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小学家庭教育的调查报告
一、前言
李家巷镇中心小学位于长兴县城东南的李家巷镇,先后被评为湖州市实验学校、长兴县素质教育实践基地等多项荣誉称号。建校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校以素质教育为抓手,大力推进和实施素质教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教学质量稳步上升,办学水平不断提高,受到社会和家长的普遍赞誉。
我校所处的李家巷镇是浙北有名的石城、建材之乡,传统的建材业比较兴旺,镇域经济比较发达。多数学生家长在石矿、石粉厂等建材企业工作或在家务农,文化层次相对较低,思想观念陈旧。多数家长较重视家庭致富和享受,但忽视对子女的教育和引导,多数家庭教育氛围不浓,教育方式简单粗暴,与素质教育的理念相违背,不利于在校学生的健康成长。
可以看出,我镇家庭教育状况良莠不齐,教育质量不理想,令人堪忧。为了有针对性、有效地帮助广大家长转变教育理念,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和质量,我校于20xx年12月,承担了县教育局关于《构建家庭教育指导网络实践研究》课题的子课题——《长兴县矿区小学学生家庭教育调查与策略》的研究,成立了以校级领导为核心的课题组。
该课题旨在通过学校教育从封闭走向开放,通过对学生家庭教育的调查与了解,不仅承担对学生的教育还要承担对学生家长家庭教育的指导,创建学习型家庭,以期提高矿区学生家庭教育的质量和效益,让素质教育走进学校、走进家庭和社区,使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茁壮成长。课题研究立足于李家巷镇(长兴县矿区)实际,在县教育局课题的组织指导下,扎实做好矿区小学学生家庭的调查和研究工作,逐步实践和探索,力争研究有价值、理念有特色,真正达到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
二、调查方法:抽样调查、问卷方式
调查目的:初步了解我校学生家庭教育的基本状况,为探索有效的改善家庭教育的策略,推进课题研究工作做好准备。
调查对象:本校一至六年级,随机抽取一个班级的全部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分别是104班、201班、302班、401班、503班、601班,回收问卷368份,有效问卷368份。
调查时间:20xx年3月10日—6月10日。
调查内容:
A、家庭基本状况调查:父母教育程度、职业特点、业余爱好、家庭经济状况等。
B、家庭学习情况:家庭学习环境、对孩子学习的认识程度。
C、父母的教育方式、方法。
D、家庭教育的效果,初步了解学生家庭教育现状。
地办好家长学校,做好家校联系工作,全面指导家庭教育,使家长逐步转变教育理念:
①指导家长信任孩子。
②指导家长与邻为善,建立和睦的家庭。
③指导家长全面看孩子。
④指导家长多开展各种有益的活动,建立民主平等的家庭氛围,家长做到与孩子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5、着力宣传和弘扬平凡有为的家庭教育的事迹,有效地克服部分家长教育子女的“极左或极右”的现象,使家长走出家庭教育的弊端和误区。引导家长认识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只要努力和勤奋,也能成才,做出成绩来。
6、针对“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家长,则要引起他们高度重视家庭教育,切不可顺其自然,引导家长在做好工作的同时要兼顾孩子的教育管理,抓住有利的教育时机,否则后悔无穷。尽量减少“代理家长”的出现,严格要求子女,言行一致,避免孩子养成不良习惯,“贻害”终身。
篇2:家庭教育的调查报告
家庭教育的调查报告
一、数据统计
参与调查方面:有67.6%的问卷完成是由母亲进行的,父亲的参与度不理想。
出席家长会方面:48.6%的家长会是由母亲出席的,而父亲的出席率还不到15%。
二、原因透析
1、职责不当。父亲在家庭教育中不起主导作用,甚至个别父亲对孩子不闻不问;
2、优势浪费。在调查中,发现父亲的学历总体高于孩子母亲,但父亲却游离在教育教育之外,造成这种优势的浪费。
三、市民声音
受“男主外、女主内”思想的影响,许多居村父亲家长将孩子的家庭教育视为家庭的“家务事”,全权交给母亲执行。周铮是一家家具厂的木工师傅,尽管自己对技能钻研与学习的意识很强,但那是为了工作的需要,也从未想过用自己的学习行为来影响孩子。“男人是赚钱的,带孩子当然就是女人的事。”而胡波更是直言,男人在外面打拼本来就够辛苦的了,还要带孩子,那女人们在干嘛?
四、专家评点
顺德区机关幼儿园园长陆月崧:因为工作的原因,接触家长的机会也多。受“男主外、女主内”思想影响的家长应该在农村较多些,现在很多家庭都只一个子女,父亲对孩子的教育问题也越来越重视了,甚至有些家庭中父亲对子女的重视程度高于母亲,这让人感到很欣慰。父亲参与家庭教育,一方面对培养孩子兴趣、开发孩子智力等方面都比母亲有优势,另一方面父母双方都参与教育,孩子能从父母双方上吸取优点,有利于孩子人格的形成和完善。
五、新闻背景
四大举措助力家庭教育快马当先事实上,在推进家庭教育工作中,顺德区一直都把它当作提高儿童整体素质、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XX年年,顺德区被全国妇联、教育部授予“全国家庭教育先进县(市、区)”的光荣称号。
完善制度,确保工作落实,制度的建立是抓好工作的前提。顺德区政府把家庭教育工作列入党委、政府的议事日程当中,在区、镇(街道)、村(居)三级设立专门机构,投入专项经费确保运作,并于XX年成立区家庭教育研究会。相关数据显示,五年来,顺德区各级开展各类活动2561场,累计参与群众达30万人次,家长学校达标率达93%。
拓宽形式,搭建沟通平台,以活动为切入,这是顺德区推进家庭教育工作的突破点。顺德区妇联相关人士介绍,多年来,先后组织举办“欢迎家庭?亲情无限”、“与孩子一起成长”等系列亲子活动。相关部门也通过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讲课授经,或组织经验人士开展交流会,为家长释疑解惑,深受家长们的欢迎。
篇3:小学家庭教育的调查报告
小学家庭教育的调查报告
【学校基本情况】
xx第三小学,是位于城乡结合部的一所大型寄宿制小学,学生xx余名,学校现有寄宿学生xx余名。除少数周围小区的居民子女外,大多数属于留守儿童、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学生来源复杂,家长素质参差不齐。且大多数家庭有让学生接受良好教育的美好愿望,希望通过接受高质量的学校教育改变家庭及学生个人的现状,追求学生更加美好的未来。
【调查的目的意义】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既是摇篮教育,也是终身教育。同时,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教育不再是一个孤立的、封闭的社会活动,而是开放的、全方位的、多方合力共同作用的。
为了充分了解我校学生的家庭教育情况,帮助学校指定合理的家校沟通措施,充分了解到家长及学生需求,向家长传授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协助家长破解家庭教育难题,促进良性互动的家校关系构建,形成巨大的教育合力,渭南市首批认定的家庭教育专家仵艳红老师在学校德育处的配合下,对我校部分的学生的家庭教育状况进行了抽样调查。
【调查过程】
一、学生的抽样选取情况。
2、进城务工人员子女10名;
3、特殊家庭(孤儿、单亲、残疾)子女10名;
4、公寓寄宿生10名;
5、父母在县城行政事业单位工作的学生10名。
同时,全校220名教师有30名参与了教师问卷的调查,其中包括班主任10名,科任教师10名,保育教师10名。
二、问卷试题设计情况
本次调查设计问卷3份,分别为家长问卷、学生问卷、教师问卷,每份问卷共15道题目,题目类型分别为选择题5道,判断题5道,填空题4道,简答题1道;题目内容涉及学生家庭状况、家长对子女的期望值、家庭教育方法、学生的心理需求、家长对待教师联系的态度、教师家校沟通的目的和方法等。
三、调查开展情况
本次调查共发放试卷630份,收回574份,其中有效答卷568份,缺失试卷56份,包括学生试卷23份,家长试卷33份,教师试卷全部收回。缺失试卷主要为长辈代管的学生和部分年龄较大的祖父母及文化程度较低的父母。
从受访调查的300名家长来看,有效的261份答卷中,对家庭教育存在溺爱型的有64户,占25%;放任型的107户,占41%;教育措施乏力型的56户占22%;封闭型的16户,占6%;注重方法的18户,占7%。
从参与调查的300名学生来看,有效的277份答卷中,对家校沟通期望值较高的27人,占10%;期望值一般的169人,占61%;无所谓的36人,占13%;完全拒绝的45人,占16%。在学生对家长教育方法满意度调查中,非常满意的16人,占6%;比较满意的42人,占15%;一般的97人,占35%;认为方法不当的90人,占33%;极度不满的3人,占1%;无法评价的29人,占10%。
30名参与调查的教师中,答卷全部收回并有效,其中认为家校沟通必要的27人,占90%;认为家长配合不力的18人,占60%;认为能力不足并措施乏力的12人,占40%;认为沟通游刃有余、得心应手的4人,占13%。
【调查结论】
1、大多数家庭有让学生接受良好教育的美好愿望,希望通过接受高质量的学校教育改变家庭及学生个人的现状。
2、由于文化及传统观念的影响,大部分家长都认为:教育是学校单方面的工作,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属于并行但互不干扰的两条直线,因而影响了学生的成长。
3、部分家长,教育理念陈旧落后,教育孩子方法简单粗暴,缺乏长期持久的教育目标和方案。
4、个别家长,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将错误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教授给孩子。
5、大部分教师能够充分认识到有效的家校沟通的必要性,但相当一部分教师缺乏正确的沟通措施和方法,影响学校育人的效果。
6、相当部分教师思想认识不到位,不能正视自己的不足,把沟通协作失败的原因完全归结于家长。
【反馈建议】
1、成立学校“家庭教育及家校配合方法”研究小组,选择一部分优秀教师,针对本校实际,参与专项课题研究,探索家校沟通合作的有效策略。
2、开展“家庭教育大讲堂”活动,遴选部分优秀教师和家长担任讲师,传授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子方法,帮助家长形成科学育人的观念和方式。
3、挖掘校本资源,充分发挥学校“心灵驿站”、留守儿童关爱室的作用,协助家长破解家庭教育难题,关爱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4、以学校德育处为龙头,组建学校及班级家委会并有效展开相关活动,鼓励家委会成员积极参与学校重大事项的决策,建设几个家校合作的品牌班级,缓解家校矛盾,促进学校教育工作的和谐稳定发展。
5、聘请校外专家及本校优秀教师,开展教师家校沟通合作专项培训活动,帮助教师提高思想认识,掌握有效的家校合作沟通办法。
6、定期举办家长会或“家长开放日”活动,促进家长对学校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7、发挥优秀学生家长作用,组建“家长志愿者服务队”,形成育人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