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商业建筑设计选址原则

  大型商业建筑设计原则之选址原则

  "天时"、"地利"、"人和"都会直接影响企业的经营。"天时"是指商家对投资时机的把握以及在经营过程中的时令性的把握;"人和"是商品在管理上的技巧,包括服务态度、促销手段、广告宣传等方面。而"地利"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属于建筑策划的范畴。店址选择适当,占有"地利"之势,广泛吸收消费者促进销售,实现更好的经济效益。

  城市商业活动是以追求最高利润为目的的,这是商业设计选址与布局的经济原则。同时,顾客是商业活动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建筑之布局与城市人口分布形态密切相关。

  城市商业中心的形成和发展是城市、社会、经济和科技等领域综合作用的产物,按其相互作用的规模和范围的层次来分,可分为宏观的社会经济影响,中观的空间区位条件和微观的空间模式三个不同的层次。

  商业设施选址的意义就在于它是一项长期性的投资,直接关系企业经营的战略决策,是零售企业贯彻以消费者为中心观点的重要体现,是影响企业效益的一个决定性因素,同时也是制定企业经营目标和经营策略的重要依据。

  商业设施的选址应该考虑以下因素:(1)客流规律;(2)交通状况;(3)商业环境;(4)地形特点;(5)符合城市规划要求。

1、客流规划是选择店址的最重要的因素

  商业中心是消费中心,从经济效益上讲,商业中心必须满足整个城市消费市场的要求,争取尽可能多的顾客;从成本效益上讲,要争取最大的聚集效益,要求最大限度地利利城市的各种基础设施。所以,城市人口分布的空间形态是商业中心形成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1)相同客流规模的不同地区,因客充的目的、速度、时间不同,对选址条件有不同差别。在商业集中的繁华地区客流目的一般是以购买商品为主流,或是与购买商品有联系的观光浏览,为以后购买作准备,这类地区的客流特点一般是速度缓慢,停留时间较长,流动时间相对分散。有些时候,除了人口的密度因素之外,人口的职业分布、收入状况、年龄也是影响购买能力、购买习惯的主要因素,必须加以考虑。前者可以作为商业规模的主要参考指标,后者则除影响规模之外,还决定了商业的特色和内容。

  (2)选择店址需要调查分析街道两侧的客流量规模,选择客流较多的街道一侧。

  (3)选择店址要分析街道特点与客流规模的关系,街道交叉路口客流最多,是选址的最好位置。

  (4)对于大型的购物中心和商业街,除了被动适应客流规律之外,还可以在原有路网基础上加以改善开发,选择有开发前景的区域,开辟新的道路交通系统,主动地引导客流,制造客流,进而创造新的商业环境。

2、交通状况

  城市道路交通是联系顾客与商业设施的载体。因此,它是制约商业聚集与选址的又一个重要因素。商业活动的经济原则要求有尽可能大的吸引范围,保证尽可能多的顾客方便地到达商店。因此商业设施的选址必须是交通可达性最佳的地点。在商业的追求最大货物销售范围的原则下,选址应使交通费用达到最小。所以商业中心交通可达性最佳的实质是:所有购物出行者到达中心的出行时间总和最小。

3、商业环境

  选择店址应考虑设店地点附近的商店的规模和数量,如果在同一地区内已有过多的同行业商店,势必影响商店的经营效果,此为趋异性。但是另一方面,由于顾客希望就近广泛地比较选择商品,以及希望一次购足所需的商品,有些商店又有集中趋势,相邻而庙,此为趋同性。

  一般来说,比较专一的商品,顾客希望有广泛的比较和选择余地,希望有集中的专门店。这种顾客以购买一类商品为目的,对商业气氛、娱乐性、环境没有过多要求,把注意力全部集中在商品,并比较其质量、价格等因素。

  另外一此顾客,购物的范围比较杂,也比较随意,或完全以休闲为主要目的,当然不会去逛上面提到的结构单一的商业区,而是希望到集购物、娱乐、休闲等需要为一体的综合商场。一般大商场就是以此为目标而设置的,尽可能丰富功能来满足这类顾客的要求。

  还有一种特性就是共生性,即指商店依赖于为其他原因而来的顾客,如商业中心区的小型商店设于大型商店附近,主要经营小商品,以品种齐全而取得优势。或开办大商场不能提供的小型服务业,有的经营连带消费商品的商店相互邻拦,互为补充,便利顾客。

4、地形特点

  选择店址还要分析地形特点,主要选择能见度高的地点,如选择在两面临街的地点能见度就最高,并且可以扩充橱窗面积,增辟出入口以减缓拥挤,这是最好的设址地点。位于街道的入口处、公共场所的迎面处都是能见度高的地点。有的地点如位于街道的凹进部位能见度就差。

5、城市规划的要求

  城市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都根据城市现状和发展要求对商业中心的分布、商业建筑的布局等作出一系列的规定,商业建筑的选址应该符合城市规划的要求,服从城市总体发展的需要。

  在选择店址过程中要对以上因素进行实际调查,搜集资料,具体分析研究,了解建店的有利和不利条件,不仅要考虑现状,还要了解未来的发展变化,尤其要了解城市建设的长期规划,如所选地区的街道、交通市政、公共设施、居民住宅及其它建设或改造项目的规划,有的地点从当前分析是优越条件,而随着城市的改造将会出现新的变化,而不适合设店。反之,从当前分析不适合设店但从规划前景看又有发展前途。

篇2:商业项目业态组合规划

  商业项目业态组合规划操作

(一)商业项目准确功能分区规划操作

  1、商业项目主题、档次的定位形成是关键,没有相关定位的商业项目,不可能进行准确的功能分区;

  2、按照商业项目档次、主题定位,考虑最优的商业项目功能定位;

  3、分析各进入商业项目的功能区对消费者心理、行为的影响情况,并初步考虑处于不同位置的不同效应;

  4、结合个功能组团经营特点和商业建筑条件,考虑各功能组团的最佳位置;

  5、结合项目所在地消费群对各功能区的关注程度,开始有效的进行商业项目功能分区规划;

  6、综合评价各功能组团之间的相互影响,选择良性影响的组团集中分布,恶性影响的组团选择隔离。

(二)商业项目业态组合规划流程

  1、确定商业项目的主题和档次,根据相关定位,确定将要选取的经营业态;

  2、根据当地市场分析所选择经营业态的经济可行性;

  3、根据消费者对经营业态的关联性消费特点,将关联性的业态进行综合分析;

  4、选择最能够引起消费者消费欲望的经营业态,优先考虑它的位置和面积;

  5、确认最有业态后,根据消费的关联性,以关联性重要程度不同,选取相关的经营业态;

  6、适当的统一关联业态组合的风格,形成优势业态带领弱势业态的局面。

(三)经营业态规划组合制胜技巧

  1、技巧一

  优势业态支撑弱势业态,通过经营业态位置的组合,实现这种提升。如:通过餐饮业对人流的吸引和聚集作用,在餐饮业旁边设置商品零售业态,实现商品销售业态的人流;

  2、技巧二

  强强联手,通过不同的经营业态的集中布置,最大限度的满足同一类消费群的需求,形成对消费人流的极大吸引力。这种方式,要求两种以上的经营业态有统一的主题,面对统一的目标客户群。这样才能形成各自客户互相支持的局面;

  3、技巧三

  全面性组合。消费者逛商业项目无非是购物、休闲和餐饮,其目的性很明确。通过能够满足一部分人群全面消费需求的经营业态组合,以规模和全面性吸引消费者过来,应该是最有效的。

篇3:步行商业街设计七原则

  步行商业街设计七大原则

  步行街不仅是简单的购物场所,还应从尺度、色彩、路面的铺装、小品的设备、线形和空间等设计上给人以愉悦的体验。

一、步行商业街景观设计的因素

1.步行心理

  首先,不同的人,甚至同一个人在不同年龄和时刻,对景观的评价是不同的。不同的使用者由于使用目的的不同而对景观也有着不同的要求。购物者可能会非常关注步行商业街道建筑立面、橱窗、广告店招等;休闲娱乐者主要关注的是游乐设施、休闲场所;旅游者可能更关注标志性景观、街道小品及特殊的艺术表演等。步行时,如果视觉环境和步行感受无变化会使人感到厌倦。而缺乏连续性的景观变化又会使人惊慌失措。在步行商业街设计时,要避免使用过长直线,过长的直线特别是在景观无变化处,易赞成步行单调,步行者易疲乏。因此,景观设计时应考虑其适应性、多样性及复杂性。

2.色彩及视觉感受

  人对色彩有着很明显的心理反应:红、黄、绿、白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力,提高视觉辨识能力,多用于标志、广告店招等,突出步行街的商业气氛。另外,绿色植物 可缓解紧张情绪,花卉可带来愉快的感觉。步行街景观是动态的,并且应该具有良好的视觉连续性。一条笔直、单调的步行商业街不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然而,弯曲的步行商业街会使步移景异,始终牵着人们的视线而展开。因此,步行商业街要有适宜的空间尺度;设计时,要运用空间的收放、转折、渗来增加景观的层次、趣味性和连续性。

3.空间形态

  步行等一般为线性带状空间,其长度远远大于宽度,具有视觉的流动性。人在街道中漫步时,会进行各种各样不同形式的活动,时而漫步前进,时而停留观赏,时而休息静坐。因此它可分为:运动空间和停滞空间。运动空间可用于:向某处前进、散步、游戏比赛、列队行进或其他集体活动等。停滞空间可用于:清坐、观察、 读书、等侯、议会、讨论、演说、集会、沉思、娱乐、仪式、饮食等。

  运动空间应相对平坦,无障碍物,宽阔,并能利用商差巧妙的向停滞空间 过渡和联系。停滞空间可相应设置长椅、树木绿荫、获观景台、车站、雨棚等。二者有完全独立的情况,也有浑然一体的情况。停滞空间如果不从运动空间中分离开布置,就不能创造真正的安全环境。运动空间容易给人流动和延续的感觉,而停滞空间往往给人以滞留和安全感,运动空间引导顾客向两个方向流动,不宜使用者停 留和汇集。

4.组织艺术

  组景就是把景观要素系统的、艺术的组织起来,而不是简单的相加。景观同文字语言一样,可以用来说、读和写,是关于人类社会和自然系统的语言。景观要素是基本词,它们的形态、颜色、线条和质地是形容词和状语,系统科学和艺术是景观的语法。这些要素在空间上的不同组合,便构成了句子、文章、和充满意味的书。我们不能弧立地设计步行商业街景观要素,而应把它们看作有机联系的整体,将步行商业街与自然美结合起来,使那些具有特殊风景或历史的步行商业街成为具有教 育意义的书——风景步行商业街和文化步行商业等。

二、步行商业街景观设计要点和建议

1.在步行商业街景观设计中,要遵循人性化原则

  步行商业街具有积极的空间性质,它们为城市空间的特殊要素,不仅是表现它的物理形态,而且普遍地被看成是人们公共交往的场所,它的服务对象终究是人。街道的尺度、路面的铺装、小品的设备都应具有人情味。

2.在步行商业街景观设计中,要遵循生态化原则

  生态化倾向是21世纪的一个主流。步行商业街中注重绿色环境的营造,通过对绿化的重视,有效地降低噪声和废气污染。

3.在步行商业街景观设计中,要善于利用和保护传统风貌

  许多步行商业街都规划在有历史传统的街道中,那些久盛名的老店,古色古香的传统建筑,犹如历史的画倦,会使步行商业街增色生辉。在这些地段设计步行商业街时,要注意保护原有风貌,不进行大规模的改造。如:南京夫子庙商业街、天津古文化街等都属于这种性质。

4.在步行商业街景观设计中,要遵循可识别性原则

  构成并识别环境是人和动物的本能。可识别的环境可使人们增强对环境体验的深度,也给人心理上产生安全感。通过步行商业街空间的收放,界面的变化和标志的点缀可加强可识别性。

5.在步行商业街景观设计中,要创造轻松、宜人、舒适的环境氛围

  步行商业街是人流相对集中的地方,人们出于商场,忙于购物和娱乐,很容易产生心理上的紧张情绪,通过自然环境的介入,可以大大缓解这种紧张情绪,创造轻松、宜人、舒适的环境氛围。

6.在步行商业街景观设计中,要遵循尊重历史的原则

  最大限度保持自然形态,避免大填大挖,因为自然形态具有促进人类美满生存与发展美学特征。

7.在步行商业街景观设计中,要遵循景观视觉连续性原则

  步行商业街线形和空间设计具有从步行者步行的角度来看四维空间外观,且应当是顺畅连续的、可预知的线形和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