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中学常态听评课管理制度
为了推动我校教研活动进一步开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业务素养。形成以老带新、青蓝结对、相互学习、相互提高、相互促进、共建共生、共享共赢的教学氛围,特提出以下听课要求:
一、听课节数要求:
行政不少于20节,教研组长不少于15节,并且每位组员的课要听到1节;备课组长不少于12节;任课教师不少于10节;三年以内的新教师每学期至少听课15节。对校级以上各类公开课、研究课,本学科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及无课的学科教师必须参加。
二、听课组织要求:
1、教学主要领导每学期应坚持深入课堂听课,了解教学工作状态。特别是分管教研组的行政领导更应积极参加各教研组的听评课活动,积极指导、积极宣传、积极反馈,确保为教研组老师的专业发展服务。
2、教师之间要开放心态,共享共赢,积极互相听课,取长补短,多听备课组研讨课,推门课,随堂课,让教学研究与互相学习真正融入常态。
3、所有课堂教学将接受任何教师的随堂听课,教导处也将根据教学情况,随时进行抽查听课,并及时反馈听课情况,给出建议与意见。
4、教研组或备课组每学期确定好课堂教学研究主题,各公开课围绕研究主题进行听课评课,组织相应的教研组活动与备课组活动,将校本教研有效落实。
5、各教研组长对组内教师的每次公开课组织好评课活动,本组教师不得无故缺席。围绕主题进行实践与研讨,力图改进教师的教学理念与方法,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三、听课记录要求:
1、听课前,听课老师应了解教学进度、教学内容、学情等相关信息,做好听课准备工作。
2、听课中,观察师生互动情况,教师引导效果,结合听评课评价表进行针对性评价。
3、听课后,听课人员必须做好听课记录,并积极与开课的教师沟通,共商改进之策。
4、学期末应将听课记录整理好备查,根据学校要求上传相关平台等。
四、其他补充说明:
1、学期或学年末,各教研组、备课组、教师将研究总结或报告交教导处。
2、校级及以上公开课,学校将视频放置于学校网站上,供教师观摩分析、学习研究。
3、学校将每位教师的听课数据与优秀教师考评、优秀备课组、优秀教研组考评结合。
篇2:学校宣传媒体管理制度
学校宣传媒体管理制度
我校宣传媒体主要包括:校园网站、微信公众号、学生校园电视台、校广播站、宣传栏、黑板报等,为加强校园精神文明建设,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规范宣传阵地的管理,充分发挥宣传阵地的作用,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和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具体情况,作如下规定:
一、广播及音像制品管理
1、在校内临时和永久安装音响、广播、宣传等设施,须由负责宣传设施的部门先与上级有关领导沟通、协商,经主管领导审查同意后再安装。
2、严禁传播、复制和贩卖反动、淫秽、凶杀类音像制品。
3、未经允许校内不得举办以赢利为目的的播放音像制品活动。不准向校外售票和张贴广告。
4、未经批准不得使用广播、电视等设备,不得占用教学时间举办音像制品的播放活动。
5、凡违反上述规定将逐级追究责任,并严肃处理。
二、宣传橱窗、阅报栏、黑板报管理
1、校内宣传橱窗、阅报栏、黑板报由学校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分配使用。未经报批,任何单位不得私自修建挪作它用。
2、各部门对所分管的宣传栏等设施必须认真管理、发挥作用,并将负责人、宣传内容、宣传周期等项内容上报。
3、宣传栏内容,不允许出现有违反宪法、法律法规、危害国家安全,破坏社会、学校稳定以及其他不健康内容。
4、宣传栏内容要定期更换,遇有重大节日、重要活动必须及时更换。
5、严禁个人、单位、社团等在宣传栏、阅报栏及黑板报处张贴广告、通知、海报等,一经发现,其张贴单位和个人必须立即清除,确保宣传栏、阅报栏及黑板报的整洁、美观。
三、网络宣传管理
网络宣传是由学校主管领导负责,各部门参加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学校网络宣传教育工作在校党政办公室的整体规划下逐步推进。
1、连接校园网的所有部门工作人员必须遵守网络信息安全规则和中国教育科研网的管理办法、安全管理协议和用户守则等有关规定和制度。
2、在校园网上不允许进行危害计算机网络系统安全、网上传播计算机病毒、发布不真实的信息等活动。
3、发布到学校网站、学校微信公众号的网络媒体内容,必须由校党政相关部门专人审核。
篇3:附属高中电子屏安全管理制度
附属高中电子屏安全管理制度
一、适用范围
Z中医药大学附属XX高级中学部署的电子屏以及相关播控系统。
(一)电子屏
包括LED显示屏、交互式电子触控屏、智能电视机、电子走字屏、投影屏等。
(二)播控系统
包括网络播控系统、本地播控软件、内容发布移动应用等。
二、技防要求
(一)网络管控
1.电子屏、播控系统采用有线网络连接,需采用身份鉴别、IP/MAC地址绑定等技术手段加强对有线网络的管理;
2.电子屏、播控系统采用无线网络连接,需通过设置高强度密码、隐藏无线SSID等方式加强对无线网络的管理;
3.原则上不允许连接互联网,若因业务需求必须使用的,应加强网络安全防护措施,完成网络安全等级保护三级测评工作。
(二)物理管控
1.播控系统应放置在安全可控区域内,出入口配备电子门禁或门锁对进出人员进行鉴别、记录;
2.电子屏、播控系统所在区域配备监控摄像或由专人值守,保存监控视频或值守记录单,确保相关设备处于受控状态;
3.通信线缆铺设在隐蔽安全处,信息箱(即线路连接处)处于锁控状态,不易受到物理损坏。
(三)终端管控
1.播控系统必须开启必要的防护功能,如设置登录密码、开启操作日志等;
2.播控终端必须进行必要的安全加固措施,如启用日志审计策略,密码策略,屏保等安全策略;
3.播控终端必须做到专机专用,并对所连接的网络进行管控,不得与除业务必须相连的网络之外的其他网络进行连接,尤其是无线网络;
4.播控终端必须安装防病毒软件,并定期进行病毒库更新;
5.通过视频监控或专人定时巡查等方式对电子屏播放内容进行监控;
6.选择具备一键关机功能的电子屏,发生问题时可及时关闭电子屏;
7.对电子屏的外部接口(如无线、有线、蓝牙、红外、USB等)进行有效管控,关闭或物理封闭不需要的外部接口以及视放功能(如无线投射功能等),避免恶意人员利用外部接口播放不良信息。
(四)资产管控
1.通过电子显示屏安全管理系统,建立电子屏资产信息,新增设备及时在“电子屏安全管理系统”录入并赋码,报废设备及时销码,及时拆除废弃不用的电子屏,确保资产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更新;
2.每学期开展一次电子屏资产盘点,核对电子显示屏安全管理系统与实际使用资产的一致性,及时发现和解决资产录入、赋码、销码等问题。
(五)人员管控
1.配备能够满足日常管理和应急需要的后台审核、前台巡查、技术保障等专业人员,或购买相关专业服务;
2.安排专人负责内容发布以及日常技术维护,并对掌握发布权限的人员及相关技术保障人员进行有效管理;
3.人员变动时,及时终止相关权限,如工作材料移交、禁用账号等,确保离岗人员无权限发布信息;
4.加强对电子屏资产的使用培训和安全教育,提高员工的资产管理意识和操作技能。
(六)内容管控
1.建立电子屏日常管理台账,记录资产的时间、操作内容、进出人员、审核领导等信息;
2.按照内容发布审批流程:根据单位需求,经校务办审核通过后,由信息发布人员,上线新闻或资讯。
(七)应急预案
1.制定应急处置预案,预案场景应至少覆盖信息误发或篡改、设备故障等场景,处置方式包括一键关屏、切断电源等,并建立应急人员名单,包括联系人、联系方式等内容;
2.每年制定一次应急演练计划,开展应急演练并形成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