建部、辽宁省、沈阳市各级领导,上海市、重庆市、江苏省等各省市装配式结构产业办、建委等多次来项目进行考察、指导、学习、研讨,对本工程大面积推广装配式结构形式,及工程质量、工期、安全、节能减排等各项指标给予了高度的评价,项目部先后迎接各类检查90余次。
二、创新工艺 建立标准 样板引路 打造精品
作为国内目前开工面积最大的预制装配式住宅工程,沈阳地铁·丽水新城项目部对新工艺、新技术大胆探索,成功申报中建一局集团“一优两示范”工程,完成技术总结1篇,完成工法2篇,申报国家专利2项 ,参编辽宁省技术规范3项,承接4项中建股份(相当于省部级)技术中心科技课题研发任务。B区10栋楼建造在地铁停车场上部,大范围的采用了直径为1米的隔震支座的技术,减少了噪音和震动,提高了防震等级,是房建项目大面积使用减震技术的一次突破。
在预制构件正式吊装前,项目部特别组织管理人员及分包施工队伍技术人员及工人进行了装配式结构施工技术的培训,并邀请长沙远大的专家们进行现场实际吊装示范,组织现场各分包队伍进行现场观摩,实地操作。针对构件吊装技术及安全要求,项目部对施工队伍进行了多次书面和会议交底,使项目管理人员对装配式结构施工有了一定的施工经验,对施工重点、难点能够把握,各分包队伍对装配式结构施工做法逐步熟练,培养了一批专业的装配式结构施工人员。
在施工中,项目部严格树立“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安全是生命的保证”的意识。加强质量过程控制,每一道施工工艺都严格验收。对施工方案组织认真学习,加强对施工过程中关键部位的控制。根据施工方案编制质量控制要求,严格执行质量管理制度,每一道工序严格进行质量挂牌,每个工序施工前先进行 “样板”挂牌制度。
为攻关解决质量问题,项目开展了QC小组活动,建立QC小组与各工序小组的质量控制网络,及时进行总结。在施工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同时对问题提出解决办法,我们共下发工作联系函76份,对出现的每个问题进行认真的跟踪,没有整改到位的坚决不允许进行下一步施工;回复监理通知单24份,对监理的每份通知进行认真的反思及落实,督促现场进行整改,杜绝同类问题的再次发生。建立不合格品管理台账,参与检查进场的每批施工材料,特别是PC板构件的检查,对不合格品采用严格的退场制度,抓好工程质量的第一关。
三、开展竞赛 创先争优 全面履约 高标兑现
20**年7月27日,辽宁省暨沈阳市保障性安居工程与十二运场馆工程建设劳动竞赛活动启动仪式在这里隆重举行。为响应省总、市总关于开展劳动竞赛的号召,项目成立了劳动竞赛工作领导小组,制订了竞赛方案。开展四大区劳动竞赛,并进行月度竞赛评比,对月度优秀给予表彰,通过竞赛活动,项目安全质量、文明施工、工期、节能降耗、科技创新、劳务管理“六大指标”连创佳绩。同时成立了z、王俊杰、王峰年、李圣、胡舜宇、赵华敏、李恒毅7支项目管理型青年突击队。
在职工中开展技术革新和合理化建议活动,发动职工为项目建设献计献策。职工提出合理化建议19条,为项目的顺利进展提供了保障,加快了工期,通过合理化建议、合理调配资源,施工进度最快有每月三层达到每月六层;在劳务管理方面,建立了项目工会联合会,将甲方、监理和分包单位纳入到工会组织来,签订了集体合同,规范劳务单位的用工,并且监督劳动合同、工资发放、劳动保护用品的配备和使用,组织工人开展专业技能培训,丰富工人文化生活,依法维护工人的利益,努力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20**年4月6日,项目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了“全国工人先锋号”的荣誉称号;20**年10月项目部被全国总工会海员建设工会命名为“工人先锋号”的荣誉称号。此外,项目还被集团公司授予了20**年度“党员先锋号”、“青年文明号”的荣誉称号,被沈阳市授予“安全施工先进单位”的荣誉称号,项目经理z荣获“安全施工先进个人”称号。
篇2:保障房项目先进事迹材料善打硬仗敢为先锋
新城建设项目先进事迹材料:善打硬仗 敢为先锋
沈阳地铁·丽水新城项目是国家为保障尽量多的普通老百姓能够住得起房、租得起房而建立的保障房。项目总建筑面积约29.1万平方米,合同额5.36亿元。项目自开工以来,紧紧围绕学习实践*****这一主题,全体职工将“爱岗敬业、争先创优、争取一流”的精神应用到了各项管理工作中,取得了较好成绩,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一、民生重任 央企担当 劳模团队 再筑辉煌
20**年经向国家住建部申请,沈阳成为了全国第一个现代建筑产业化示范城市,作为大型央企,中建一局有幸成为了沈阳市产业化建筑的施工单位和参与单位,义不容辞地承担起为民服务的责任,成为为国家建筑产业化革命推进的先行者。20**年6月22日,在接到沈阳市市政府下达的施工任务后,中建一局举全局之力,集精兵强将,聚智慧心血,打集团会战,喊出“民生重任 央企担当”的口号,将一局铁军的精神展现在项目的建设中。在集团领导和项目班子、全体职工的共同努力下,项目部排除一切困难,抓质量、保工期、抓管、保安全,顺利超额完成了阶段性目标。
沈阳地铁·丽水新城项目由北京市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z担任项目经理。现有管理人员109人,其中党员20人、团员65人,平均年龄30岁,是一个朝气蓬勃的战斗集体。
20**年7月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一行视察了地铁丽水新城一期工程(公租房)土建工程项目,温总理指出:“你们用先进的技术建设保障房,使中国建筑业向新标准迈进一大步。你们接受这个任务是光荣而艰巨的,你们的贡献是巨大的。感谢你们为建设保障房做出的努力,沈阳市民不会忘记你们,国家不会忘记你们。”
在施工过程,国家住建部、辽宁省、沈阳市各级领导,上海市、重庆市、江苏省等各省市装配式结构产业办、建委等多次来项目进行考察、指导、学习、研讨,对本工程大面积推广装配式结构形式,及工程质量、工期、安全、节能减排等各项指标给予了高度的评价,项目部先后迎接各类检查90余次。
二、创新工艺 建立标准 样板引路 打造精品
作为国内目前开工面积最大的预制装配式住宅工程,沈阳地铁·丽水新城项目部对新工艺、新技术大胆探索,成功申报中建一局集团“一优两示范”工程,完成技术总结1篇,完成工法2篇,申报国家专利2项 ,参编辽宁省技术规范3项,承接4项中建股份(相当于省部级)技术中心科技课题研发任务。B区10栋楼建造在地铁停车场上部,大范围的采用了直径为1米的隔震支座的技术,减少了噪音和震动,提高了防震等级,是房建项目大面积使用减震技术的一次突破。
在预制构件正式吊装前,项目部特别组织管理人员及分包施工队伍技术人员及工人进行了装配式结构施工技术的培训,并邀请长沙远大的专家们进行现场实际吊装示范,组织现场各分包队伍进行现场观摩,实地操作。针对构件吊装技术及安全要求,项目部对施工队伍进行了多次书面和会议交底,使项目管理人员对装配式结构施工有了一定的施工经验,对施工重点、难点能够把握,各分包队伍对装配式结构施工做法逐步熟练,培养了一批专业的装配式结构施工人员。
在施工中,项目部严格树立“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安全是生命的保证”的意识。加强质量过程控制,每一道施工工艺都严格验收。对施工方案组织认真学习,加强对施工过程中关键部位的控制。根据施工方案编制质量控制要求,严格执行质量管理制度,每一道工序严格进行质量挂牌,每个工序施工前先进行 “样板”挂牌制度。
为攻关解决质量问题,项目开展了QC小组活动,建立QC小组与各工序小组的质量控制网络,及时进行总结。在施工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同时对问题提出解决办法,我们共下发工作联系函76份,对出现的每个问题进行认真的跟踪,没有整改到位的坚决不允许进行下一步施工;回复监理通知单24份,对监理的每份通知进行认真的反思及落实,督促现场进行整改,杜绝同类问题的再次发生。建立不合格品管理台账,参与检查进场的每批施工材料,特别是PC板构件的检查,对不合格品采用严格的退场制度,抓好工程质量的第一关。
三、开展竞赛 创先争优 全面履约 高标兑现
20**年7月27日,辽宁省暨沈阳市保障性安居工程与十二运场馆工程建设劳动竞赛活动启动仪式在这里隆重举行。为响应省总、市总关于开展劳动竞赛的号召,项目成立了劳动竞赛工作领导小组,制订了竞赛方案。开展四大区劳动竞赛,并进行月度竞赛评比,对月度优秀给予表彰,通过竞赛活动,项目安全质量、文明施工、工期、节能降耗、科技创新、劳务管理“六大指标”连创佳绩。同时成立了z、王俊杰、王峰年、李圣、胡舜宇、赵华敏、李恒毅7支项目管理型青年突击队。
在职工中开展技术革新和合理化建议活动,发动职工为项目建设献计献策。职工提出合理化建议19条,为项目的顺利进展提供了保障,加快了工期,通过合理化建议、合理调配资源,施工进度最快有每月三层达到每月六层;在劳务管理方面,建立了项目工会联合会,将甲方、监理和分包单位纳入到工会组织来,签订了集体合同,规范劳务单位的用工,并且监督劳动合同、工资发放、劳动保护用品的配备和使用,组织工人开展专业技能培训,丰富工人文化生活,依法维护工人的利益,努力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20**年4月6日,项目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了“全国工人先锋号”的荣誉称号;20**年10月项目部被全国总工会海员建设工会命名为“工人先锋号”的荣誉称号。此外,项目还被集团公司授予了20**年度“党员先锋号”、“青年文明号”的荣誉称号,被沈阳市授予“安全施工先进单位”的荣誉称号,项目经理z荣获“安全施工先进个人”称号。
篇3:老师先进事迹学习得体会
学习王生英老师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教师只有热爱教育,才会热爱学生,才会献身于教育。热爱教育事业需要的是我们教师实实在在的付出,而不是事事以钱和前途来衡量自己工作意义的。因此教师只有拥有了对事业的一分热爱和对学生们、对国家和民族进步的责任心,才能脚踏实地、默默奉献、不计名利、无怨无悔。近日,学校组织我们学习了乡村女教师王生英的先进事迹,她的事迹深深的打动了我。
王生英这个看似普通而平凡的名字背后却珍藏着让人难以想象的感动,就是这个普通而又平凡的人,给我们这些刚刚走在教师岗位路上的人,带来了一份弥足珍贵的礼物,她犹如黑夜中的一颗星星,向我们指明了一条教育教学的光明大道!至今还没有一部电话的卸甲平村,30年前的贫穷和落后可以想像。而王生英老师却在那样条件下默默地从教30年,无怨无悔地奉献着自己的青春与热血。30年里, 她把文明的种子撒进了几百名山村孩子的心里。30年里,为了她钟爱的教育事业,王生英不断地用残疾之躯搏击多舛的命运,谱写出一曲曲感人肺腑的教坛乐章。
在众多的事迹中,最让我感动的就是发生在王老师与她的学生李增江之间的事情。李增江是一个下肢瘫痪、靠双拐行走、生活不能自理的孩子。为了减轻家长的负担,王老师每天背他上楼、下楼、去厕所,帮他解腰带、系鞋带,这一背一帮就是两年。李增江长高了,王老师背不动了,她的丈夫又默默地接过了“背”和“帮”的任务,这一背一帮又是4年。为此,王老师在家里对丈夫提出了“表彰”,并“任命”他为学校的“后勤部长”。毕业的时候,李增江的父母双双给王老师夫妇跪下,王老师拉不起来,只听这对父母泣不成声地说:“我们该给您跪,是您让我们瘫痪的儿子,能像个人样站在这世界上……”这就是王老师,一个胸怀博大的王老师。她对学生们的爱之至深、关之至切,远远胜过了对待自己的儿女。一个傍晚,王老师补课回来,路上重重摔了一跤,当www.aishibei.com她艰难地爬起来,强忍疼痛赶回家时,却看到了更令她心疼的一幕:五岁的小姐姐把两岁的小弟弟搂在怀里,倚着墙根睡着了。小弟弟满脸是血,小姐姐的脸上挂着泪珠。目睹此情此景,王老师的泪水夺眶而出,抱着两个孩子哭成一团。时隔多少年后,女儿上了大学,她终于理解了妈妈。她在给妈妈的信中说:“小时候,我们饿着肚子等你盼你,可你总是很晚才回来。说实话,我们都有点儿怨你了。现在我懂了,一个不热爱别人的人,怎么能爱自己的儿女呢?”是啊,对于自己的付出,王老师从不奢求什么回报,真是——大爱无言,师爱无边啊!
王老师对学生们的爱、对事业的痴迷,远远超过了对待自己的“前途”。在物欲横流的今天,一个残疾人不向上级伸手要一分钱,还利用工作之余帮学校修理教室。当她面对一个可以转公办教师的机遇时,她为了那些山里的孩子,毅然放弃了机会。这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更何况是一个身患小儿麻痹的人。大家都知道,当你的工作与名利挂钩的时候,就会有怨有悔,永远不会体会到真正的幸福。所以,做教师,就应做王生英一样的教师,柔弱双肩担起民族大任,孱弱之躯铸造教师之魂。
王生英老师的先进事迹,深深的感动了我,我要向王生英老师学习,像她那样:志存高远,爱岗敬业,淡泊名利,甘为人梯,以高尚的师德师风,做具有学识魅力与人格魅力的人民满意的教师。
教师岗位是一种辛劳、一种付出,也是一种收获、一种享受。作为一名教师,我一定会努力,持之以恒,把所有的光和热倾注到教书育人的事业中,尽自己的所能向王英生老师看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