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团代会学代会代表风采:梦想不会来不及
——记音乐学院Z1同学
他,曾历经风雨而梦想不改;他,曾千锤百炼而斗志更坚;他,曾因错失三年的青春时光,更懂得梦想的可贵。他就是校第一次团代会代表——音乐学院20**级音乐表演班的Z1同学。
缘起梦想,追逐路上百转千回
Z1出生于宿州市泗县的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在家里三个兄弟中排第二。父母都是农民,收入不多,三个兄弟的学费让本来就不富裕的家庭负担更重。懂事的Z1不忍心看到父母这么辛苦供他们上学,在初中毕业那年,十五岁的他不顾父母亲友的劝阻,选择了辍学外出打工,补贴家用。步入社会他才发现社会很现实,学历低、工作能力不强,理想的工作总是遥不可及。半年的时间里他想了很多,最后决定去学一门技术。年后,他到了江苏张家港一个小型的机械加工厂,做起了一名普通技工,一干就是两年。
Z1曾经以为这就是他以后的路:在这个小厂里一直待下去,升职加薪,甚至在江苏常住了。直到20**年夏天接到哥哥的电话,哥哥考上大学了,想让Z1回家庆祝。放下电话的那一刻,他躺在床上突然觉得自己失去了方向,他不知道每天这样的生活是不是他想要的,他不知道以后的人生道路是否就应该按部就班地走下去,但他知道如果不做出改变也许真的就会庸庸过完这一生。经过了反复思考,他突然想通了:要回家继续上学!怀着忐忑的心理,他打了电话回家,妈妈的一句“想上学就上,我和你爸就是砸锅卖铁也会供着你”让他安了心。第二天,在老板不舍的目光下,他结了工资踏上了回家的路程,结束了三年的打工生活。
携手梦想,勇敢途中水击三千
进入高中后,Z1非常珍惜迟到三年的高中生活,辍学三年让他更加努力去学习知识,因为他相信只要有梦想就有方向,不管有多晚,总是会成功的。后来因为喜欢音乐,他选择了音乐专业,经过三年的努力奋斗,终于在20**年9月考上了合肥师范学院音乐系,开始了他全新的追梦旅途。
在大学里,他更加严格要求自己,一直保持高中时的冲劲。他深知“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个简单朴素的道理。在学习上,他认真踏实,刻苦钻研专业知识,在20**—20**学年综合素质测评中排名全班第二,20**—20**学年更进一步排名第一并获得了国家助学金、励志奖学金以及各类荣誉证书。他在20**年担任院学生会文艺部干事,20**年竞选进入院学生会主席团担任主席。在思想上,他积极上进不断提高政治素养,努力向党组织靠拢,并于20**年11月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生活上,他还在利用业余时间在校外做兼职赚取学杂费,大学期间的费用都是通过贷款和他自己打工挣来的。虽然很累,但他觉得这是为了梦想,一切都值得。在宿舍里,他是寝室长,总是像哥哥般关心照顾室友,帮忙解决他们在生活学习上遇到的各种问题。
收获梦想,葳蕤青春璀璨绽放
在追寻梦想的路上,他一直努力在实践着。上大学后,Z1就一直在思考往后的路如何走。他们把奖学金、助学金存着,生活费精打细算,总是一点一点省下来,希望能攒够开琴行的启动资金,实现自己自主创业的梦想。
为了获得更多的实践经验,为创业打好基础,学校也积极为他提供机会,提供更好的锻炼。20**年暑假期间在音乐学院领导安排下,他参与淮南市凤台县花鼓与推剧社会调研课题研究,获得老师和地方文化管理者一致好评。20**年暑假,他积极响应学校号召,回到家乡泗县开办了“行知学堂”,教授村里留守儿童们音乐基础知识,获得家乡村民、干部及学院领导的好评。
大二下学期,偶然得知,天时商埠有门面想转,Z1动了心。在亲人,老师和自己的努力下,他与同学共同开办了雅乐琴行。进行音乐教学和乐器销售,合肥晚报曾对此进行了专题报道。学校也给予他自主创业很大支持,批准了他申报的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项目。在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里,虽然他们只占了小小的一隅,但是,这是一个新的发展平台,相信以此为平台,他的梦想之路会越走越远。
这就是Z1,一个真实地存在我们身边的好榜样,一个无悔的追梦者。在时光的历练中,他褪去了青涩与浮华,多了一份沉稳与成熟。在大学的象牙塔里,他用行动践行梦想,书写了人生的新篇章。他始终坚持一个信念:一切努力都会有回报,只是早晚的事。也许,在他的字典里,没有“来不及”三个字,辍学打工的三年并没有磨去他对梦想的执着,反而让他更沉稳、更自信、更坚定地去追寻自己的梦想。只要有梦什么时候都可以去追,不管前方的路有多苦,不管多么崎岖不平,都比站在原地更接近梦想。他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最终事实也证明他成功了,这比一切励志剧都更真实、更生动,更有说服力!
篇2:师范学院团代会学代会事迹材料
师范学院团代会学代会代表风采:怒放的生命
——记数学与统计学院Z1同学
人生生死较量——她危病时与癌症父亲并肩作战传递生命奇迹
六项国家专利——她在双股骨头坏死后书写一段拐杖发明传奇
一段创业故事——她在用行动证明残疾人也可以拥有创业梦想
一曲奋斗之歌——她活跃在各类活动舞台用心诠释着自强不息
没有华丽的词藻,不用故意地夸大,只是平凡的亲身经历诠释一份不变的倔强,一颗永不气馁的心。面对人生的生死挑战、股骨头坏死的死亡威胁,挫折坎坷的她依旧选择微笑和感恩。她就是20**年度全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提名奖获得者、校第一次团代会代表——Z1,数学与统计学院12级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2班的一名坚强如向日葵一样的姑娘。
死神面前:谱写生命传奇
每一天充满阳光的Z1同学,孰知她背后一段让人心痛的故事。
那一年高考,一场重度药疹的她生命危在旦夕,依靠机器呼吸的她全身发紫肿胀、眼睛已经看不见和说不出话来,抢救过后生存希望渺茫,但她没有向死亡屈服,是一种求生的欲望激起她最后奋力一搏向死神发起顽强反抗,震惊了医院的众多医生和护士。她是一株青葱摇摆的芦苇,诠释了顽强生命力的含义,她是死神手中逃脱的一个奇迹。
痊愈后四个月查出激素性双侧股骨头坏死,三年来艰难走过三次手术,是锋利的手术刀在她腿上划出来的一刀刀痛彻心底的痕迹,每一条疤痕都是血肉模糊的记忆,孰不知未来还有几场手术在远方等待着她。
但她并不是孤单奋斗的一个,她的父亲恶性淋巴癌制造着传奇,三年来已经化疗、放疗40多次,手上的筋早已被化黑,虽已经脑转移,他一直都在向死神反抗,一直顽强地活在每一天......
灾难从未停止过,倔强的她从未放弃过,她在与父亲并肩作战,她身残志坚,她愈挫愈勇。
发明艰程:守候天使梦
有一种疾病至今无法治愈;有一群人长期扶拐或缠绵轮椅;有一个梦想解放双手的愿望在等待。做中国百万股骨头坏死同胞的天使是她的梦想,她幻想着设计一款新拐杖可以解决自己与同胞的生活自理问题,在很多人看来这是一件极其荒唐的事,但她始终相信不用手扶的拐杖不是神话。
六项国家专利(两项国家发明专利,四项实用新型专利,已有三项授权,其余在审查中)是她耗费三年时光辛勤付出的成果。她曾经拄着拐杖忍着疼跑遍合肥市的每一寸土地寻找材料,或许连她自己都数不清做了多少图纸,模拟了多少试验,碰了多少钉子,记不清自己失败过多少次。她坚信她的梦想不是一个幻想,用无数次失败堆积起来的石头终将构建起她理想的宏图大厦,一款不用手扶穿在衣服里的托臂式拐杖问世,她要用智慧的结晶支撑起中国百万股骨头坏死同胞身体的重量。科学无止境,她相信会做得更好,她的拐杖发明路还在继续。她以一位双股骨头坏死患者的坚持在诠释着生活的传奇。
创业路途:传递温暖阳光
做中国百万股骨头坏死同胞的天使是她的梦想,她创建百人骨坏死群,组建团队,设计拐杖,希望有一天为弱势群体支撑起一片希望的蓝天。20**年,她先后荣获安徽省大学生职业规划暨创业大赛团队银奖、第二届“科农行”杯合肥青年创业大赛唯一金奖。合肥新闻和财经频道由中科大和合肥电台联合打造的《新徽商》大型访谈栏目组对她的创业事迹做过专题报道。安徽电视台《帮女郎》栏目组对她设计的拐杖也进行大力宣传。她以身残志坚的勇气在展现残疾大学生也可以拥有一腔创业的激情。
直面挫折:闪耀生命光芒
休学一年后重返校园,一篇《生死何畏挫折何惧》的激情演讲,感动了学校多少师生,她以一片真情诉说获得了安徽省第六届“自立自强 励志成才报效祖国”演讲比赛二等奖”,她以那一份铮铮傲骨荣获20**年度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提名奖、新东方自强奖学金,20**年度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入围奖,20**“感动合师“十大青年学生称号。在学习上她也不甘示弱,以优异的成绩荣获20**-20**年国家励志奖学金,还获得学校学生手册知识竞赛三等奖,学校职生涯业规划大赛优胜奖、PPT大赛优秀奖、第十三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三等奖等。
扶着拐杖,她坚持走在乡村义教的大道上,利用假期她回到家乡,独自一人办起了自己的小小行知学堂,以自己小小的力量和一颗感恩的心践行着她对学校对社会的承诺和责任,学校领导老师在百忙中为其送去关怀问候,她以那一份奉献之情获得学校百所行知学堂优秀“先进个人”称号。
她在挥写一个做中国百万股骨头坏死同胞的天使梦,在书写着生命怒放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