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教育局关于赴京沪江浙考察学习教育现代化建设情况的报告
前期,王**副市长带队,教育、财政、编制、人社等有关部门人员参加,实地考察学习了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等省市教育现代化建设情况。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经验做法
(一)政府责任到位。一是认识到位。党政“一把手”亲自抓教育。在争创教育现代化先进市期间,苏州、无锡党政主要领导每年都参加教育工作会议。苏州市市长每年年初都与所辖各市、区政府“一把手”签订年度教育发展目标任务责任状,年终严格考核,将考核成绩纳入干部政绩考核,作为提拔任命的重要依据。二是政策到位。苏州市政府出台加强教育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教职工编制实行总量控制、动态调整,绩效工资分配重能力、重实绩、重贡献。杭州市委、市政府出台了推进名校集团化战略的意见。三是投入到位。吴江市对创建成现代化小学、现代化初中的学校,市奖励10万—20万元,对通过现代化农村“示范村小”评估验收的学校,市奖励该校投入资金的50%。杭州市财政每年安排集团化办学专项经费。温州市出台了公共财政补助民办教育的办法,市财政每年安排3000万元专项补助资金。
(二)部门通力协作。财政、编制、人社、规划等有关部门通力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无锡市从20**年起,按照不低于专任教师总数15%和不低于骨干教师总数15%的比例,开展了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教师轮岗交流工作。杭州市实施房地产开发商幼儿园和小学配套“交钥匙”工程和初中学校“交地”工程,并为新建幼儿园每班发放4万元建园补助和4万元开班补助。绍兴市越城区为解决幼儿园教师编制和非公办教师工资待遇等出台了三大类九项政策。
(三)体制机制灵活。思想解放,敢于创新,促进教育发展的体制机制灵活。人大附中建立多所人大附中分校,形成区域内优势互补的联合办学机制。华师大二附中自主招聘大量合同制教师,人事关系挂在劳动服务公司,档案工资和实际工资分开。泰州市在全国率先组建跨区域义务教育共同体,市、区教育实现融合发展。温州市在全国首创民办非企业法人学校改制为企业法人学校,20**年政府专项奖补资金6710万元,购买服务资金突破1亿元,全年实现教育引资5.48亿元。温州市政府出台了“三三制”骨干教师培养机制,名师名校长名班主任学年度考核奖18000元,教坛新秀、教坛中坚、教坛宿将考核奖6000元。
二、启示与建议
(一)进一步加强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顶层设计。科学认识义务教育与非义务教育、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等之间的关系,增强改革创新意识,努力在体制机制创新上有所作为。建议市政府协调财政、编制、人社、教育等部门,制定出台《关于深入贯彻****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化我市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意见》。
(二)进一步理清推进教育现代化的路径和措施。借鉴江苏、浙江等地区教育现代化建设的经验和做法,今后一段时期,我市教育改革发展的总体思路是:以“人民满意”为主旨,以“优质均衡”为主题,以“教育现代化”为主线,推动我市教育事业新一轮大发展大跨越。教育现代化的评估认定应完整反映各级政府履行教育责任的情况。建议以市政府的名义印发《关于在全市开展教育现代化乡镇、县区评估工作的通知》,同时出台评估认定实施细则,科学设定指标,并将评估情况作为考核县区和乡镇教育工作的重要指标。建议市财政每年划拨专项经费,对教育现代化达标单位进行奖补。
(三)进一步完善教育现代化合力推进机制。一是完善绩效工资分配制度。建议由人社局牵头制定学校绩效工资分配指导意见;二是深化教育人事管理制度改革。建议编制、人社、教育等部门联合,探索建立教师校长县域内“总量控制、系统管理、人编岗合一、统筹调剂使用”的管理机制;三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建议发改、教育、人社、编办、财政等部门联合印发我市职业教育发展规划;四是创新专业人才引进机制。建议编制、人社、教育等部门联合实施名师引进工程,对名师、名校长等高层次专业人才,简化招聘手续,提高工作待遇;五是完善教师队伍发展激励机制。建议编制、人社、教育等部门联合出台教师梯级发展提升方案;六是完善小班化教育发展保障机制。建议财政、编制、人社等部门进一步提高对小班化教育的支持力度;七是加强两项教育附加等的管理。建议市财政局牵头,按照上级有关政策规定,制定出台我市两项教育附加及土地出让收益、彩票公益金计提教育资金的征收、管理和使用办法;八是加强教育督导工作。建议教育、编制、人社、财政等部门联合,加强对县区的综合督导。
(四)进一步推进办学体制改革。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20**年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意见》(教改〔20**〕1号),鼓励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进入教育领域。建议市政府制定出台《关于支持我市民办教育发展的意见》,推进政府购买教育服务,采取按一定比例拨付生均经费、奖补、派遣公办教师等方式,对民办教育予以扶持。建议市委、市政府制定关于推进中小学、幼儿园、中等职业学校集团化办学的意见,开展集团化办学试点,采取名校办分校、建立教育联盟、学区制、托管等方式,加快新建学校启动和薄弱学校转化。
(五)进一步促进教育内涵发展。一是切实减负增效。制定中小学减负增效方案,制定中小学生自主作业实施意见,在全市义务教育学校推行自主作业、作业签免等措施,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二是完善中心城区招生入学制度。规范入学手续,严格入学资格审核,杜绝人为择校,控制中心城区生源规模;三是制定小学生托管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研究具体实施办法,从20**年秋季开学开始开展托管试点,逐步在全市推开;四是深化课程改革。制定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为学生提供课程“套餐”、“自助餐”。积极推进中小学“一校一品”建设;五是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制定初中学生学业考试改革方案,减少考试科目、优化考试方式和内容。稳妥推进高中招生制度改革,完善指标分配、自主招生等制度。在全市义务教育阶段推广“电脑派位、阳光分班”;六是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加快多媒体教室、数字阅览室、录播教室等硬件建设,建立“空中课堂”,提高信息技术水平,利用信息化手段促进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七是加强教师培训工作。分层开展校长、教师(班主任)星级达标活动,与实行绩效工资相结合,建立相应激励机制,加大对各类优秀教师的表彰力度。
篇2:市教育局考察学习教育现代化建设情况的报告
;?>市教育局关于赴京沪江浙考察学习教育现代化建设情况的报告
前期,王**副市长带队,教育、财政、编制、人社等有关部门人员参加,实地考察学习了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等省市教育现代化建设情况。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经验做法
(一)政府责任到位。一是认识到位。党政“一把手”亲自抓教育。在争创教育现代化先进市期间,苏州、无锡党政主要领导每年都参加教育工作会议。苏州市市长每年年初都与所辖各市、区政府“一把手”签订年度教育发展目标任务责任状,年终严格考核,将考核成绩纳入干部政绩考核,作为提拔任命的重要依据。二是政策到位。苏州市政府出台加强教育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教职工编制实行总量控制、动态调整,绩效工资分配重能力、重实绩、重贡献。杭州市委、市政府出台了推进名校集团化战略的意见。三是投入到位。吴江市对创建成现代化小学、现代化初中的学校,市奖励10万—20万元,对通过现代化农村“示范村小”评估验收的学校,市奖励该校投入资金的50%。杭州市财政每年安排集团化办学专项经费。温州市出台了公共财政补助民办教育的办法,市财政每年安排3000万元专项补助资金。
(二)部门通力协作。财政、编制、人社、规划等有关部门通力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无锡市从20**年起,按照不低于专任教师总数15%和不低于骨干教师总数15%的比例,开展了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教师轮岗交流工作。杭州市实施房地产开发商幼儿园和小学配套“交钥匙”工程和初中学校“交地”工程,并为新建幼儿园每班发放4万元建园补助和4万元开班补助。绍兴市越城区为解决幼儿园教师编制和非公办教师工资待遇等出台了三大类九项政策。
(三)体制机制灵活。思想解放,敢于创新,促进教育发展的体制机制灵活。人大附中建立多所人大附中分校,形成区域内优势互补的联合办学机制。华师大二附中自主招聘大量合同制教师,人事关系挂在劳动服务公司,档案工资和实际工资分开。泰州市在全国率先组建跨区域义务教育共同体,市、区教育实现融合发展。温州市在全国首创民办非企业法人学校改制为企业法人学校,20**年政府专项奖补资金6710万元,购买服务资金突破1亿元,全年实现教育引资5.48亿元。温州市政府出台了“三三制”骨干教师培养机制,名师名校长名班主任学年度考核奖18000元,教坛新秀、教坛中坚、教坛宿将考核奖6000元。
二、启示与建议
(一)进一步加强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顶层设计。科学认识义务教育与非义务教育、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等之间的关系,增强改革创新意识,努力在体制机制创新上有所作为。建议市政府协调财政、编制、人社、教育等部门,制定出台《关于深入贯彻****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化我市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意见》。
(二)进一步理清推进教育现代化的路径和措施。借鉴江苏、浙江等地区教育现代化建设的经验和做法,今后一段时期,我市教育改革发展的总体思路是:以“人民满意”为主旨,以“优质均衡”为主题,以“教育现代化”为主线,推动我市教育事业新一轮大发展大跨越。教育现代化的评估认定应完整反映各级政府履行教育责任的情况。建议以市政府的名义印发《关于在全市开展教育现代化乡镇、县区评估工作的通知》,同时出台评估认定实施细则,科学设定指标,并将评估情况作为考核县区和乡镇教育工作的重要指标。建议市财政每年划拨专项经费,对教育现代化达标单位进行奖补。
(三)进一步完善教育现代化合力推进机制。一是完善绩效工资分配制度。建议由人社局牵头制定学校绩效工资分配指导意见;二是深化教育人事管理制度改革。建议编制、人社、教育等部门联合,探索建立教师校长县域内“总量控制、系统管理、人编岗合一、统筹调剂使用”的管理机制;三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建议发改、教育、人社、编办、财政等部门联合印发我市职业教育发展规划;四是创新专业人才引进机制。建议编制、人社、教育等部门联合实施名师引进工程,对名师、名校长等高层次专业人才,简化招聘手续,提高工作待遇;五是完善教师队伍发展激励机制。建议编制、人社、教育等部门联合出台教师梯级发展提升方案;六是完善小班化教育发展保障机制。建议财政、编制、人社等部门进一步提高对小班化教育的支持力度;七是加强两项教育附加等的管理。建议市财政局牵头,按照上级有关政策规定,制定出台我市两项教育附加及土地出让收益、彩票公益金计提教育资金的征收、管理和使用办法;八是加强教育督导工作。建议教育、编制、人社、财政等部门联合,加强对县区的综合督导。
(四)进一步推进办学体制改革。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20**年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意见》(教改〔20**〕1号),鼓励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进入教育领域。建议市政府制定出台《关于支持我市民办教育发展的意见》,推进政府购买教育服务,采取按一定比例拨付生均经费、奖补、派遣公办教师等方式,对民办教育予以扶持。建议市委、市政府制定关于推进中小学、幼儿园、中等职业学校集团化办学的意见,开展集团化办学试点,采取名校办分校、建立教育联盟、学区制、托管等方式,加快新建学校启动和薄弱学校转化。
(五)进一步促进教育内涵发展。一是切实减负增效。制定中小学减负增效方案,制定中小学生自主作业实施意见,在全市义务教育学校推行自主作业、作业签免等措施,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二是完善中心城区招生入学制度。规范入学手续,严格入学资格审核,杜绝人为择校,控制中心城区生源规模;三是制定小学生托管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研究具体实施办法,从20**年秋季开学开始开展托管试点,逐步在全市推开;四是深化课程改革。制定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为学生提供课程“套餐”、“自助餐”。积极推进中小学“一校一品”建设;五是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制定初中学生学业考试改革方案,减少考试科目、优化考试方式和内容。稳妥推进高中招生制度改革,完善指标分配、自主招生等制度。在全市义务教育阶段推广“电脑派位、阳光分班”;六是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加快多媒体教室、数字阅览室、录播教室等硬件建设,建立“空中课堂”,提高信息技术水平,利用信息化手段促进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七是加强教师培训工作。分层开展校长、教师(班主任)星级达标活动,与实行绩效工资相结合,建立相应激励机制,加大对各类优秀教师的表彰力度。
篇3: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考察制度
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考察制度
1、通过党员责任区,广大党员与教职工的联系与了解,根据在学校教育、教学、服务方面的表现物色建党对象,选定培养人,结合“责任区”落实党员联系人。
2、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把一年内计划吸收入党的积极分子提交各党支部讨论,在党内广泛征求意见确定近期、中期的发展目标。凡确定为一年内要发展的积极分子,支部向联系的两名党员发放《积极分子培养考察登记表》,要求联系的党员经常找培养对象谈谈,了解本人经历、家庭及社会关系情况,教育、教学工作情况,对党认识等,并记入登记表。
3、党总支根据发展党员要求,搞好政治审查工作。
4、组织培养对象参加上级党委组织的入党积极级分子培训班,进行系统的党的基本知识的学习和培训。
5、经常吸收入党积极分子参加党日活动,审批新党员会议,以创造条件更多地了解和接触党组织。
6、正式发入党志愿书前夕,召开征求同办公室或同年级组、教研组老师意见,特别重视征求老教师和民主党派意见,最后在听取党内外意见,取得基本一致的情况下,发给入党志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