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中心规划设计成功基因

  购物中心成功基因--规划设计

  购物中心项目的规划设计包括购物中心项目的方案设计、初步设计及施工图设计等。项目规划与设计对于项目的成败有极大的决定作用,其中,尤其以方案设计为重中之重:方案设计可以称之为宏观设计,牵涉到用地分配、功能分区和规划、外部交通设计、及城市环境设计,将决定购物中心项目的外部布局、内部功能、土地的利用效率、室内空间的利用效率、商铺出租的价格潜力、室内空间的合理动线布局等。初步设计及施工图设计可以称之为微观设计,即在方案设计基础上进行纯建筑工程角度的深化、细化。购物中心规划设计必须体现设计师的建筑美学概念和市场概念,如果不能实现这样的目标,无疑其设计是失败的,投资商、开发商将承受因此造成的损失。

为什么规划设计对购物中心如此重要?

  原因很简单,购物中心规模庞大,业态复合程度极高,客流量大,所面对的两级客户零售商、消费者有复杂的需求组合,这些对购物中心的规划设计提出了要求。购物中心牵涉到的经营业态有主力店、半主力店、专卖店、娱乐设施、餐饮设施等。不同规模的购物中心里面的业态类型有多有少,其中超级购物中心SHOPPING MALL里面的业态组合最全、最多。以上各种经营业态的经营商基本上都是采取租用商铺的方式,其中主力店作为购物中心重要的组成部分,往往有一定的独立性;半主力店、专卖店、餐饮、娱乐等设施基本上都以独立铺位商铺的形式分布其中。购物中心的规划设计不仅仅体现的是建筑美学概念,更重要的是要和市场的现实与潜在的需求充分结合,因此,需要认真思考解决大量客流和与定位相匹配的广泛类型各种业态商家所带来的复杂需求,这些就是购物中心规划设计的特点。

一.设计参数高取值

  商业地产购物中心的开发与住宅“买家即用家”不同,商业物业购物中心面向商家与消费者两级客户,所以在前期规划设计时,既要考虑到未来租户的差异化需求,又需深入分析未来消费者对空间的心理感受。笔者在实际工作中发现越来越多的购物中心开发商开始重视前期规划设计本应提倡,但值得注意的是时下各商业地产企业在通道、层高等细节方面均要求设计师以“高标准”取值,这种“高标准”通常对于定位高端、创造优质物业硬件当然有益,但也需在具体操作中做到因地制宜,要有一 “度”的把握,以避免发生“矫枉过正”的状况,限制到物业的商业价值。

二.低效的大广场

  广场作为购物中心规划中室外与室内人流导入的重要节点,不但起到丰富视觉变化,升华游逛体验的作用,更可借助其相对开阔的场地进行布置,实现聚焦人流的目的。笔者现发现不少的项目,将广场面积规划得很大,看起来非常气派,但在细节安排方面却很粗放,甚至不具备供人停留的功能,更谈不上吸引人流,这样的广场是只能看的广场,非常低效。其实,商业中的广场并不一定要大,关键是有“功能”的设计,能够吸引人们在此聚集、参与、使用,在具体规划时,可考虑将一个大广场分解为若干不同主题功能的小广场,使每一个小广场都有独特的吸引力,如珍珠般连接在商业街中,可驱动人流在街区中流动。

三.通透却杂乱的立面

  购物中心基于对外展示的需要,拥有临街面的店铺都会更受品牌的青睐。为迎合商家的需求,如今越来越多的购物中心将临主街一侧的外立面都做成玻璃通透效果,以使进驻本侧的品牌都能透过立面实现对外的展示。这一做法看似是在充分发掘项目商业价值,但其实可能会产生不利影响:购物中心的立面就如同一个人的着装,是对外传达品味特征、吸引人关注的重要部分,一个新鲜且富有创意的立面形象,会对大大提升顾客的好感,焕发主动的吸引力,而若每格玻璃满布的都是不同品牌的宣传画面,则在外看整体立面就是一个无规则的“花脸”,给人造成“品质低下”的印象,损害商场的价值。

四.压抑的高层高

  基于以往有诸多选址优越的购物中心因层高低,而导致诸多国际品牌商家无法入驻,对商业地产的价值形成了制约。为避免重蹈覆辙现在国内的购物中心新项目在层高方面都开始向“高”层高发展的趋势。的确,对于一个优质的商业物业,合理的层高是必须的,但对于高度的选择也一定要结合项目定位、消费者心理、规划指标等因素进行综合考量,一味求“高”也可能会对项目带来不利。通常,对于高档次的项目,可以有较高的层高预留,这符合对应品牌的开店需求及消费者对空间的体验偏好;而对于相对大众的购物中心项目而言,预留一个合理的高度就好,因为对于大众人群而言,相对小尺度、不易被注视的空间才会让他们感到自如,如同高星级酒店大堂会对他们产生压力一样,商业地产过高的层高也会令他们产生“昂贵、冷漠、压抑”等消极感爱,况且,高层高也必将导致开发建设成本高昂,因此,并非层高越高越好。

篇2:购物中心景观规划设计策略

购物中心景观规划设计策略

  就购物中心而言,无论是室外或室内,景观设施都能有令人惊喜的影响。好的景观能增进室内外的环境品质,塑造购物者对购物中心的美好印象。服务区域及废弃物集中场可利用植物、树木所形成的围栏与购物区域加以隔离,道路及地面的停车场同样也可通过植栽等作为软化景观的工具。

1、环境细节

  由于购物中心为整体开发、统一管理的形式,所以购物中心的设计者通常可以做一些以装饰为目的的设计,使该地区的地价得以创造与提高,而能有较强的经济活力及优美的环境。一般而言,可设计配置特殊的景观及铺面,例如在室外餐厅、凉亭、休息区、会议厅、会议室、展览空间、图书馆、育儿室及儿童游乐场等处,可着重家具及其他细节的布置,如颜色的运用、雕刻、喷泉及特殊展厅等。由于招牌一方面必须注意与建筑及环境的和谐关系,另一方面又要顾及易于识别的要求,因而也会具有装饰性的风格。

2、户外休息区及儿童游乐场

  对于购物中心而言,户外休息区应为交流、约会的中心区。但在设计时常有两难的局面产生:一方面,如果户外休息区设计的过为舒适,其所需的尺度可能会造成停车者需走很长的距离才能到达Mall;但另一方面,如果不小心处理这一区域,则可能损失一个会引人注意的中心。因此,配置适当的座位是必须的,使户外休息区不致显得过大,尤其是在购物中心的中庭及儿童游戏场附近。Mall或走廊上的餐厅及咖啡座等有桌子的座位,给购物者提供了另一种座位的选择。

3、地景设置

  (1)入口大厅

  入口大厅为进入购物中心后第一处场所,为室内与室外的转换空间,对于购物者而言,这是建立购物中心理想的首站。因而设计的重点应在于利用组合植栽、座椅、水池、铺面、指标等地景设施,塑造欢迎、愉悦的气氛,以提升购物意念。同时也以空间设计及地景设施配置的方式,塑造出清楚的购物路线指示,使购物者进入购物中心后能清楚地了解自身所在及欲往的方向,去除可能迷路的恐惧感。

  (2)中庭

  中庭为购物中心的焦点,对于机能而言,它除具有视线引导、休息、展示、表演等实质上的功能外,它同时也是一个重要的空间指标。购物者在范围广阔、尤其是多核心或多端点的Mall内选逛时,常会丧失方向感,因而有别于商店等营业空间如中庭、入口大厅、挑空等场所经常具有空间指向性。

  在实质环境的设计上,由于中庭相对于购物中心内其他空间具有高大空间的特性,故在地景设计上应可适应此特性而做强调立体的规划,如采用较大尺度的植栽、高度较高的水景等。且可利用地景设施配置一视觉主题,引导购物者的视线,建立购物中心的印象。

  (3)楼面装饰

  购物中心若具有多层楼面,则面对中庭、挑空的楼面部分,也应视所需予以楼面装饰。对于上层各楼层而言,面对中庭或挑空的部分也许只是一片墙或扶手栏杆,但对位于中庭内的人,各层楼面便是空间界定的界限,是中庭空间的背景,因而面对中庭的楼面也是一组需要精心设计的立面,它应与中庭的地景设计相配合,共同塑造具有整体性的空间景观。水景、灯光、植栽、巨型画幅等都是可以应用的素材。

4、铺面设计

  在购物中心设计时,铺面的问题不能单独被提出来讨论,它必须考虑整个基地的纹理、模式、尺度、颜色等才能决定。其他影响铺面选择的因素包括:

  ■花费及效益:牵涉到保养维护、耐久性、是否易碎、瑕疵等;

  ■外观:牵涉其纹理、颜色等;

  ■工程特性:如安全性、吸音性、光线反射性等;

  ■土壤特性:以下便针对材料原则及其特性,及其使用性一并讨论。

篇3:购物中心规划设计高质量的商业空间

购物中心规划设计高质量的商业空间

  购物中心非常注重整体规划、细部处理和创新设计意识,以营造富含商业气息的高质量空间。从规划设计角度来看购物中心开发,有:

1、符合城市的总体规划的商业布局规划。

  城市总体规划对街道、交通、市政、公共设施、居民住宅以及其他建设和改造规划,将影响拟建购物中心的近远期的优劣势,甚至成败。

2、购物中心要求易达性。

  购物中心必须具有易达性。需要有合理交通组织和足够的停车位,使购物者在交通上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最少。根据交通工具的不同,应有不同的交通组织和停车方式:

  ①自行车,是我国绝大多数城市市民的交通工具,某些自行车保有量大的城市开发购物中心,必须配足够的自行车停车区域。

  ②公交车,适合步行出行的消费者,可以借用公交站点或向当地公交管理公司申请站点。

  ③家庭小轿车。在美国等汽车国家,购物中心按照100平方米建筑面积配4.5--5.5个的停车位的标准修建。国内的汽车保有量与国外相比还很小,购物中心不能套用汽车国家的停车位标准,但目前国内家庭车的发展也很快,从中长期来看,国内的购物中心也必须要预留足够的汽车停车位。

  ④地铁和轻轨。无论已有和规划中的城市地铁和轻轨,都对购物中心的开发和经营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尤其是对地下购物中心更为重要。

  ⑤出租车。购物中心在主要出入口要预留出租车的上下客区域,方便消费者搭乘出租车。

3、购物中心要求合理的空间形式。

  购物中心可以采用以下四种空间形式:

  ①室内大开间。无街道,商铺间没有完全隔绝。

  ②露天步行街。上空无顶棚,空间开敞的步行街;

  ③回廊式步行街。步行街的两侧或一侧为回廊,步行街局部遮盖;

  ④室内步行街。步行街在室内,完全遮盖;

  由于步行街是一种线状的建筑空间,能更利于消费者的购物、休闲、交流、娱乐,更能感受到繁荣的商业氛围,也利于购物中心的经营管理,因此,步行街购物中心是最受欢迎的空间形式。购物中心在追求宽敞舒适的空间的同时,对实际使用面积率K(实际使用面积/销售面积)也要控制,不能过小。室外步行街购物中心的K能达到75--80%,室内购物中心K要小得多,因中庭、过道(街道)、休闲区等等共用面积的不同而不同,一般在45%--65%之间。在建筑设计时,实际使用面积率K是很重要的评价空间形式合理性的指标。

4、购物中心内部动线组织要求引导性。

  动线规划方案是在总体上考虑了商业业态的总体平衡,使通过所有承租户的人流通行量达到最大,达到购物中心的整体人气平衡。在规划设计上常用手法有:

  ①以主力店引导人流。一般将主力店的出入口安排在动线终端,尽可能的延长购物中心的人流通过线;

  ②以局部的造景、中厅引导人流;

  ③以餐饮休闲娱乐区引导人流;

  ④出入口数量和位置的设置调节人流量均衡;

  ⑤无障碍设计。购物中心要为轮椅使用残疾人提供使用的便利设施;

5、购物广场建筑设计讲求店招和标示两种方式合理运用。

  购物中心的室外、外立面和室内的处理,要处理讲究建筑的个性风格,同时要追求商业气氛和娱乐性。比较常用的是店招和标示两种方式。

  ① 屋顶和外立面的合理处理店名招牌广告位,既满足经营期购物气氛的营造,又能取得可观的广告位出租收入。

  ② 建筑细节中溶入标志和图示,也能完美的将建筑美和商业味融合。

  国外有很多购物中心的标示做得非常鲜明,如佛罗里达的迪斯尼全明星娱乐场的外立面标示--棒球标志、可乐标志、橄榄球帽标志,非常特殊的展示了购物中心的形象。建筑室内的标示除了将建筑美和商业味融合外,还具有功能性。比如引导购物者方便的购物、避免重复路线、帮助出现事故时的准确迅速行动等。购物平面图、电话、厕所、自动扶梯、消防出入口、消防龙头、服务出入口、行人疏散线等等,都应该成为全套图示中的一部分。

6、购物中心讲求无障碍设计。

  购物中心应为残疾人、老人、孕妇、儿童等弱势群体提供良好的平等的购物环境,在建筑设计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比如自动步道的运用、平进平出出入口、自动门、有高差处设坡道、残疾人专用电梯、专用厕所、专用停车位等。

7、购物中心讲求内部绿化景观。

  丰富的绿化能创造舒适休闲的购物空间和温馨气氛,给购物者购物赏景的感觉。如同其他设计一样,景观绿化设计在项目开始时就要拿出方案来,比如对种植花树的荷载的考虑、与空调出入口的关系、现场植被的围护问题、浇灌系统的设计、避免强光光源的影响等等因素。

8、购物中心讲求商业灯光照明。

  商业灯光照明对创造舒适的购物环境极其重要。如突出商品立体感和质感的重点照明;注重情调表现,用在餐饮、娱乐、休闲等服务区域的装饰照明等等。良好亮度的商业灯光照明还能明显改善空间感。在室内空间感较小的购物中心尤其要采用良好的灯光照明,使室内空间显得宽敞。要达到良好的购物中心室内灯光效果,在设计时要处理好照明的色温、照度、显色性与室内装修的质感、色彩的关系,使灯光和装饰相映生辉。

9、商业业态分布规划也会影响局部规划设计。

  购物中心内的经营户较多,购物中心必须将承租户经营业态、业种进行统一商业规划,这样必将影响购物中心内部个经营户区域的设计,建筑、结构、水电、暖通、装修等方面的设计要与经营户的要求相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