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洗手间设计问题

住宅洗手间设计问题之谈

  长久以来,厕所在中国另有一别称--"茅房",由此可见其在户型中的地位低下、不受重视。就是解放后,城市里大量修建的火柴盒房子里,也还有相当多没有单独的厕所。因此自80年代随着经济发展对改善居住条件日益关注以来,我们经历了追求每户有独立洗手间、有坐式抽水马桶、增加实用面积、追求二个甚至三个以上洗手间等几个阶段。但受传统文化根深蒂固的影响,目前的洗手间设计中仍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1)仍有人将洗手间搞得暗无天日,白天需开灯,余臭长年不绝,且阴森潮湿,让细菌们大量繁殖、活得自在。

  (2)空间面积绝对不足,一些发展同将其作为辅助功能,面积压缩得很小,在一些小户型中其面积仍在4平方米以下。

  (3)设备水平极低,用于配置洗衣机、热水器、电吹风、电话的管道、线路和插座不足甚至根本就没有。

  (4)标准化程度低,施工质量差。管线配置杂乱无章,影响美观和使用,下水道容易堵塞。

  (5)缺乏从用户出发、为用户着想的理念而只图设计简单、施工方便--洗手间是管线集中的地方,长期以来都以明管配置,为用户又增加了难以清扫的积污纳垢的死角,既不卫生又有碍观瞻。

  (6)穿过厨房进入洗手间或洗手间门直接开向厨房的设计仍有所见,而公共洗手间的门直接开向客厅的更比比皆是。

  (7)重数量不重质量。在规划设计阶段讨论的重点经常是设计几个洗手间,而基本不讨论洗手间的具体 设计细节。

  (8)重面积不重功能布局。在广告中、在现场销售人员的介绍中,一般都会突出强调洗手间的面积,几乎没有人在意不同特征消费者对洗手间功能分布的差异化要求。

  (9)重装修标准不重基本功能配套。装修标准在时下的洗手间设计中已是讨论的重点之一,但发展商、设计人员、营销人员似乎都有意无意地忽略了洗手间功能设施的研究。

  (10)重主卧洗手间不重公共洗手间。或许是由于买家主要使用的是主卧,因而从营销的角度,主卧洗手间的出彩出新能更有效地激发客户的购买冲动,而公共洗手间则多数因陋就简,关心者甚少。事实上从使用角度看,利用率更高的还是公共洗手间,并没有理由对其漠然视之。

  (11)重大户型洗手间设计不重小户型洗手间设计。这实在有南辕北辙的嫌疑:购买大户型者多为实力派人士,一般都将重新设计装修,不用操心太多;而小户型买家多为工薪阶层,资金、时间相对较紧,因而更渴望发展商仔细琢磨能提供能一次到位的设计和装修。

  (12)我们在大连还看到过座便器正对洗手间门的户型,这是永远不能原谅的设计错误。

  上一篇文章里我们历数了现今洗手间存在的诸多不是,出现这些问题的其根源在于发展商和设计人员仍在用旧观念处理新住宅:仍将洗手间看作是不得已而去之的逃难地,而没有想到其应该是业主重要的享受区。

  事实上,现代住宅的洗手间是一组空间,这组空间围绕着便溺、洗漱、沐浴等基本活动而展开。(目前深圳地产界对洗衣机是否应进入洗手间存在争议,拥护者认为洗衣与其他活动一样属于"水性"活动,理应集中,顺手将换洗衣物掷入洗衣机也实在方便,另外从接、排水管道的设置利用考虑,也应进入洗手间;反对者认为洗衣机与洗手间功能难以协调,而且拎着装满湿衣服的桶穿过客厅到达晾晒阳台也有诸多不便(即使有干衣功能),洗衣机应设于晾衣阳台附近。)抛开洗衣机问题,要较好地组织便溺、洗漱、沐浴三项功能,使用面积不应少于6平方米,否则必然出现空间局促、功能混杂,为业主带来使用中的互相干扰和不便。由于不同购房目的及需求差异,目前消费者希望的洗手间面积集中于6--7平方米和10--12平方米两个区间,发展商因根据项目定位作恰当选择。

  洗手间是家居生活中的集中用水地,因而也是最容易出现潮湿阴凉,从而滋生细菌病毒的地方,因而其采光通风特别重要。尽管可以人工排风、尽管可以用电发光,但无论从能源利用角度还是人们对自然风、太阳光天然的亲近感,洗手间都应该做到宽敞明亮,通风顺畅,如能引入西晒,就更理想了。另外无论是何种建筑形态无论是何种户型布局,上推式窗户是最适合洗手间的。

  根据新的《住宅设计规范》征求意见稿提议,80平方米以上住宅均应至少设计两个洗手间,因此主卧是否应设计洗手间的问题已无需讨论,需强调的是主卧洗手间的面积应大于公共洗手间。

  公共洗手间通常不是业主装修的重点,因此由发展商提供统一装修较为合理,但应注意地面、浴具、卫具、墙壁、天花板及其他用具应协调色彩、保持洁净、清爽的感觉。

篇2:住宅户型设计趋势

住宅户型设计的趋势

  拉拉杂杂说了这么许多,目的有二:希望发展商能通过科学的、人性化的户型设计更快更好地实现市场目标,希望消费者能得到真正契合自己需要的心水户型。

  市场是鲜活的、不断变化的,因此户型设计需要不断调整创新;市场变化是渐进的,有规律可循的,因此所有调整创新都必须紧扣市场发展趋势。

1、住宅户型日益多样性

  除了面积大小的多档次外,为不同家庭结构、不同消费阶段而设计的户型应有区别:服务于"核心家庭"的户型应该精致小巧,服务于"两代居"家庭的户型应该优雅浪漫,为三代同堂家庭提供的住宅则应该温馨亲切。

  以"错层"为代表的立体住宅是近期全国性的热点,但错层的牢固性、抗震能力如何尚有疑问。

  在结构上,大开间、轻型框架结构、支撑体住宅等适应性开放式住宅是大势所趋。

2、扩大住宅的适应性和选择性

  最新模式是"两次设计",即第一次由建筑师设计带外墙、分户墙、固定厨房、卫生间和阳台的框架住宅,第二次是由住户根据各自不同的生活习惯和各时期不同的生活需要参与设计,主要内容为室内装修与选用不同类型尺寸的定型产品,如轻质隔墙、推拉门、窗、组合家具及折叠门等进行灵活空间分隔。

3、改善厨房、卫生间功能质量

  厨房、卫生间面积小、设计粗糙、设备简陋是目前住宅的普遍性问题。从发展趋势来看,在小面积的住宅中,提倡餐厨式(DK型)厨房,并以此作为住宅空间组织的中心重叠使用,可充分利用空间,改善厨房环境,增加家庭团聚的气氛。而在大面积住宅中,开放性厨房应该前景看好。

  户型设计中极重要的一条原则是清污分离。主要指用水和非用水空间的分离,提倡用水空间的相对集中。目前,卫生间、厨房已从只有上下水道发展到了给水、排水、热水、煤气、通风管道和暖气管道六种设备管线,随着节水需要,还可能增设中水管道。因此应尽量集中。此外明管道改暗管道、表具不入户,力争让住户自己能不费力且安全地接上水、排水等,并顺应家庭使用卫生洁具功能(如按摩浴缸、家庭桑拿浴器、净身盆),厨房设备如洗碗机、消毒柜、微波炉的要求,提高人们的居住水平。

4、最大限度利用面积空间

  目前在一些地区,为了实现功能分区,有单纯将住宅面积放大的问题,我们认为并不可取,一是增加面积必然增加购房者的负担,二是浪费土地资源。理想的做法应是通过精心设计争取更高更多有用空间,如立体化,如在墙体上为家具预留嵌入式空间等,从而在不增加每户建筑面积或容积量的前提下,通过精心构思,巧妙利用空间。

5、通过多种途径节能、节水

  从节能途径来看,设计不但要考虑屋面、墙体,还要涉及门窗等以往很少考虑的薄弱环节。结合改善居住环境条件,解决隔热、保温和自然通风的问题。具体技术上可以采用节水型设备和利用太阳能技术,如节水型便器中水的利用等;配置适用于住宅的节电照明灯具等。

  在户型处理过程中即缜密地考虑节能是目前被广泛忽略的,但必将是今后的大趋势。

篇3:购物广场平面设计特点

购物广场的平面设计特点

  购物广场的平面设计就是在这种模式定位的前提下,以其思想为指导设计出来的,它是对这种模式的具体技术体现,进一步落实了其要求并体现了其特点。其平面设计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①购物广场首层设计成步行街形式,以步行街来组织空间,将大型品牌店置于二、三层,四层以上布置其它功能及品牌店,这样既满足了某些小商家独立经营管理的需要,又满足大商家的使用功能,使二者各得其便,在小商家与大商家两者之间取得了相得益彰的效果,同时也为消费者提供了一种新的商业空间形式"室内步行街"。

  ②每层的平面设计均以中庭为中心,用中庭将步行街与各层平面组织联系起来,使购物广场空间得以融会贯通,产生强烈的空间对比效果,这既为商家创造出一种共荣共生的环境,也使顾客获得了一个带有自然光的休闲空间,满足了顾客对休闲功能的要求,中庭的设计还可以融入文化与互动的理念,从而提高了整个购物广场的艺术品位,增强了其空间的艺术魅力和文化氛围,使其经营可以达到"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高超的管理境界。

  ③购物广场的交通设计也非常现代化,将停车场置于地下一层,卖场置于地面以上,这样既节约了用地,也避免了地面停车带来人车混杂的缺点,使车流与人流各得其所,这也体现了其空间布局设计自然流畅的特点。

  ④购物广场每层空间层高都比较高,为各种不同使用功能的融入创造了条件,例如:可在其中设置儿童娱乐场,这已是许多现代化商业中心所不可缺少的一种功能,它满足了一部分带孩子逛街的家长们购物的需求,一方面可以使儿童找到自己的乐园,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家长放心购物,使双方都能达到满意的效果;还可以在其中设置青年娱乐场所,如小型的影剧院、电子游戏厅等,使购物与娱乐结合起来,二者相得益彰,更富有刺激性,也符合青少年的心理特点,提高了其空间的活力,使购物广场的布局更现代化、国际化。

  综上所述,整个购物广场的平面设计紧扣模式之主题,并将其发挥得淋漓尽致,可谓在传统模式基础上的创新与发展,必将具有勃勃生机与活力,从而与现代商业的功能找到最佳的契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