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学年第一学期教师发展工作计划
一、工作目标
搭建多层级教学展示平台,提升教师落实“双新”的能力;多渠道助力教师成长,使教师队伍梯队建设更加合理;认真做好教师发展常规工作,确保高质量完成任务。
二、工作任务及措施
1.搭建多层级教学展示平台,提升教师落实“双新”的能力。
为更好地落实“双新”行动方案,不断深化学校“一体两翼”的教育改革,鼓励更多教师主动积极参与教学研究,学校将在本学期搭建多层级的教学展示平台,提升教师落实“双新”的能力。
①开展校级教学展示周,初中语文、历史、道法承担展示任务,涉及教研组开展扎实有效的研讨活动,执教者撰写活动体会,其他人员撰写300字左右的活动心得。
②继续开展青年教师教学比武。
③开展初职新教师亮相课。
2.开展撰写“我的‘双新’实践故事”案例评比,倡导将研究作为工作的常态。
教学上,开展“人人有课堂微技术研究”的探索,逐步提升研究品质,养成撰写教学案例的好习惯;教育上,提升科研能力,真正将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与研究结合起来。本学期将举办“我的‘双新'实践故事”案例评比活动,可以是学科育人,聚焦教学微技术、项目化学习、论辩式学习、智慧纸笔等新探索、新实践;也可以是德育育人、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德育主题活动等。
3.多渠道助力教师成长,使教师队伍的梯队建设更加合理。
以校本培训为抓手,提升教师综合素养。学校加强校本研修顶层设计,认真做好基于教师需求和时代需求的校本教师培训,围绕“激发认知冲突”、“问题链引导学习”、“形成知识表征”三个要素,聚焦提炼“问题链”微技术实践研究、项目化学习、论辩式学习、师德师风建设等。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结合上级部门对骨干教师的考核要求和学校发展需要,创造机会让骨干教师在本职岗位上最大限度的发挥骨干教师的榜样辐射作用。重视青年教师队伍的建设。利用“一体化”办学的优势,继续开展“师徒带教”工作。
篇2:实验学校第一学期教师发展部工作计划
实验学校第一学期教师发展部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学校办学品质提升为目标,以解决学校发展现实需要为核心,以校本研修为具体抓手,切实提升师德师风及教师专业素养。同时围绕上级主管部门的总体安排和学校工作的具体部署,做好教师发展的服务管理工作。
二、主要目标
1.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利用学校现有资源,结合名师基地、骨干基地、种子基地成员的培养及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骨干后备教师等的考核,鼓励教师间开展各种形式的学习、研讨活动,鼓励教师多上研讨课、示范课,积极发表论文,为教师发展提供优良的环境、发展的平台和广阔的空间;通过常态课、跟踪课和青蓝工程等多种形式的分层培养机制,促进各级教师在自身原有的水平阶段有一定的提高和发展,不断壮大名师和骨干教师队伍,为学校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师资保证。
2.积极推进“智慧课堂”项目的深化发展。激发教师参与“智慧课堂”项目的热情,增强教师运用“智慧课堂”教学的能力,进一步提高课堂效率。
3.继续推进“科研团队”组建工作。集中学校科研有生力量,搭建学校龙头课题;充分发挥团队的引领服务作用,强化“课题研究”的过程规范化;并引导教师把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及时上升为课题,进行专题研究,保证课题申报从实践中来,课题成果服务于教育教学,并在教育教学中不断地推广。
4.组织教师积极参与各级各类培训。教师发展部将根据上级主管部门和学校工作的安排,组织好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活动,推动自身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
5.学校校报每季度出版一次,力求做到风格新颖,不断展示出学校教育教学的新特色,新亮点。
三、重点工作
一个团队:科研团队的组建及其工作常态化
二份报纸:国庆及元旦前后各出一期报纸
三年规划:教师制订个人发展三年规划
各项常规:校本研修工作
师德师风建设
上级部门布置的常规工作
四、具体举措
9月
发布部门行事历
拟制校本研修方案
编辑出版校报
结合教师节相关活动,促进师德师风建设
制订“科研团队”工作方案,完成招募工作
10月
结合弘毅讲堂活动,启动“科研团队”工作
布置落实“教师个人发展三年规划”
筹划新一期校报
持续推进校本研修
11月
推进校本研修
推进新一期校报
12月
持续推进校本研修
编辑出版校报
1月
做好校本研修总结工作
教师发展部
附件一:教师发展部行事历
时间 | 内容 |
9月 | 校报编辑出版 |
科研团队方案发布 | |
校本研修方案发布 | |
结合教师节相关活动,促进师德师风建设 | |
10月 | 完成科研团队组建工作 |
结合弘毅讲堂活动,完成科研团队第一次活动 | |
布置落实“教师个人发展三年规划” | |
筹划新一期校报 | |
11月 12月 |
推进校本研修 推进新一期校报 |
1月 | 做好校本研修总结工作 |
附件二科研团队组建方案(草案)
一、建设目标
最高目标:凝聚团队合作力量,确定学校相对稳定的主攻研究方向,确保团队在制度保障下有序履行职责,“十四·五期间”完成学校大课题的申请、中期报告及结题等相关工作。
重要目标:充分发挥科研团队的辐射和引领作用,以课题研究为载体,使学校科研工作在不同的研究领域、不同的研究层次得到均衡,持久的发展。
基础目标:打造一支乐于奉献、勇于创新、善于合作的科研团队,使之成为学校科研基本力量,营造学校科研氛围。
二、招募流程
学校科研团队成员在个人申请,教师发展部审核,学校行政会商议,经校务公开栏公示后,即为资格的获得。
申请条件:
1. 具有教育科研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
2. 具有一定理论修养和文字表达能力。
3. 具有奉献、创新、合作、诚信精神。
三、义务与权利
㈠义务
1.配合完成教师发展部相关工作。
2.加强学习与实践。每学期至少阅读一本教育专著阅读,撰写一篇学习心得;完成
一篇教育教学论文或案例。
3.每月组织参与一次集体活动,活动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内容包括而不限于
专家讲座、理论学习、专题研讨、成果交流等……
㈡权利
1.对取得显著成绩的个人要进行表彰、奖励、宣传。
2.拥有享受所带课题组集体研究成果的权利,优先选送作品参加评奖。
3.优先享有市内外学习培训、教学研讨考察、专业交流、展示、评优的资格。
四、保障与考核
1.每年给予团队X万元的经费支持,滚动支持X年。经费使用按照学校政策和财务制度规定执行,并由校长室统筹支配。
2.由校长室领导,教师发展部牵头,各职能部门参与,对科研团队成员考勤、作业完成情况及成果情况进行考核。
五、附则
本方案解释权归交大马桥实验校长室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