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白色污染环境调查报告

小学生白色污染环境调查报告

  白色污染是我国城市特有的环境污染,在各种公共场所到处都能看见大量废弃的塑料制品,他们从自然界而来,由人类制造,最终归结于大自然时却不易被自然所消纳,从而影响了大自然的生态环境。从节约资源的角度出发,由于塑料制品主要来源是面临枯竭的石油资源,应尽可能回收,但由于现阶段再回收的生产成本远高于直接生产成本,在现行市场经济条件下难以做到。

  面对日益严重的白色污染问题,人们希望寻找一种能替代现行塑料性能,又不造成白色污染的塑料替代品,可降解塑料应运而生,这种新型功能的塑料,其特点是在达到一定使用寿命废弃后,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由于其化学结构发生明显变化,引起某些性能损失及外观变化而发生降解,对自然环境无害或少害。例如淀粉填充塑料,首先其所含淀粉在短时间内被土壤中的微生物分泌的淀粉酶迅速分解而生成空洞,导致薄膜力学性能下降,同时配方中添加的自氧化剂与土壤中的金属盐反应生成过氧化物,使聚乙烯的链断裂而降解成易被微生物吞噬的小碎片,被自然环境所消纳,同时起到改良土壤的作用。

垃圾污染

  垃圾侵占土地,堵塞江湖,有碍卫生,影响景观,危害农作物生长及人体健康的现象,叫做垃圾污染。

  垃圾包括工业废渣和生活垃圾两部分。工业废渣是指工业生产、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主要包括煤研石、粉煤灰、钢渣、高炉渣、赤泥、塑料和石油废渣等。生活垃圾主要是厨房垃圾、废塑料、废纸张、碎玻璃、金属制品等等。在城市,由于人口不断增加,生活垃圾正以每年10%的速度增加,构成一大公害。

  垃圾的严重危害,首先是侵占大量土地。二是污染农田。三是污染地下水。四是污染大气。工业废渣中的有些有机物质,能在一定温度下通过生物分解产生恶臭,从而污染大气。五是传播疾玻生活垃圾中含有病菌、寄生虫,如果直接用来作为农家肥料,人吃了施用过这种肥料的蔬菜、瓜果,就可能得传染。

  同学们,你们是否觉察到我们周围的环境正在日益被严重破坏?乱砍树木,污染生态,破坏生态环境等等。如今无数的事实已经告诉我们,环境保护刻不容缓,保护环境不仅是国家和政府部门的责任,同时也是我们学生的责任。这几天,我正在参加环保活动。我围绕着我们生活的地方周围的空气受污染的程度以及空气污染对人类身体健康的危害等方面问题进行了深入调查。我根据自己家周围的环境特点和身边所发现的问题,确定了调查重点。

  调查重点:工业造成的空气污染,生活造成的空气污染,交通造成的空气污染

  调查地点:塑料厂、五金厂、钢厂工人宿舍区、学校宿舍,长江三座大桥,我登上长江大桥,向四面眺望可以看到23个高耸的烟囱。

  其中将近一半的烟囱相继冒起浓浓的烟,有土黄色的,有黑色的。如晴天,烟是一阵浓,一阵淡,散得比较快。染而在阴天,所有建筑物都被烟雾笼罩着,能看见度很低,连高大的建筑物都在雾中若隐若现了。我来到居民区,看到居民区虽然没有高大的烟囱,但也弥漫着烟雾。

  经过观察才发现,原来很多居民在生炉子。于是,我通过统计,发现一个才两百米的街道居然有63户人家在生炉子,工人宿舍区一百来户人家就有47个在生炉子。我想,等到了冬天,家家户户都靠生炉子取暖,那煤烟造成的大气污染将不可想象。交通运输又对大气有怎么样的污染呢?我先后去了三座大桥,观察了机动车量的流量和排放尾气的情况。等到了下午时,汽车流量进入高峰,长江大桥20分钟通过2百多辆机动车。

  机动车排出很浓的尾气,尤其是公共汽车和摩托车驶过后排出呛人的黑烟并扬起阵阵尘土。高峰时每5分钟经过一辆公共汽车,一天要有40辆这样的汽车经过这里,要知道,这么多的车要排放多少废气污染环境啊!从调查情况来分析,我们周围的空气是受到了严重的污染。污染源主要是工厂烟囱排放的黑烟、居民使用炭炉,机动车辆排出的尾汽。这些污染源排放出来的什么污染物呢?对人们的健康又有什么危害呢?

  大气中的主要污染物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以及颗粒物。它们在空气中的含量若是超过一定的标准,就会危害人们的健康。一氧化碳会产生破氧血红蛋白,它使血液不能输入氧气。当碳氧血红蛋白浓度高达50%时,从氧的运输能力上相当于丧失了200毫升的血液。当碳氧血红蛋白浓度达到60%时就会有中毒的可能,严重的会伴有剧烈火的头痛、呕吐现象,甚至还会用生命危险。

  武汉是我们的“家”,应该把它建设得更美好。但空气污染问题十分严重,应该怎么办呢?我建议:

  (1)搞立体绿化,扩大绿化面积,可以搞无土栽培。

  (2)解决燃料问题,尽量使用太阳能等无污染或污染小的能源。

  (3)多组织宣传活动,咨询活动,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

  (4)组织同学利用双休日到街道、市尝广场捡垃圾,保持环境整洁。

  同学们,如今的我们就是明天这社会上的主人!要知道,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是渺小的,她创造了人类,然而现在的我们要这样对待她么?长此以往,人类必然会受到大自然所给人们带来毁灭性的灾难的!难道真的要象《后天》那样!所以,从先在开始,我们要从身边的小事起,保护我们这个人类共同美好的家园吧!

篇2:调查报告写作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调查报告写作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调查报告,也叫调查研究报告或考察报告,是对客观事物或社会问题进行调查研究之后,将所得的结果整理和表述出来的书面报告。它是实际工作中经常使用的一种事务文书,也是报刊上常用的一种新闻文体,适用范围广,使用频率高。笔者就调查报告写作的基本步骤和方法谈一浅见。

一、深入调查,充分占有材料

  写调查报告,最根本的是一定要做好调查研究工作。调查研究是写好调查报告的基础、前提和先决条件。

  经过深入细致的调查,我们应该充分占有哪些材料呢?1.要占有现实的和历史的材料;

  2.要占有“点”和“面”的材料;

  3.要占有正面的和反面的材料;

  4.要占有典型的和一般的材料;

  5.要占有直接的和间接的材料。

  只有材料充分、全面,才有助于调查者正确地分析情况,作出正确的判断,也才能找出规律性的东西。

二、分析材料,正确提炼主题

  一篇调查报告质量的高低,价值的大小,其决定性因素就是能否提炼出深刻的、有价值的观点,找到带有规律性的东西,得出正确的结论。对调查得来的材料应做到:

  1.要去伪存真。这就是要舍弃事物中那些虚妄的、惑人的假象,只留下那些能反映事物本来面目的真实材料。这就是常用来告诫人们的“不要听风就是雨”。

  2.要去粗取精。这就是要摒弃事物那些粗糙的成份,只选取那些能反映事物内部规律的精要材料。这也是人们常说的“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

  3.要由此及彼。这就是把已选好的材料连贯起来思索,找出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这种“连贯”的方法,就是从“纵”、“横”两个方面入手。“纵”指的历史发展过程,即事物的前后联系,通过纵的联系研究事物本身发展变化的规律。“横”指这一事物与那一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通过横的联系,在比较中探寻出事物的内部规律。4.要由表及里。就是要透过事物的表面现象去了解和认识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抓住主流,确定主题思想。通过分析事物的主流入手,抓住事物的本质,揭示出事物的本来面目。

三、主次明确,恰当选用材料

  调查报告写作,要求观点和材料应有机地统一,就是指观点统帅材料,材料说明观点、支撑观点、为观点服务选用材料要做到繁简适度,详略相宜。即重要的、具体的、新的和人所难知的材料宜详;次要的、概括的、旧的和人所周知的材料要略。

  1.要善于用事实说明观点。要求所写的内容都是真实的,把一个重要事件的全貌叙述出来,并鲜明地表明作者自己的观点。如MZD同志著名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一文,文中列举了l4件大事用来阐明农民运动“好得很”,极具说服力和战斗力。

  2.要善于从比较中说明观点。如好典型同差典型对比;正面材料同反面材料对比;历史材料同现实材料对比;“点”上的材料同“面”上的材料对比。如《关于新台村的社会调查报告》在写家长对子女的书报投入时“只有35%的学生在书报方面投资,少的则每年20元,多的则200元65%的学生在书报方面没有投入,只有学校发的课本。书报投资多的大部分知识面较广,思维敏锐;书报投资少的,大部分学生知识面狭窄,分析问题的思维较为迟钝。”通过两种书报投入方式的对比,效果迥然。

  3.要善于运用数字来说明观点。有的问题、观点用很多议论也难以表述清楚,而用一个数字、一个百分比,就可以使人们对事物的面貌和问题的实质一目了然。这样数字就具有很强的概括力和表现力。如《关于新台村的社会调查报告》在写母亲群体文化程度时“高中2人,占8%;初中4人,占18%;小学8人,占32%;脱盲6人,占24%;文盲5人,占20%。”运用这组数字说明了母亲群体在农村文化水平并不高。

四、叙议结合,精心安排结构

  调查报告以叙述、说明、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其中,叙述是其主要的表达方式。陈述调查的经过、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和事实材料,都要用叙述,并辅之以说明等表达方式;而对实际情况和事实材料进行剖析、归纳,对经验进行总结,则要用议论。所以,写调查报告就是要做到叙议结合、夹叙夹议。当然,为了增强调查报告的可读性,在新闻媒体上发表或播出的调查报告可以根据需要穿插一些描写和人物的对话,以求生动、活泼、吸引人。

一般来说,调查报告的基本结构方式是由标题、正文、落款三个部分组成。

  1.标题。

  标题是调查报告全文的眼睛,全文的精神。标题好,不但可以使读者深刻地理解调查报告的内容,而且可以吸引广大读者争先阅读。对调查报告标题的要求有六条:一要准确;二要鲜明;三要生动;四要新颖;五要简练;六要小化。调查报告的标题,一般有四种写法:

  (1)文章式标题。这类标题,概括调查报告的主要内容。如《一个经营有方的客栈》、《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2)公文式标题。这类标题,提示调查的对象或主要问题。明显的标志是使用介词结构“关于”。如《关于××学校乱收费的调查报告》、《关于××厂整顿产品质量的调查》。

  (3)提问式标题。这类标题,总结某一项工作经验,或揭露某一个问题。标志是使用疑问句。如《市一水泥厂是怎样扭亏为盈的?》、《公路“三乱”何时休?》。

  (4)正副式标题。这类标题,正标题揭示调查报告的思想意义,副标题标示调查的事项和范围。如《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关于我市开发区招商引资调查报告》、《曙光初现———我州工业在西部开发中崛起调查》。

  2.正文。

  正文是调查报告的主体部分,是充分表现主题的关键所在。调查报告的正文,一般由导语、主体、结尾三个层次组成。

  (1)导语。又叫“前言”或“开头”,这是指调查报告的一个自然段落,要求用简明而生动的文字,写出调查报告中最主要、最新鲜的事实,鲜明地揭示一篇调查报告的主题思想,引起读者的兴趣。导语的内容应根据调查目的来定,不能千篇1律。一般要说明以下几点内容:1)有关调查本身的概况。如调查的起因或目的、时间、地点、对象或范围、经过与方法等。

  2)有关调查对象的概况。如组织规模、背景、历史与现状、主要成绩或问题以及事件形成的简单过程等。

  3)有关研究结果的概说。如肯定意义、指出影响、提示结论意见或点出报告的主要内容等。

  (2)主体。调查报告的主体,是导语的引申开展、结论的根据所在。内容包括两大方面:一是调查到的事实情况,包括事情产生的前因后果、发展经过、具体做法等;二是研究这些事实材料所得出的具体认识或经验教训。

  按照内容,一般有三种写法:1)将说明主题的材料,按照事物性质归类,每类用小标题(即分论点)统帅,然后用一定的内在联系的次序排起来。各个小标题之间是并列的,这样,能使文章条理清晰,观点突出。这种写法叫“并列式”。

  2)按照事物发生、发展、结局的先后顺序安排材料,分成相互衔接的几个层次,一层一层地把事情的来龙去脉报告清楚,这样,使人既了解全貌,又得到方向性、指导性的经验教训。这种写法叫“平叙式”。

  3)先将调查的结果、结论告诉读者,然后再叙述这一结果、结论的由来,从几个方面分析形成这个结果的原因。这种写法叫“因果式”。

以上三种方式,无论采取哪一种,都要注意先后顺序,主次分明,详略得当,更好地表现主题。

  (3)结尾。结尾又叫“结论”,是调查报告的结束语,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必然结果。写得好的结尾,可以加深读者对主要事实的感受,得到更大的启发。如果说,调查报告的前言是“豹头”,正文是“熊腰”,那么结尾就是“凤尾”。

  结尾的写作,应当避免与前言雷同,写法有以下六个方面:1)小结式结尾。就是对调查报告的内容进行小结,使人更加明确调查报告的目的,增强报告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2)启发式结尾。就是不把话说完,指明发展趋势,使读者回味无穷,发人深思。

  3)号召式结尾。就是依托调查报告的事实,发出号召,激发情感,以唤起人们的响应。

  4)展望式结尾。就是由“点”到“面”,作出展望,指出方向,以鼓舞人们的斗志,增强信心。

  5)分析式结尾。就是在肯定成绩的前提下,指出不足,然后提出解决的办法、措施、意见和建议。

  6)自然结尾。就是调查报告主体写完即告结束,没有单独的结尾。

  3.落款。落款,即具名和日期,它是调查报告的一个组成部分,内容虽少,却不能忽视。具名,是写作者的名。若调查者是调查组,要写明是什么调查组,以体现出权威性;若调查者是个人,也要写上姓名,必要时要注明是什么人,以示负责。日期,是指成文年月日,写明日期,以示时效。落款的位置一般放在正文末尾下一行右侧,有时也可以放在标题之下。五、仔细阅读,认真修改全文

  仔细阅读报告,认真修改全文是调查报告写作最后的一道工序,切不可马虎从事。报告起草好以后,要认真修改。主要是对报告的主题、材料、结构、语言文字和标点符号进行检查,加以增、删、改、调。在完成这些工作之后,才能定稿向上报送或发表。

篇3:小学生环保意识调查报告

小学生环保意识调查报告

  目的:

  了解自己所在地出现的环境题目,找出相应的解决方法,进步人们的环保意识。

  时间:

  4月30日-5月1日

  调查的结果,报告以下:

一、大气污染

  大气是由一定比例的氮、氧、二氧化碳、水蒸气和固体杂质微粒组成的混和物。就干洁空气而言,按体积计算,在标准状态下,氮气占78、08%,氧气占20、94%,氩气占0、93%,二氧化碳占0、03%,而其他气体的体积则是微不足道的。各种自然变化经常会引发大气成份的变化。例如,火山爆发时有大量的粉尘和二氧化碳等气体喷射到大气中,造成火山喷发地区烟雾弥漫,毒气熏人;雷电等自然缘由引发的森林大面积火灾也会增加二氧化碳和烟粒的含量等等。

  一般来讲,这类自然变化是局部的,短时间的。随着现代产业和交通运输的发展,向大气中延续排放的物质数目越来越多,种类越来越复杂,引发大气成份发生急剧的变化。当大气正常成份之外的物质到达对人类健康、动植物生长和气象天气产生危害的时候,我们就说大气受了污染。

二、河水污染

  由于受天气干旱等因素的影响,降雨和客水来源延续减少,水资源日益短缺,对接纳的大量产业废水和生活污水起不到稀释和净化的作用;废水中的污染物在河床中沉积、渗透,同时造成了沿岸地下水的污染;丰水期由于降水构成地表径流汇入河内,使河床中沉积的污染物被冲至下游,易造成下游水体污染的加重或造成突发性污染。在枯水期,大多数河流唯一产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入,即使企业达标并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厂,大部份河段也难以到达功能区要求。之前我们在调查中就看到好几家工厂,把深绿色的、浓玄色的污水直接排入河流,排污口处的水面上漂浮着大量白色泡沫。居住在河边的人们随手将剩菜剩饭、家庭垃圾都装进塑料袋往河里倒,我们的母亲河,现在已遍体鳞伤,成了一条垃圾河。

三、垃圾污染

  垃圾侵占土地,梗塞江湖,有碍卫生,影响景观,危害农作物生长及人体健康、垃圾的严重危害,首先是侵占大量土地。二是污染农田。三是污染地下水。

四是污染大气。

  产业废渣中的有些有机物质,能在一定温度下通过生物分解产生恶臭,从而污染大气。

五是传播疾病。

  生活垃圾中含有病菌、寄生虫,假如直接用来作为农家肥料,人吃了施用过这类肥料的蔬菜、水果,就可能得传染病。

我国防治环境污染的对策:

  为了防治环境污染,我国相继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等一系列法律。1983年,我国政府公布把环境保护列为一项基本国策,提出在经济发展进程中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相同一的战略方针。1994年,我国政府制定了今后中国环境保护工作的行动指南——《中国21世纪议程》,指出“通太高消耗寻求经济数目增长和‘先污染后治理’的传统发展模式已不再适应当今和未来发展的要求,而必须努力寻求一条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相互调和的、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而又不对满足后代人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可延续发展的路”。2008年5月13日环境保护部向各有关地区省环境保护(厅)局颁发了:《关于防范和应对地震灾难次生环境污染事件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