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与高层建筑设计

  节能与高层建筑的设计

  我国的高层建筑有近七十年的历史,东北地区,现代化高层建筑的诞生仅有二十几年的历史,然而城市中任何建筑都是城市设计、规划的一部分,城市设计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我国在这方面的经验不多,而且管理机制尚不健全,往往受一些因素的影响,工作不甚周密和协调,甚至失去控制,有许多的问题等待我们去解决,有待于探索和改进,所以说,今天的高层建筑设计仍处在一个不太成熟的阶段。  高层建筑体形庞大,如,容积率过高,相邻建筑互相遮挡、不通透,形成大面积阴影区,城市人居环境质量下降,市中心人口膨胀、交通拥挤。除此之外,近些年在某些城市建高层建筑已成风气,设计者往往贪大求高,大部分精力放在追求立面形式和使用功能上,而往往忽略生态环境的保护、建筑设计节能意识淡薄,造成高能耗、低效益,影响常年使用,浪费巨大。

  所谓建筑节能不仅是建筑本身的节能,且由城市的综合环境、气候条件、总体布局;建筑物的形体变化、朝向;外围护结构保温、隔热的性能;门窗质量等许多综合性因素构成,因此,高层建筑的节能首先应为设计者重视。

1优化建筑位置及朝向设计

  高层建筑的定位首先应考虑对城市环境的影响容积率过高很难满足日照要求,阳光有着巨大辐射能量,在寒冷地区人们十分珍惜阳光带来的温暖。据有关资料分析,地球每年接收的能量有60 亿亿千瓦,这么大能量弃之可惜,从某种意义上讲地球本身就是巨大的太阳能接收器,阳光不仅对人的身体健康有着很大影响,对建筑的节能也有着十分重要意义。寒冷地区城市规划应注重应用日照原理,合理的确定建筑位置与朝向,使每幢建筑能接收更多的太阳辐射热能,因此,建筑的方位与节能有着直接关系。如,在北纬40 度~45 度地区,冬天建筑的朝向所得到的辐射能量几乎比夏天多两倍,而在夏天东、西向所得到的能量比南向多2. 5 倍,不同朝向,不同季节,建筑物所得到的太阳辐射热能量不同,热损失也不同,尤其是在冬至前后,由于太阳高度角低,房间所接收的太阳光线的面积比夏天多得多。在确定建筑的方位时首先应考虑环境情况,按其太阳高度角做出日影响图,以确定冬季每天的日照时间,建筑南向开窗面积尽可能大些,在满足采光条件下,北向、东向窗尽可能小些,从而获得更多的太阳光线,减少热损失,保持室内舒适的温度环境。

2优化围护结构墙体设计

  2. 1  外墙是围护结构的主体部分,高层建筑的围护结构不同于砖石结构房屋,前者是钢筋混凝土框架或剪力墙结构承重,因此,围护结构属于填充材料,为了减轻荷载,达到保温、隔热要求,采用轻质高效保温材料,目前在寒冷地区常用的墙体做法有:页岩陶粒混凝土空心砌块;粘土空心砖与实心砖复合墙体;粘土实心砖或空心砖岩棉夹心复合墙体等。但存在问题较多,节能的效果仍达不到标准的要求。  围护结构的材料布置分外侧和内侧,在寒冷地区的同一气候条件下,由于材料层次布置不同所取得的保温效果也不尽相同,为防止墙体内产生冷凝水,保温层设在外侧更为妥些。

  2. 2  高层建筑的围护墙体不宜采用外侧保温的聚苯乙烯泡沫板(舒乐板、PG板) ,岩棉板等轻质保温材料。一幢建筑的寿命少则几十年,多则上百年,材料的应用与建筑整体的寿命应同步。对于轻质的外保温复合墙体,笔者认为存在以下不足之处:

  (1)  抗震能力差,易松散,与结构构件结合不好,整体性能差。

  (2)  不能承受外部装修贴、挂荷载,如:贴石材,安装装饰构件等。

  (3)  不能承受有振动的凿、刨的装修,如:剁斧石面层、予留洞、槽易出现冷桥。

  (4)  墙表面易出现裂纹。除此之外,复合墙体由于框架梁拉、剪力墙的嵌入,墙体内容易造成冷桥,是保温、隔热的薄弱环节。据测定,高层建筑所出现的冷桥约占整个热损失的5 %~13 % ,因此应引起设计者重视,采取有效构造措施尽可能避免产生冷桥。

  2. 3  国外普遍推广采用混凝土空心砌块用于高层建筑围护结构保温,欧、美各国取得不少先进经验。如:美国研制的TB 型保温隔热复合砌块;波兰的咬合式保温砌块,两块组合成320 厚墙体,在空心砌块内填入高效保温材料,墙体传热系数K= 01209~1100W/ m2 k ;芬兰研制的一种空心砌块,空隙之间填入聚胺脂保温材料,300 厚,传热系数K= 0. 25~0. 28W/ m2 k。某些欧美国家50 %左右的建筑已应用多种形式的混凝土空心砌块。由于混凝土空心砌块保温效果好,又具有一定强度,避免了轻质复合材料墙体的一些弊端。

3影响建筑节能的其他因素

  3. 1  高层建筑外围护墙体耗能量较大,占整个建筑耗能的25 %左右。建筑的形体变化是建筑外露面积的主要因素之一,体形系数越大耗能越多,国外的一些高层建筑造成圆塔形,比如美国洛杉矶的好运饭店、法国戴高乐机场候机楼、纽约第三大街53 号办公楼都是圆型或椭圆形,我们知道,相同的面积,圆的周长最短,这样使建筑外露面积较小。因此,基于能量损耗的考虑,高层建筑的形体变化不宜过多、复杂。

  3. 2  高层建筑的“风环境”是影响建筑耗能因素之一。

  在冬季,风力对建筑的热损失很大,增大冷空气的渗透量,使室内热损失加大。由于建筑某些部位处理不当,墙体内部易产生冷凝水。因此,建筑保温材料的选用,建筑构造的合理性应建立在科学、可靠的基础上。

篇2:大厦节能设计说明

  大厦节能设计说明

  1、 建筑部分

  1 屋面采取保温隔热处理

  2内隔断采用轻质隔墙,减轻建筑自重,节约结构构件用料

  3外墙采用Low-E玻璃,双层中空可呼吸幕墙系统用以节约空调的能耗;采用遮阳/避光板用于遮挡太阳直射光。

  2、 电气部分

  在配变电所低压侧集中设置无功功率自动补偿装置。对于影响功率因数比较大且较分散荧光灯,采用电子镇流器或电容器,以提高功率因数减少线路损耗。采用高效节能灯具及光源。大楼采用楼宇自控系统,以提高设备使用效率。

  3、 给排水部分

  1 采用低噪音水泵,水泵基础设减震措施。

  2 水泵进出口设橡胶软接头。

  3 泵房内的支吊架用弹簧支吊架。

  4 卫生洁具用节能型产品。

  4、 暖通部分

  1 过渡季节尽可能采用室外新鲜空气,减少系统负荷。

  2 办公区、厕所采用集中排风系统,排风机设于18层(设备层)及顶层,经由排风管进行机械排风。夏季和冬季,排风经由热回收装置将能源回收用以处理室外新风。热回收装置应设置在新风机组内。

篇3:小区建筑节能设计说明

  东方明珠小区建筑节能设计

  一、工程概况

  本项目位于xx市xx区东南角、xx区与xx区的连接地带,东侧是城市主干道-xx,南侧是规划中的xx路和xx中、小学。西临规划中的xx,北侧是建设中的住宅区及已建成的xx.

  本项目总用地面积为89578.0平方米,规划总建筑面积268000平方米,地下室建筑面积为14996平方米。本次规划为xx小区一期的Ⅱ、Ⅲ区,一期总用地面积为35176.93平方米,地上总建筑面积为85913.7平方米。本次方案包括底层带商业网点的小高层、高层住宅; 12-18层二类高层住宅及相关配套公建会所、八班幼儿园。

  二、建筑节能设计

  (一)设计依据

  《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75-20**.

  国家及地方相关的规范、标准、法规。

  (二)建筑设计

  1、在总平面规划上,综合考虑朝向、风向的关系,力求达到良好的自然通风,充足的日照,并强调室内通风及蓄热,尽可能多地将住宅布置成南北向。

  2、在满足住宅部分平面功能合理的同时,尽量减少外墙面的凹凸,使得高层部分(塔式住宅或单元式住宅)体形系数不大于0.4.

  3、在单体设计时在满足住宅功能及立面造型需要同时,注重控制外窗的面积,并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窗的节能设计。

  a)开窗面积已考虑节能要求,窗墙面积比符合《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规定的指标;窗墙面积比,为南向≤50%,北向≤45%,东向≤30%,西向≤30%.超过指标者均采用双层玻璃解决。

  b)外门窗采用断热铝合金型材门窗,达到节能要求。

  c)外门窗安装中,其门窗框与洞口之间菌采用发泡填充剂堵塞,以避免形成冷桥。

  d)外门窗的气密性为Ⅱ级,符合节能要求。

  4、本工程对建筑外围护结构和材料进行了节能设计,采用新材料,新墙体,提高建筑室内热环境综合指标。外围护结构热工设计,由于本工程外墙采用190厚粘土多孔砖[传热系数K≤1.8w/(m2.k)]不能满足节能要求,故在外墙内表面均抹30厚水泥膨胀珍珠岩砂浆,经热计算可满足节能要求K≤1.5w/(m2.k)。采用节水型洁具,节约水资源。

  5、住宅平屋顶采用倒置式屋面做法,设计25厚挤塑泡沫板保温隔热层,其传热系数K≤1.0w/(m2.k)符合节能要求,局部屋面采用绿化措施,以达到降温、隔热效果。

  6、合理设置空调机位置,减少空调工作距离风机选择高效率、低能耗的产品。

  7、综合考虑建筑物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窗墙面积比和体形系数,最大限度地提高建筑物的综合节能指标。

  三、给排水节能设计

  1.洁具采用节水型卫生洁具。

  2、生活给水系统采用变频给水加压供水设备,以保证用水压力稳定、合理、节能。

  四、暖通节能设计

  1.选用高效节能的风机及水泵,其性能参数在运行曲线的高效率点上。

  2.一层店面采用各个店面可独立控制开启的水冷式吊式空调机,公共用电仅冷却水泵,各个店面可根据各自需求决定空调温度,采用这种空调方式比可达到同样控制方式的分体空调节能许多。

  本项目方案设计综合考虑建筑物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充分考虑《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对窗墙面积比和体形系数的要求结合设备专业的节能措施,最大限度地提高建筑物的综合节能指标。以期能满足《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规范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