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属中学分校第一学期教导处工作总结
2023年第一学期教导处根据“双新”课改和Z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结合学校办学需求和教学工作实际,围绕“深化改革,提质增效”的工作目标,进行教学常规管理和重点工作推进,取得了良好的成果,也存在一定问题。现总结如下:
一、重点工作推进方面
本学期为深化落实“双新”课改理念,进一步促进“教”与“学”方式的变革,推进“智慧教育”,实现学校教学高质量发展。教学规划重点活动有校本资源建设、市双新项目推进、“MF-PTTI循证教研”展示活动、“智慧笔”项目推进、小闲平台使用和管理、毕业班教学管理、见习教师汇报课、大型考试组织等。开展情况如下:
1.校本资源建设
组织各学科组教师整合本学科的教学资源,共形成有校本资料13套,部分已印刷供师生使用。
教研组 校本资料2.0名称 年级 印刷
语文组 流水争先——统编版教材古诗文基础知识复习 25本 已使用
日积月累——统编版教材古诗文基础知识练习 60本 已使用
一泓——2018-2023学生优秀习作集 高一 已使用
数学组
高中数学必修课题与反馈 高一
高中数学选择性必修课题与反馈 高一
英语组
文林采撷——上师大附中Z分校优秀英语作文选集 高三 已使用
译海拾贝——上师大附中Z分校高中英语翻译集 高二 已使用
物理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上册)
/ 化学
高一化学同步练习 高一
生物
高一生物导学练 高一 已使用
政治
视·界——上师大附中Z分校高中政治单元作业汇编 高二
历史
青史烟云——上师大附中Z分校高中历史单元复习汇编 高二 已印刷
地理
观天地达万理——地理等级考复习(基础篇) 高二、三 已使用
2.循证教研展示活动
本学期结合学校市级双新项目,通过多次专家培训、制定活动方案、开发循证教研流程图和循证教研模板、组织各教研组开展循证教研等,共开展了两场循证教研展示活动,共计开设了14节研讨课、开展了11个教研组的循证教研活动。其中11月9日《探索循证教研,深化“双新”实施——学校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研究与实践》活动,为学校承办的Z区第五届“教育学术节”专场活动。
该循证教研展示活动的成功举办,撬动了教研模式和教学、学习模式的改变。将“有据可依”的理念种在了教师心中,使传统经验式教研、经验式观课、评课等逐渐走向科学的、证据的教研、观课和评课,促进了教学质量提升。
3.深入实施智慧笔项目
本学期结合学校双新课题、校本资源建设等,形成了智慧笔校本化实施方案,共有高一、高二5个学科,22位教师参加该项目。本学期共使用智慧笔作业156班次,课堂39班次。
4.推广小闲平台使用,加强教学质量过程性管理
本学期,除各年级期末、期中等大型考试外,在高三年级每周周测中也采用小闲平台进行制卷、阅卷、质量分析、跟踪反馈等工作,加强对教学质量的过程性监管,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
5.毕业班教学管理
在本学期初召开了新老高三会议,进行了经验分享、问题分析、明确目标等工作。结合新老高三会议内容,在后续优化了毕业班教学管理,如:加强高三年级推门听课,优化考试数据分析,深入年级组了解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寻找解决措施,跟踪反馈等。在高三年级组织开展了周五学科辅导和晚自习数学辅导,以针对性帮助学生提升薄弱学科。
6.见习教师汇报课的组织
根据见习教师培养方案和见习教师培养实际,制定了本学期见习教师汇报课方案,组织我校见习基地共21位教师开设了汇报课。并重点关注磨课、观课、评课、教学反思等方面的监管,加强过程指导和课后反馈,并于活动后及时组织了总结会议,真实促进了见习教师成长。
7.大型考试活动
本学期组织或参加了高三月考、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区统考、区一模考、春考等大型考试。优化了学校对考试质量的分析,提高了命审题质量。
二、常规工作方面
本学期,常规工作侧重抓实各项常规工作和过程性管理。重点开展工作如下:
1.按照选科分班,重新调整了课程、课时安排,提高学生时间利用率;
2.建立代课、换课制度,加强巡课,强化对走班课、早自习课、晚自习的管理,确保基本教学秩序规范有序;
3.优化推门听课制度,增加期中考试后的推门听课,加强对推门听课的及时反馈,提高了工作的及时性和实效性。
4.通过优化“师徒带教”方案,严格按方案要求落实各项任务;推选教师参加参加各类区级比赛等优化教师培养。本学期推送各学科12份单元教学设计案例参加区单元教学设计比赛;推送语文、历史、政治、地理、研究性课程共8位教师参加区中青年教师教学评选;推送政治、地理学科参加上海市单元作业设计,其中地理学科获市二等奖。
5.本学期开始邀请华师大教授为高一、高二理科班开设数学、物理拓展课,定位在训练思维、提升素养、服务高考、预备竞赛,优化理科班培养模式。开设晚自习数学答疑、周五高三辅导等,提升提优补差效率。
6.强化了学生学科竞赛的辅导和动员、组织工作,本学期市区级学科获奖达35人次。
2023学年第一学期学生学科竞赛获奖
学生姓名 班级 竞赛名称 获奖级别 等第
三、反思及改进措施
1.循证教研展示活动、见习教师汇报课和大型考试组织等。
以上活动规划、实施、总结等各活动环节安排合理,过程性资料详实,活动目标达成度高。
可借鉴的经验是:
①活动前确立明确的活动目标和时间节点,倒逼活动推进;
②明晰的顶层规划,清晰的职责分工;
③活动中充足且高效的专家培训,使参与者快速了解活动内容;
④有效的过程性监管,推进活动开展。
⑤过程性资料及时收集,活动后及时总结和反馈。
⑥尽可能提供各类模板,减少教师活动压力,并提升活动规范性与有效性。
2.智慧笔项目的推进。
该项目推进效果不佳。面临的主要困难有:
①在高中较大的学业质量压力下,教师对智慧笔使用效果要求高,智慧笔软硬件设备目前无法达到教师要求;
②智慧笔的使用需要学习和研究,教师意愿投入研究学习的时间少;
③目前智慧笔使用案例大多在小学、初中学段,高中应用中可借鉴的高质量案例不多;
④教导处虽组建了智慧笔项目团队,过程性监管不力,未及时反馈使用数据;
⑤高效的智慧笔培训较少,教师对智慧笔的功能缺乏全面、深入了解等。
针对这些问题,下学期工作中计划
①针对智慧笔使用方法和应用案例等,组织高质量的智慧笔培训;②目标先行,确立每学期各学科智慧笔使用要求和目标;③强化过程性监管,及时反馈使用数据。
3.常规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主要有:
①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导致工作随意性高,常规管理或异常情况处理时无据可依;
②理科实验班课程和管理方案未明确;
③教研组和备课组活动规范性欠佳。
针对这些问题,下学期工作中需注意
①完善管理制度,制度先行;
②探索、建立理科实验班课程和管理方案;
③确立教研组和备课组活动计划和要求,强化管理。
四、总结
总而言之,本学期教导处基本完成了学期初的工作计划,有收获,也有遗憾。后续我们将以更加务实的态度,总结经验,弥补不足,朝着教学高质量发展努力。
篇2:中学分校学年第一学期科研室工作总结
附属中学分校学年第一学期科研室工作总结
2023年是忙碌的一年,是充实的一年,更是成长的一年。这一年,学校成立十周年,同时学校迎来了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督导。经历这两项活动,发现自己做了很多,但材料归类和存档能力较弱,导致工作总结不全面,证据不充分等。在常规工作抓落实、提质增效外,应更好地发挥了职能部门应有的责任。现总结如下:
一、丰富选修课程,满足学生发展需求
学校充分考虑学生不同的发展需求,在保证每个学生达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紧跟时代进步、科技发展和学科发展前沿,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增强了课程内容与社会生活、高等教育和职业发展的内在联系。2023学年,学校丰富了科技类选修课程,增加了高端类、生态实践类科技课程,表现为增设高一和高二理科特色班的《物理思维拓展》《数学思维拓展》(与华师大共建)、有兴趣特长学生参与的《算法与C++语言编程》《生态实践课》(与浦江郊野公园共建)等。选修课程实施中,一是融入社团活动,提升选修课学生实践机会,为学生自主发展提供时空。
在2023学年第一学期,在学校开设的30门课程中,有19门实现了与社团的结合,占比63%。二是增设高校老师执教和高校科普活动,拓宽学科前沿,为学生个性发展提供支持。2023学年,学校与上海戏剧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协力合作,开发了《舞蹈与形体》、《数学思维拓展》、《物理思维拓展》等特色课程。在课程实施中,学生能充分享受高校资源,无论是科普参观还是高端实验操作,都能近距离地体验科学魅力,接触科学前沿,满足个性发展需求。三是持续实施多维评价。一是通过师、生双向问卷,提升课程内涵;二是通过过程性与结果性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评价,提升学生课题研究质量。
二、开展项目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学校采用上海市“双新”实施项目实施,带动全体教师提升学习能力、科研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同时,通过校本研修课程,解决教师发展需求。科研室负责落实项目实施、跟踪总结等。上半年,科研室主要参与上海市“双新”项目《“MF-PTTI”式循证教研实践研究》的开题、修订及推进工作。下半年,组建了该项目组中心组团队,带领中心组成员参与校庆系列活动之循证教研活动的开展。通过该项目的实施,增强了教师依“证”教学、反思、改善教学行为,再“正反馈”,促进课题研究,提升专业素养,使“双新”理念得以深化。同时,依据校情,科研室组织申报了校本研修项目《基于主题班会下的导师育人能力提升》、《循证教研背景下的教师专业素养提升》,切实解决教师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升育人水平。其中,第一个项目已经结题,全体教师顺利获得了学分。另外,2023学年暑假,科研室组织教师参加了市级、区级平台的培训课程,完成了培训总结。
学校鼓励教师自主开展课题研究,提炼教学成果,促进教学方式转变。2023年,在科研室的组织下,由教师主持的大课题立项3项,其中上海市大中小学教师学科研修基地教师专业发展实践研究项目1项、区教育科学研究项目2项;区教学小课题立项6项。本年度,结题了区教学小课题7项,正在结题的教师主持的区教育科学研究项目4项。这些课题的研究,有效促进了教师理念转变,对提升专业素养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三、抓实研究性学习实施,提升学生科创素养
一是抓实研究性学习过程化管理;
二是把好论文撰写最后一关;
三是组织第六届学术节活动,创设学生展示交流的平台,增强研究信心。
通过通识课程(选题、查文献、写论文)学习,提升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通过校内、校外指导教师联合指导,拔高研究性学习成果质量。在学术节活动中,延续的学生主持、学生访谈的科创论坛,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发挥了学生的创造能力。从2022年12月到2023年11月,在各级科创大赛等活动中,学校共有264人次获奖,创历史新高。其中,有68人次学生在市级比赛中获奖,包含在第38届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奖的33位同学,在上海市第二十一届青少年“明日科技希望之星”获奖的4位同学,在2023 第十八届宋庆龄少年儿童发明奖活动中获奖的6位同学。学校获得了第二十一届上海市百万青少年争创“明日科技之星”活动先进单位、第三届上海市青少年“碳”究环保创意项目征集活动优秀组织奖、Z区第38届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优秀组织奖、Z区高中生研究性学习成果评选活动优秀组织奖。
四、细化多级培养平台,实现梯队稳步发展
学校构建了“双螺旋”教师培养模式,培育“学习型”教师队伍。通过搭建实践和研究两翼扶手,科研室负责统筹,为教师提供分层分类培训课程,跟踪教师阶段性成长目标达成度,鼓励教师边实践边研究,使研究和实践的双向互动,提升教师新课程新教材实施以及教育教学的创新能力。
一是做好新手阶段教师培训工作,为新入职教师搭建好师徒带教平台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做好协调、落地工作。上半年,科研室组织了5次集中培训,完成了基地校的见习教师推优、总结(区级层面)。最终,万雪、毕炜获Z区第五届“新苗杯”见习教师基本功大赛三等奖。
二是做好高级新手阶段教师的教学成果提炼督促、区级小课题申报动员、选修课程开设指导及研究性学习指导动员工作,充分调动他们在学校发展中承上启下的作用。本年度,结题的90%区级教学小课题、立项的50%区级大课题是由高级新手教师主持研究。另外,他们也是执教选修课、带教研究性学习的主力军,且成绩突出。如霍江雷老师获得了上海市第二十一届青少年“明日科技希望之星”优秀辅导教师称号。同时,科研室动员教师积极参与区级提供的培训机会,有20位教师参加了区“三类基地”、有1位教师参加了市德育培训基地培训,占比近40%。
三是落实胜任阶段教师的学校带教、大学辅导的统筹工作,增强责任意识。2023年上半年,科研室负责统筹落实我校教师担任华东师范大学数学学院本科生教学比赛评委工作,并最终有两位都是被聘为华东师范大学数学教育(本科)辅导教师。另外,配合教导处,跟踪带教工作,提升使命感,激发内驱力。2023年9月,程文婕等5位教师成为Z区见习培训优秀带教导师。
四是组织区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审核及申报工作,推动熟练阶段教师自我突破。上半年,科研室完成了我校关于区第六届骨干系列的区级审核资料上报工作,通过率100%;下半年,组织了我校关于区级第七届区骨干系列的申报工作,最终有1位教师成为区学科带头人、有4位教师成为区骨干、有7位教师成为区骨干后备。
五、举办教师沙龙,保证课题研究质量
课题研究沙龙活动,是科研室必做活动。本年度,科研室组织了2次教师沙龙,通过资深专家的面对面指导、教师们的团队研讨,帮助教师把脉、解惑,提升了课题研究质量。
六、反思
一是年青教师科研意识、能力还需提升。通过职业规划制定,搭建参与学校大龙头项目研究平台,抓实教师需求解决路径,提升职业目标达成度,从而激发教师学习动力,为学校培养创新人才、专家型教师打下基础。
二是职初教师培养效度还需提升。科研室负责统筹职初教师培养,但以往更关注职初教师的集中培训,而忽视了其在教学、德育工作中的表现和跟踪,所以基于校情,下学期的职初教师培养,还需课程系统、反馈及时,并多一些关注和关爱。
三是创新人才培养课程还需系统化。本学期,针对高一、高二特色班,采用整班推进数学、物理思维拓展课程,满足了学有余力学生的的发展需求。由于学生个体差异,特长不同,有部分学生可能更擅长化学、生物学,所以在课程设置上,还需优化。
篇3:附属中学分校学年第一学期校办工作总结
附属中学分校学年第一学期校办工作总结
在校领导的指导下,各部门的支持下,全体教师的配合下,顺利完成了本学期的各项工作,现小结如下:
本学期行政工作重点围绕建校十周年校庆及五年一次的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办学水平综合督导两件大事开展工作。
1.十周年校庆画册制作。在校领导的指导下,在教导处、学生处、科研室等部门的支持下,各届年级组长、班主任配合下,历时11个月,170多页的校庆画册如期完成。
2.往届优秀校友感言与照片收集。2016-2023届考入985院校的学生共计130人,收集到感言与照片共120人,可为后续相关宣传提供素材。其中34人已作为墙面文化宣传素材,挂在4号楼1-4楼和5号楼的2-3楼的走廊墙面。
3.十周年校庆主日活动。11月25日,十周年校庆主日活动,跟陈妹清老师配合,做好外围的引导接待工作。
4.综合督导。在校长指导下,事先认真解读督导方案与评价指标体系,协调各部门按照时间节点,完成自评报告及上传佐证材料。协同各部门及部分老师,认真做好督导前其他相关准备工作以及督导当天会场布置等工作,确保督导工作顺利开展,充分展现学校办学成效,力争督导有较好的评价。
5.负责对接墨屏每周更新宣传内容的审核,以及提供部分学校大型活动素材,制作体现学校个性化的宣传资料。
6.安全事务
(1)上海市安全文明校园:校办为主梳理各项材料,再次申报上海市安全文明校园,区级层面已公示。
(2)2022学年度安全管理手册材料汇总装订成册:完成2022学年度安全管理方面的过程性材料梳理装订,涉及安全防范管理工作内部评估、安全防范管理目标和工作计划、安全防范管理工作记录(即日常台账)等共计20项(含其他部门过程性材料)。
(3)安全防患:除了常规的安全日常隐患排查外,重点负责门卫管理,把好安全门,并时常与浦锦派出所、浦锦街道服务办、城管等多部门联动,确保校园平安、学校教育教学以及一些大型活动如:学业水平考试、成人高考等平稳有序进行。
8.在校长指导下,各部门及学科组的支持下,学校文书与各类业务档案逐步完善,2021、2022学年已相对比较完整装盒上架,其他年度还在完善中。
9.2023年度教职工考核:即将进行
10.其他常态化工作:
(1)督学材料整理及上报:不同阶段的主题性督导,协调相关部门按要求落实,并汇总整理对应材料,按时上报。
(2)OA邮件的处理
(3)工作安排表:按时完成校历、每周工作、开学初及期末工作安排表的汇总、修改、发布,同时外发制作海报,墨屏播放。
(4)考勤:根据学校考勤制度,每月一次统计考勤情况并按时上报校长室。
(5)开具各种证明:为师生开具相关证明如:收入证明、在职证明、任教证明、在读证明等各种证明,服务好全校师生。
(6)公章管理:按照公章管理条例,认真管理好公章的使用。
(7)会议记录:做好教工大会、行政会议记录。
(8)对外联系:重视加强对外联系工作(主要是教育局和浦锦街道),做好校务信息公开工作。
希望在校领导的指导下,进一步优化工作方法,最好能在办公平台上增加公章申请、公共场所使用预约等模块,提升工作效能,更好地服务学校和广大师生员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