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期市场调研的提纲
房地产开发的制胜法宝
――决策资源房地产研究中心深度的市场前期调研提纲
一、 总体经济环境调研
1、 全国经济环境状况分析
2、 项目所在城市经济状况
3、 房地产政策调研
⑴、全国性房地产政策现状及发展趋势
⑵、项目所在地房地产政策状况
二、 项目资源调研
1、 项目自身资源环境
⑴、 项目自然条件
⑵、 项目区域自然资源环境
⑶、 项目区域与城市规划发展的联动调研分析
①、 城市总体规划发展
A、 城市发展方向
B、 城市交通环境规划
C、 城市规划建设趋势分析
②、 城市规划对项目区域房地产市场的影响
A、 区域城市功能规划调研
B、 区域规划中的物业发展状况
2、 社会资源调研
主要开发商实力、品牌
3、 项目资源的SWOT分析
三、 房地产市场调研
1、 房地产宏观市场调研
⑴、 城市土地供应量与开发量
⑵、 房地产市场物业类型供应量
⑶、 历年房地产价格分析
⑷、 房地产市场发展趋势总结
2、 区域房地产市场调研
⑴、 市场板块分析
⑵、 区域对商业、工业、住宅等类型物业的吸纳能力
⑶、 区域在建及将建项目的摸查
⑷、 区域已建成的各类物业的规模、数量
3、 重点竞争项目调研
⑴、 竞争项目的地理位置、交通条件、社区环境
⑵、 竞争项目的设计风格、园林风景、产品配比等优劣势
⑶、 竞争项目的营销策略
四、 房地产消费群体调研
1、区域消费群体调研分析
(1)、城市人口分布状况调研分析
(2)、区域整体人均年收入、人均消费水平调研分析
(3)、消费群体商品房消费意识及习惯等特征调研分析
(4)、区域消费群体构成调查分析
2、消费理念调研分析
(1)、影响购房的重要因素分析
(2)、影响购房的决定因素分析
3、市场消费力的研判
(1)、市场消费力的特征总结
(2)、市场消费力的发展趋势
五、 项目SWOT分析
1、 项目优势
2、 项目劣势
3、 项目市场机会
4、 项目威胁分析
六、 标杆项目调研
1、标杆项目的地理位置、交通条件、社区环境
2、标杆项目的市场定位
3、标杆项目的设计风格、园林风景、产品配比
3、标杆项目的营销策略
七、 项目最大价值挖掘
就企业的品牌、时机价值、文化背景价值、环境价值、交通价值、地形价值、规模价值、产品价值等方面挖掘。
八、 市场调研的初步结论
结合上述分析,得出初步市场调研结论,并作相应的市场诱导
篇2:房地产前期市场调研模块
房地产前期市场调研模块
一、区域环境分析
1、区域投资环境:
是指一个地区或经济体在一定时期内拥有的对投资活动有影响的各种因素和条件的综合系统。区域投资环境内容复杂,构成要素众多,几乎包括这一地区的所有情况。若按不同的标准、从不同的视角可将其划为若干类型。如果我们把一个经济区投资环境看作是一个大系统,从区域层次上分析评估的有关变量,区域投资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应包括以下八大类因素:自然地理环境、基础设施环境、政府服务环境、政策法律环境、经济文化环境、市场经营环境、产业发展环境和技术创新环境,其中每一类因素根据需要还可继续细分成大量的子因素,这些因素都是对区域投资环境有直接影响的,是投资者最为关心的因素。投资者可以根据在该地区投资的实际有利程度进行评估,以确定投资环境的优劣。从区域投资环境评价系统可以看出,对涉及因素如此多的区域投资环境进行评估,本身就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本项目属于××区,位于××街/道与××街/道交叉口,临近××企事业单位/工厂,××公园/广场。
2、区域空气质量:
××项目空气质量××,其原因是周边有××化工厂气体排放,排放高度(高或低)对地面以上7层建筑物(有无影响),本项目周边有××公园/苗圃/植被,所以空气质量能够得到有效的缓解。
3、区域水文质量:
本项目周边因有××工厂,所以水体污染较为严重(如无工厂可写水质好的方面)。
4、区域地质质量:
本项目周边地质表层由××、××铺面,但因有××工厂废料的污染,本应呈黄色表面现呈黑色(部分区域),地块周边仍可做绿化土地(如无地质污染可写好的方面)。
根据《包头市城市总体规划》中环保要求如下:
第78条 包头市城市环境目标
1、近期(2000年)环境规划目标:
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环境监督管理体系,减缓环境污染及生活环境恶化的趋势,使全市环境污染初步得到控制,大气环境质量有明显的提高;地面水环境质量有一定改善;地下水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加强城市工业污染防治和基础设施建设,使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发展基本适应,为实现城市清洁、优美、安静和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的远景目标打下良好的基础。
2、远期(20**年)环境规划目标:
全市环境环境污染基本得到控制,自然生态环境向良性循环,环境质量整体有所好转并开始朝全面改善的方向发展。强化城市工业污染防治,巩固和完善城市基础设施,使环境与社会经济趋向于协调发展,确保水源地、 居住文教区和风景名胜区的生态环境,初步实现清洁、优美和安静的目标。
第79条 大气污染防治要以节能为核心,发展清洁能源,改善能源结构,改造落后的燃烧方式和燃烧器具,提高除尘效率,控制工业粉尘和烟尘的排放。
第80条 水污染防治要以节水和污水资源化为中心,严格控制重金属污染物的排放,有效控制污染物排放量的增长;保护好饮用水源。
工业污染源实行限期治理,使2000年工业废水处理达到92%以上,重点企业工业废水达标率达到80%以上,20**年处理率达到98%以上,重点企业工业废水达标率达到90%以上。
加强新污染源的控制,一切新建、改建和扩建的项目,严格按照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原则实施达标排放。
对高消耗、低效益、污染严重的企业要实行改造;对无改造可能的,要实行“关、停、并转、迁”。
第81条 抓好和巩固噪声达标区的建设,2000年品噪声达标覆盖率达40%。
第82条 以减量化和资源化为核心,开发废物综合利用,推行废物交换和集中利用,妥善处理有定点废物。由此来看,政府未来对本地区环境治理有关键性的定位,此项目环境在未来发展趋势一片光明。
二、区域人文分析
1、本地区地域
本项目小区人口总数量为:××,交并未计算其他小区及地方人口数量。初步分析本地区人口数量在××以上。
本地区外来干涉人口(多或少),人均收入:××元左右。本地区人口多为私企/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工厂/铁路。大多数为高薪阶层/工薪阶层水平。消费水平(偏高/偏低),本项目周边房屋大多数属于自主产权/单位产权。
三、区域发展分析
1、人文发展方向
20**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210.24万人,比20**年末增加了0.43%。20**年出生人数为1.79万人,人口出生率8.52%,比上年增加1.27个千分点。在未来人文发展变化中,我们从上数字可以看到,我们城市现在每年的人口发展前景,在20**年死亡人数为1.49万人,死亡7.12‰。人口自然增长率1.40‰,下降0.29‰。按照现在的数据处理,我市明年人口还会有一定比例的增长,更明显刺激了消费和住房需求。
人均收入的提高给了我们很大的动力和信心,据统计: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随着经济形势的趋势,企业、事业、机关单位职工及离退休人员收入水平明显增长,特别是重点企业职工工资得到大幅提高,有力地支撑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较快增长。20**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1508元;职工年平均工资16173元;农村牧区居民人均纯收入4136元;城乡居民年末储蓄余额299.8亿元;城乡人均储蓄存款余额12449元。域的人均收入还是较市中心地带人均收入有着一定的区别,但××区域也有着良好的发展势头,由上述统计,即可看出。
2、交通发展方向
20**年我市加强交通基础设施,交通综合运输能力进一步增强。20**年全年公路、铁路、民航共完成货运量17892.10万吨,比上年增长14.41%。完成客运量11153.3万人,比上年增长19.96%。本区域现在有×路、×路、×路公交车经过,为居民出行带来了方便。
3、科技教育发展方向
本区域有××学校(重点、普通的小学、初中、高中及大学),对本区域将来居民子女上学问题有着很大的帮助。
4、医药卫生发展主向
本项目周围医药卫生有××医院、××医院、但近年来取得长足进步。目前,全市共拥有医疗机构805家,其中县级以上医院39家、二级乙以上医院12所,拥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1.37万人,设置床9491张,每千人口拥有卫生技术人员6.6人,每千人口拥有病床4.6张。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站建成77个,覆盖面达到298个居民委员会、61万人。这样的发展趋势,对本区域医药卫生的发展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
篇3:商业地产前期调研分析
商业地产前期调研分析
地产项目在开发的前期要对地块价值、投资开发环境、市场供需状况、市场竞争状况等各种市场变量进行分析和研究,以期对项目进行整体的可行性分析并对市场定位提供依据,回避风险。而商业房地产因为其客户需求的特殊性、利益协调的多样性和开发商赢利模式的不确定性,就更需要在开发前期进行市场调研。目前,这一工作已成为商业地产开发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什么是商业地产呢?商业地产是满足商业、贸易活动的一种地产形式,简单的说就是“商贸+地产”。商业地产的前期调研是通过分析目前行业的发展现状、城市商业总况、消费承载与来源、市场资源依托、投资经营力、可比类似竞争业态现状,以商业需求和市场依托为导向,以客观市场调研为依据对项目提出可行性的市场定位,为招商和销售工作提供依据。
一般来讲,当项目形式和经营行业并未确定时,我们主要进行几个宏观方面的分析调研:
1、经济环境的分析和研究;
2、区域城市结构调查与发展规划;
3、商业发展规划和政策研究;
4、区域商业结构的市场调查与分析;
5、典型性调查与研究;
6、未来商业地产的供应量分析;
7、消费者消费行为的调查与研究;
8、立地条件研究;
9、商圈的确定和研究;
宏观调研一经完成,依据结果就可对项目做出一个前期的粗略的规划建议,随后,我们根据项目的商业形式和经营类型进行进一步的细致调研,以此再对项目规划做出准确微调。下面我们先来看一下宏观方面的调研活动:
经济环境的分析和研究
商业地产由于其开发周期长投资大,最终利润实现形式归于出租、经营和销售,这些均受经济发展和政策影响较大。所以,在开发商业地产项目时,经济环境的研究分析就显得尤为重要。经济环境的调研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总人口及地区人口结构、职业构成、就学条件、基础设施情况、家庭户数构成、收入水平、消费结构、消费水平等;
2、GDP发展状况,国民经济产业结构和主导产业产业结构,包括经济发展规模、趋势、速度和效益的情况;
3、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4、全市商业增加值;
5、城乡居民的人均和可支配收入;
6、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
7、城市对外开放程度和国际经济合作的情况,对外贸易和外商投资的发展情况;
8、城市内的重点开发区域,近年政府对城建、商贸、地产等相关方面所出台的政策;
通常要对连续3-5年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这样才能基本反映出一个城市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
区域城市结构调查与发展规划;
如果项目位置处在城市行政、经济、文化等人口活动密集的地方,则更易于城市机能的发挥,自然集中的人流能形成良好的商业经营氛围。当然除了这种情况外还受到区域城市结构和城市发展规划的影响,如:
1、公共设施状况;
2、交通体系状况;
3、道路状况、通行量;
4、区域城市性质与功能特点;
5、各区域的城市机能组成;
6、城市规划政策与方向;
城市发展规划对商业地产的发展有着非常重大的影响,诸如大型社区的发展计划、商业区的建设计划以及城市新区的开发都将对项目的规划以及未来的经营产生直接影响。
这些调研要由专业的调研公司完成,一般人员是很难完成的,如果调研不到位,数据有出入将会成为后期项目定位的阴影。
商业发展规划和政策研究;
在整体上城市功能结构和规划发展对项目产生一定影响,局部上商业面的发展规划对项目将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每一个城市的商业布局规划是城市机能完善的标志,为增强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管理的科学性和权威性,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国内贸易局先后发布了多条《关于加强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的通知》,要求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省会(首府)城市尽快制定商业网点规划,通知要求在20**年12月底前完成规划的制定及城市商业网点依法管理体系的建立工作。
许多城市的商业委员会考虑到目前商业布局的特点,结合城市发展做出了城市商业网点的布局规划。这在大型商业地产开发过程中,对开发商及时避免政策性风险和重复建设有着重要的指导性作用。
区域商业结构的市场调查与分析
前面我们进行的都是宏观的政策等方面的研究,区域商业结构则是区域商业实际情况的调研,也就是我们常讲的商业普查。它不仅反映区域内商业经济活动的指标和特征,其各项指标和内容的综合数据为项目市场定位、业态设计和经济效益预测都提供了定性的参考分析。商业结构的调研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地区间的销售动向;
2、业种间的销售动向;
3、商业地区间的竞争状况;
4、大型主力店的动向;
5、了解税收政策,重点调查不同业态经营户的政府政策,经营成本(税收、租赁费用)和收入状况。
以上内容必须通过对区域内各种业态的经营商户从经营内容、商铺面积、租金、员工数量、营业额、经营状况、税收情况、存在问题、预期发展和经营动向等多方面的调研,才能获得一个较为普遍性的结论。
典型性调查与研究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商业的竞争环境是关系到一个项目是否能长期存在的关键点之一。我们可以对项目所在地和城市其它商业区的各类业态收益状况进行调研。调研时可以选择主要的百货商场、超市、专业市场、餐饮、娱乐等不同形式的商业环境,从规模、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客流量、交通、客群来源几个方面进行分析,掌握各业态的现状和结构特点,以便做出一个综合性的竞争分析。
未来商业地产的供应量分析
对开发商来讲,开发住宅项目与商业项目的差别很大,在项目前期必须考虑到该区域未来商业地产的供应量、业态规划和设计等综合因素。因为商业地产最终取决于在租赁、销售后如何很好的支撑经营,所以不论是经营者还是投资者在选择商铺的时都会慎重考虑到这一点。
在《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中,明确规定了居住区人口规模和商业配套的面积,对公共服务设施的控制指标,即每千人商业服务建筑面积700-910平方米;社区服务每千人指标59-464平方米;金融邮电每千人指标60-80平方米,以上合计819-1454平方米。根据具体项目的不同,规划部门对商业面积的开发要求和建筑形式要求都会不同,对于开发商来讲,在具体开发中,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好开发时间,借机乘胜。
消费者消费行为的调查与研究
对消费行为的研究又称生活结构研究。目的主要在于收集区域内消费者的生活形态和特征,从人口结构、家庭户数构成、收入水平、消费水平、购买行为以及交通方式的选择等方面可形成一个对消费行为定量和定性的评估。
1.人口结构;
人口结构主要依据年龄、性别、教育程度、职业分布等进行分类整理,并对过去人口的集聚、膨胀速度,将来人口结构的变迁进行预测。
2.家庭户数构成;
依据家庭户数的变动情形及家庭人数、成员状况、人员变化的趋势进而洞悉城市化发展与生活形态的变化。如近年城市的搬迁户以3-5人三代家庭为主,而CBD则以单人或两人的家庭模式居多。
3.收入水平;
根据收入水平判断消费的可能性、消费能力以及目前的消费层次等。
4.消费水平;
消费水平是地区内消费活动的直接考量,尤其对零售业来说是最重要的衡量指标。据此推理出消费者的消费情形,并依据商品类别划分消费种类,计算出商圈内的消费购买力和消费倾向。
5.购买行为;
通过购买行为一是可以掌握消费者习惯性的消费场、消费种类和服务;二是大致判断选择商品和服务的标准,以便对区域消费者的消费意识作深入探讨。
6.交通方式;
交通方式变化,可以影响消费者的购物习惯及消费内容。在消费者对不同业态的需求在花费时间上都有一定的心理尺度,交通工具的改变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购物范围的大小,同时交通的便利也可以形成客流的有力支撑。
立地条件研究
立地力是指拟规划商业周围的环境和自身因素对商业经营的影响。所谓“一步三市”也是这个道理。
立地的周边环境主要包括周边道路状况、顾客到店的便利度、毗临的场所等。
1.道路类别;
道路类别是立地力的第一要素,它直接影响消费行为。依用途可将道路分为交通枢纽、连接通道、交通干道、商业干道,对商业选址而言,商业干道是最好的道路类别,其次就是靠近商业区的交通干道。
2.顾客到店的便利度;
进店行进东线是否通畅便利也是影响经营的条件之一。行进动线中是否有障碍物,如交通栏隔、单向车行道、禁止转弯等路障、路标都会形成对客流的阻碍。
3.周边的商业氛围;
有时商业业种的聚集加强了竞争但也能形成集合效应,如专业市场,可带来单一的消费人流,当然业态的错位经营与互补经营也是很关键,合理的安排业态组成将更有利于市场间的互荣。
4.商业的能见度和日照情况;
商业建筑能否容易找到即商业的能见度是吸引人流消费的关键之一,如果商业建筑能见度差将会影响到日后的经营。日照情况对商业经营也有一定影响,在南方由于气候炎热,所以顾客更喜欢光顾东北面的商业,而在北方,顾客则更喜欢光顾西南面的商业。
商圈的确定和研究
这是调研中的最后一项,也是最关键的一项,商圈的确定是整个项目成败的基础。通常商圈是指一个商业地产项目所提供的商业、贸易或者商铺、贸易服务的范围。也可以说成是一个商业地产项目吸引消费者的有效空间范围。对商圈调研的目的主要围绕着几个方面:
1、了解区域内的社会经济变相及生活形态;
2、确定产品组合及促销点;
3、分析商圈是否重叠
4、计算在某一地理区域内的饱和度;
5、找出商圈内的障碍:如:道路设施不便,人口过度拥塞等;
6、法规政策方面的考虑;
7、其他因素:区域竞争是否激烈、未来变动趋势、供应商位置、交通状况等。
每一个商业地产项目都有其商圈范围,不同类型的项目,商圈范围也截然不同。理想概念中的商圈是规则的同心圆,但是实际上它是由不同规则的图形组合的。通常,商圈可分为三个层次:核心商圈(主要商圈)、次级商圈(次要商圈)、边际商圈(边缘商圈),有的市场调查机构将此再细分为:第一商圈、第二商圈、第三商圈、第四商圈。通常:核心商圈(primary trading area)约占50%——70%的人流量;
次级商圈(secondary trading area)约占15%——20%的人流量;
边际商圈(fringe trading area)约占10%左右的人流量;
那么,每个商圈所包含的人口数量是这样计算的:核心商圈是用“步行20分钟能够到达项目所在地的人口数乘以步行者占总人口的比率”加上“骑自行车20分钟能够到达项目所在地的人口数量乘以骑自行车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率”加上“步行10分钟能够到达可以直通项目所在地的公共汽车站的人口数量乘以乘坐公共汽车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率”再加上“乘坐小汽车20分钟能够到达项目所在地的人口乘以乘坐小汽车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率”即得到了核心商圈所覆盖的人口数量。
不同的商圈类型中核心商圈、次级商圈和边际商圈所包含的辐射半径也有所不同:
在集中型商圈里核心商圈的半径在2000米以内,次级商圈的半径在2000米—5000米之间,边际商圈在5000米以外;
而在分散型商圈里核心商圈的半径在500米以内,次级商圈的半径在500米—1000米之间,边际商圈则在1000米以外;
如果在商圈划分时遇到以下几种情况,将成为划分的自然界点:
1、凡超过40米宽的四线道以上或有栏杆、安全岛阻隔的道路;
2、受铁路、平交道的阻隔使人们交通受阻;
3、受高架桥、地下道阻隔使人潮流动不易;
4、受安全岛之阻隔使人潮流动不易;
5、受大水沟使人潮流动不易
6、因单行道阻隔使人潮流动不易;
7、人潮走向与购物习惯相反者;
受到以上情况影响都将划分成两个不同的商圈。
关于商圈的界定一般依据以下几种方法:
1、同心圆法:
一个商业项目的服务范围可以用同心圆表示,先按照不同半径画出若干个同心圆,然后计算不同圈层内的人口、消费变化率,如果变化很小就可以确定商圈。这里有两种方法:一个是用人口密度的变化来界定;二是用不同同心圆间商品消费量的变化来界定;
2、行车时间法:
根据消费习惯,行车速度,不同地区的出行习惯来界定商圈。
3、路线调查法:
沿项目周围不同的街道调查,收集人口、商业、消费者的信息,根据以上资料进行确定。
4、COMPASS法则:
商业地产所产生的潜在收益受到顾客对该产业的易接近性的影响,虽然很多因素对易接近性有影响,但以下的公式假定易接近性只受两个地理位置的直线距离和彼此受到吸引的倾向而定。
从狭义上,雷利的吸引力定律可以确定在两个位置之间的直线上受到同等引力的那个点。从广义上,这个公式划定的是一个圆,位于这个圆内的顾客具有受圆内购物场所吸引的倾向,位置在圆外的顾客则有受圆外场所吸引的倾向。
雷利定律的公式为:
da=d/1+ (q)a
交易中心=d/(1-q) 有效半径=d*(q)a/(1-q)
根据交易中心和有效半径就可以确定有效商圈的范围。
da代表项目所在地到竞争对手所在地之间的有效交易距离(商圈的界境点)
d代表项目计划用地到竞争对手所在地之间的实际距离;
Sa,Sb代表场所a和场所b各自的规模(即零售面积等);
在取Sa>Sb时,q = Sb/Sa即两处场所的规模比率;
a代表常数1/2;
COMPASS法则存在的一定限制:一个是只考虑了距离,未考虑实际的道路状况和交通状况;二是顾客认知的距离会受到购物经验影响,如项目可以给客户留下良好的心理印象,则顾客的认知距离会比真正的距离长。
5、商业饱和理论:
设在一个城市区域内,商品零售面积人均需求量大约是2.6平方米/人,用城市区域内的总人口乘以2.6就得到市场的需求总量。用“市场总需求量”减去“现有零售面积”即可得到“市场的需求潜力”。如果市场需求潜力大于零则表示开发具有可行性,反之无开发空间。
商圈分析的方法有许多种,除了以上的方法还有康维斯的“新零售引力法则”和哈夫的“概率模型”等。
康维斯“新零售引力法则”表示在相互间有明确竞争关系的两个城市间其商业经营的比率关系。
哈夫的“概率模型”则是从消费者的立场出发,他认为消费者利用某一商业设施的概率取决于商品丰富性的营业面积,为购物所消耗的时间及商业设施的规模实力。
以上各种方法出发的角度不同,运用的市场变量不同,所以达到的目的也不同。在具体研讨分析过程中还是要结合具体的实际情况有选择地运用,一般可以采取将定性和定量的研究方法相结合的手段。
通过以上九个环节,有关商业地产前期的宏观方面的调研就基本完成了,接下来要进行的就是针对项目前期定位规划而进行的较为具体的调研了,不过调研只是手段,并不是最终目的,只有对调查的内容和数据进行系统的分析对比,才能掌握一定量较为准确的市场规律与信息,为项目的后期定位和营销推广做出正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