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项目总工程师先进事迹:疾风知劲草
z同志,1996年参加工作,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在建设发展公司大连希望大厦、北京制药厂、颐合天地、公司技术部、无锡国联等项目从事技术工作,目前在建设发展公司深圳华星光电项目担任总工程师。
十五个春秋冬夏的南征北战、摸爬滚打,锻造了z攻坚克难的意志、勇气、信心和经验。20**年春节刚过,他随项目营销团队来到深圳,随即展开对华星光电A标桩基础工程投标工作,期间充分发挥自身在项目投标工作方面的专长,组织深圳当地资源,在短短一周内编制完成技术标投标文件,经专家评审获技术标评比第一名,为建设发展公司获得该项目发挥了重要作用,并成为桩基础工程履约期间项目参建单位的施工组织设计蓝本。
疾风知劲草
华星光电8.5代TFT-LCD液晶显示器项目是国家发改委批准的三个8代线项目的其中一条,对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维护国家产业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项目总投资245亿,是深圳市建市以来最大的项目。其中A标段厂房是最大的厂房,建筑面积39万平方米,也是目前国内单体面积最大的厂房。由于结构工期非常短,只有140天,深圳华星光电项目A标段施工总承包中标后,他被公司任命为该项目总工程师再次返回深圳。
工程开工伊始,漫天黄沙,尘土飞扬,甚者连生产用水和饮用水都有困难,且桩基工程体量巨大,国内罕见。作为公司第一批进场人员,他克服重重困难,高效完成了施工组织设计以及各项专项施工方案的编制工作,同时积极组织机械、材料、施工作业人员进场,保障了项目在最短时间内快速的正常运转;同时,以身作则,积极调动年轻同志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保证了桩基工程项目的优质履约,赢得了业主的一致好评,并为后期的主体工程施工总承包的中标奠定了基础。在桩基工程履约期间,应公司营销工作需要,回京参与昆山龙飞光电及深圳华星光电A标段总承包投标工作,担任技术标编制组组长,期间尽职尽责,组织得当,高效完成投标任务,两个项目最终均获得中标。
厂房类的项目最大的特点就是工期紧、资源需求量大、结构柱高、梁大、板厚,项目前期需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再加上项目员工普遍年轻化,技术部经理及以下员工平均工作年限不到2年,在此状态下,他结合人员实际情况,优化工作分工,基本满足了系统工作的要求。同时,高效的编制完成了具备本工程特点的一系列文件,如:《施工组织规划》、《华夫板上10.8米高大梁板架体支设方案》、《汽车吊、叉车上楼面保证措施》、《3.5万吨脚手架楼内清运策划》等保证了项目的顺利实施。
建楼又育人
做项目不仅要把工程干好,最重要的是建楼育人。在主体施工阶段,由于项目员工的年轻化,有经验的现场管理人员也比较少,因此在每块750/650厚华夫板楼面浇筑混凝土前,他要求技术系统全体人员均参加架体验收。适逢深圳盛夏,雨水多温度高,楼面下像蒸笼。为培养项目年轻员工的敬业精神,他亲自带领年轻员工攀架体查验,尽管挥汗如雨,仍不厌其烦的讲解依据方案施工的重要性, 使年轻的员工在感动唏嘘间受益匪浅。
对于技术部的年轻人,无论是新来的学生,还是聘用的员工,z给他们灌输学习、成长、成材的思想。在完成各自本职工作的前提下,提倡相互学习,资料员、实验员也可以编制方案,可以相互借鉴各自编制的方案,参与工程投标,深入现场观察实践,在过程中时刻不忘言传身教。在他的教导下,有两个技术部经理,其中一个已可以独立组织技术标投标文件的编制,并成功中标华星光电D标段;另外一个已担当华星光电D标技术负责人。20**年入职的几个新员工经过他的培养,工作能力得到飞跃提升,已经能够在主管领导的协助下出色完成各项工作。
篇2:公司总工程师先进事迹材料
科海无涯苦作舟--记z公司总工程师先进事迹材料
人物小传:z,1988年毕业于吉林工业大学,后被分配至天津某电子仪器公司,1994年供职于秦皇岛开发区发展公司,1996年进入z公司。曾被评为河北省信息产业科技创新拔尖人才、河北省“双爱双评”优秀个人,获得秦皇岛市年轻学术技术带头人和秦皇岛市“十佳创新成果”职工称号。
坐在记者面前的z面庞清癯,带着一副近视眼镜,显得斯文而和善,宽大的额头仿佛容纳了数不尽的智慧。在z公司工作的10年中,z凭借自己在技术研发工作中的突出成绩,由一名普通的研发人员连续晋升为研发部经理和副总工程师,2006年被公司正式任命为总工程师,肩负起技术研发工作的重任。在他和他的团队的努力下,公司开发部每年完成新产品开发20余项,为企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来z公司时,z刚过而立之年。之前,他一直在苦苦寻找能施展自己才华的舞台。他说:“当时在报纸上看到z公司的招聘信息,觉得很兴奋。因为了解到这个公司的发展前景非常好,自己所学的专业也恰好是电子仪器设计,民营企业注重人才、重用人才的机制对我来说也很有吸引力,的确是个难得的机会。”z慕名而来,并顺利通过了招聘考试。
进入z公司后,z被安排在技术研发部从事技术研发工作。一个月的实习期过后,公司给技术人员布置了一项研发任务:用3个月的时间研发出一种叫模拟量电子差定温火灾探测器的产品。此前这种产品公司全部依靠从市场上购进,不光增加了成本,供货的稳定性也得不到保障。z凭着多年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主持承担了此项产品的研发任务,令人出乎意料的是,仅2个月的时间该产品即研发成功,因此得到了公司的褒奖,大大激发了他的研发热情。
1997年,z又开始着手研发智能型离子感烟火灾探测器和智能型电子差定温感温火灾探测器,用一年时间就完成了这两项大型项目的设计和验证,填补了公司同类产品的空白,获得了河北省优秀新产品三等奖。之后,他又参与了红外光束感烟探测器、紫外火焰探测器、本安型探测器等一系列新产品的研发,在工作实践中逐渐成长为公司研发队伍中的骨干,1998年被提拔为研发部经理。
“研发过程并不总是一帆风顺的,经常会遇到棘手的事”,z回忆说。1998年他和同事在研发JTY-GD-G2智能光电感烟探测器的过程中就遇到了灵敏度不一致、湿热环境下误报率高等问题。那时公司没有实验用的湿热箱,就借用玻璃研究设计院的设备。为了找到产生误报的原因,z和王留锁、杨占林等同事干脆轮流住在了玻璃研究设计院的实验室里,通过几十次反复实验,才将存在的问题解决。对于已经销售到外地的产品,z和同事们亲自前往察看、解决问题,自愿放弃节假日和休息时间。在JTY-GD-G2智能光电感烟探测器的基础上,z和同事扬其产品的优点,避其缺点,又成功研发出了智能性更高的JTY-GD-G3智能光电感烟探测器,此产品目前仍是公司的主打产品之一,每年为公司创利上千万元,并获得河北省优秀新产品、优秀新技术一等奖。
2000年,z晋升为www.aishibei.com公司副总工,2006年成为公司的技术总工。几年里由他主持研制的产品获得9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外观专利4项,获得省、市级以上成果18项。这些新产品的研发成功,不仅坚固了z公司在消防电子产业排头兵的位置,对加快该行业科技创新步伐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如今,z公司的技术研发人员已经从最初的10多个人,增加到了200多人。随着国家建设速度的加快,公司产品的销售量逐年增加,新产品的研发任务更加艰巨,z和同事经常会加班到深夜,甚至走路、吃饭都在琢磨解决问题的办法。对专业内的事z就是这样乐此不疲,因为这是他“感兴趣的事”于是这个过程中的艰辛也就“不足道矣”。z说:“z公司给技术人员提供了非常优越、宽松的研发环境,没有人强迫你加班,更多的压力来自于自身,因为公司的发展与你自己的事业是息息相关的。”
一根线,容易断;千根线,能抗纤。z说,一项产品能研发成功并最终投放市场,靠的不光是电器研发人员,结构设计人员、技术服务人员、营销人员、生产人员、质量检测人员等都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只有个体的力量融汇到团队当中,才能发挥出巨大的效力。看着自己带出的年轻人研发出了一项又一项新产品,z由衷地感到欣慰,看着公司的事业蒸蒸日上,他又为自己是z公司的一员而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