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属中学分校学年第一学期科研室工作总结
2023年是忙碌的一年,是充实的一年,更是成长的一年。这一年,学校成立十周年,同时学校迎来了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督导。经历这两项活动,发现自己做了很多,但材料归类和存档能力较弱,导致工作总结不全面,证据不充分等。在常规工作抓落实、提质增效外,应更好地发挥了职能部门应有的责任。现总结如下:
一、丰富选修课程,满足学生发展需求
学校充分考虑学生不同的发展需求,在保证每个学生达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紧跟时代进步、科技发展和学科发展前沿,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增强了课程内容与社会生活、高等教育和职业发展的内在联系。2023学年,学校丰富了科技类选修课程,增加了高端类、生态实践类科技课程,表现为增设高一和高二理科特色班的《物理思维拓展》《数学思维拓展》(与华师大共建)、有兴趣特长学生参与的《算法与C++语言编程》《生态实践课》(与浦江郊野公园共建)等。选修课程实施中,一是融入社团活动,提升选修课学生实践机会,为学生自主发展提供时空。
在2023学年第一学期,在学校开设的30门课程中,有19门实现了与社团的结合,占比63%。二是增设高校老师执教和高校科普活动,拓宽学科前沿,为学生个性发展提供支持。2023学年,学校与上海戏剧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协力合作,开发了《舞蹈与形体》、《数学思维拓展》、《物理思维拓展》等特色课程。在课程实施中,学生能充分享受高校资源,无论是科普参观还是高端实验操作,都能近距离地体验科学魅力,接触科学前沿,满足个性发展需求。三是持续实施多维评价。一是通过师、生双向问卷,提升课程内涵;二是通过过程性与结果性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评价,提升学生课题研究质量。
二、开展项目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学校采用上海市“双新”实施项目实施,带动全体教师提升学习能力、科研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同时,通过校本研修课程,解决教师发展需求。科研室负责落实项目实施、跟踪总结等。上半年,科研室主要参与上海市“双新”项目《“MF-PTTI”式循证教研实践研究》的开题、修订及推进工作。下半年,组建了该项目组中心组团队,带领中心组成员参与校庆系列活动之循证教研活动的开展。通过该项目的实施,增强了教师依“证”教学、反思、改善教学行为,再“正反馈”,促进课题研究,提升专业素养,使“双新”理念得以深化。同时,依据校情,科研室组织申报了校本研修项目《基于主题班会下的导师育人能力提升》、《循证教研背景下的教师专业素养提升》,切实解决教师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升育人水平。其中,第一个项目已经结题,全体教师顺利获得了学分。另外,2023学年暑假,科研室组织教师参加了市级、区级平台的培训课程,完成了培训总结。
学校鼓励教师自主开展课题研究,提炼教学成果,促进教学方式转变。2023年,在科研室的组织下,由教师主持的大课题立项3项,其中上海市大中小学教师学科研修基地教师专业发展实践研究项目1项、区教育科学研究项目2项;区教学小课题立项6项。本年度,结题了区教学小课题7项,正在结题的教师主持的区教育科学研究项目4项。这些课题的研究,有效促进了教师理念转变,对提升专业素养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三、抓实研究性学习实施,提升学生科创素养
一是抓实研究性学习过程化管理;
二是把好论文撰写最后一关;
三是组织第六届学术节活动,创设学生展示交流的平台,增强研究信心。
通过通识课程(选题、查文献、写论文)学习,提升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通过校内、校外指导教师联合指导,拔高研究性学习成果质量。在学术节活动中,延续的学生主持、学生访谈的科创论坛,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发挥了学生的创造能力。从2022年12月到2023年11月,在各级科创大赛等活动中,学校共有264人次获奖,创历史新高。其中,有68人次学生在市级比赛中获奖,包含在第38届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奖的33位同学,在上海市第二十一届青少年“明日科技希望之星”获奖的4位同学,在2023 第十八届宋庆龄少年儿童发明奖活动中获奖的6位同学。学校获得了第二十一届上海市百万青少年争创“明日科技之星”活动先进单位、第三届上海市青少年“碳”究环保创意项目征集活动优秀组织奖、Z区第38届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优秀组织奖、Z区高中生研究性学习成果评选活动优秀组织奖。
四、细化多级培养平台,实现梯队稳步发展
学校构建了“双螺旋”教师培养模式,培育“学习型”教师队伍。通过搭建实践和研究两翼扶手,科研室负责统筹,为教师提供分层分类培训课程,跟踪教师阶段性成长目标达成度,鼓励教师边实践边研究,使研究和实践的双向互动,提升教师新课程新教材实施以及教育教学的创新能力。
一是做好新手阶段教师培训工作,为新入职教师搭建好师徒带教平台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做好协调、落地工作。上半年,科研室组织了5次集中培训,完成了基地校的见习教师推优、总结(区级层面)。最终,万雪、毕炜获Z区第五届“新苗杯”见习教师基本功大赛三等奖。
二是做好高级新手阶段教师的教学成果提炼督促、区级小课题申报动员、选修课程开设指导及研究性学习指导动员工作,充分调动他们在学校发展中承上启下的作用。本年度,结题的90%区级教学小课题、立项的50%区级大课题是由高级新手教师主持研究。另外,他们也是执教选修课、带教研究性学习的主力军,且成绩突出。如霍江雷老师获得了上海市第二十一届青少年“明日科技希望之星”优秀辅导教师称号。同时,科研室动员教师积极参与区级提供的培训机会,有20位教师参加了区“三类基地”、有1位教师参加了市德育培训基地培训,占比近40%。
三是落实胜任阶段教师的学校带教、大学辅导的统筹工作,增强责任意识。2023年上半年,科研室负责统筹落实我校教师担任华东师范大学数学学院本科生教学比赛评委工作,并最终有两位都是被聘为华东师范大学数学教育(本科)辅导教师。另外,配合教导处,跟踪带教工作,提升使命感,激发内驱力。2023年9月,程文婕等5位教师成为Z区见习培训优秀带教导师。
四是组织区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审核及申报工作,推动熟练阶段教师自我突破。上半年,科研室完成了我校关于区第六届骨干系列的区级审核资料上报工作,通过率100%;下半年,组织了我校关于区级第七届区骨干系列的申报工作,最终有1位教师成为区学科带头人、有4位教师成为区骨干、有7位教师成为区骨干后备。
五、举办教师沙龙,保证课题研究质量
课题研究沙龙活动,是科研室必做活动。本年度,科研室组织了2次教师沙龙,通过资深专家的面对面指导、教师们的团队研讨,帮助教师把脉、解惑,提升了课题研究质量。
六、反思
一是年青教师科研意识、能力还需提升。通过职业规划制定,搭建参与学校大龙头项目研究平台,抓实教师需求解决路径,提升职业目标达成度,从而激发教师学习动力,为学校培养创新人才、专家型教师打下基础。
二是职初教师培养效度还需提升。科研室负责统筹职初教师培养,但以往更关注职初教师的集中培训,而忽视了其在教学、德育工作中的表现和跟踪,所以基于校情,下学期的职初教师培养,还需课程系统、反馈及时,并多一些关注和关爱。
三是创新人才培养课程还需系统化。本学期,针对高一、高二特色班,采用整班推进数学、物理思维拓展课程,满足了学有余力学生的的发展需求。由于学生个体差异,特长不同,有部分学生可能更擅长化学、生物学,所以在课程设置上,还需优化。
篇2:附属中学分校学年第一学期校办工作总结
附属中学分校学年第一学期校办工作总结
在校领导的指导下,各部门的支持下,全体教师的配合下,顺利完成了本学期的各项工作,现小结如下:
本学期行政工作重点围绕建校十周年校庆及五年一次的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办学水平综合督导两件大事开展工作。
1.十周年校庆画册制作。在校领导的指导下,在教导处、学生处、科研室等部门的支持下,各届年级组长、班主任配合下,历时11个月,170多页的校庆画册如期完成。
2.往届优秀校友感言与照片收集。2016-2023届考入985院校的学生共计130人,收集到感言与照片共120人,可为后续相关宣传提供素材。其中34人已作为墙面文化宣传素材,挂在4号楼1-4楼和5号楼的2-3楼的走廊墙面。
3.十周年校庆主日活动。11月25日,十周年校庆主日活动,跟陈妹清老师配合,做好外围的引导接待工作。
4.综合督导。在校长指导下,事先认真解读督导方案与评价指标体系,协调各部门按照时间节点,完成自评报告及上传佐证材料。协同各部门及部分老师,认真做好督导前其他相关准备工作以及督导当天会场布置等工作,确保督导工作顺利开展,充分展现学校办学成效,力争督导有较好的评价。
5.负责对接墨屏每周更新宣传内容的审核,以及提供部分学校大型活动素材,制作体现学校个性化的宣传资料。
6.安全事务
(1)上海市安全文明校园:校办为主梳理各项材料,再次申报上海市安全文明校园,区级层面已公示。
(2)2022学年度安全管理手册材料汇总装订成册:完成2022学年度安全管理方面的过程性材料梳理装订,涉及安全防范管理工作内部评估、安全防范管理目标和工作计划、安全防范管理工作记录(即日常台账)等共计20项(含其他部门过程性材料)。
(3)安全防患:除了常规的安全日常隐患排查外,重点负责门卫管理,把好安全门,并时常与浦锦派出所、浦锦街道服务办、城管等多部门联动,确保校园平安、学校教育教学以及一些大型活动如:学业水平考试、成人高考等平稳有序进行。
8.在校长指导下,各部门及学科组的支持下,学校文书与各类业务档案逐步完善,2021、2022学年已相对比较完整装盒上架,其他年度还在完善中。
9.2023年度教职工考核:即将进行
10.其他常态化工作:
(1)督学材料整理及上报:不同阶段的主题性督导,协调相关部门按要求落实,并汇总整理对应材料,按时上报。
(2)OA邮件的处理
(3)工作安排表:按时完成校历、每周工作、开学初及期末工作安排表的汇总、修改、发布,同时外发制作海报,墨屏播放。
(4)考勤:根据学校考勤制度,每月一次统计考勤情况并按时上报校长室。
(5)开具各种证明:为师生开具相关证明如:收入证明、在职证明、任教证明、在读证明等各种证明,服务好全校师生。
(6)公章管理:按照公章管理条例,认真管理好公章的使用。
(7)会议记录:做好教工大会、行政会议记录。
(8)对外联系:重视加强对外联系工作(主要是教育局和浦锦街道),做好校务信息公开工作。
希望在校领导的指导下,进一步优化工作方法,最好能在办公平台上增加公章申请、公共场所使用预约等模块,提升工作效能,更好地服务学校和广大师生员工。
篇3:附属中学分校学年第一学期总务工作总结
附属中学分校学年第一学期总务工作总结
本学期的工作非常细致,也充满了挑战,涉及到了十周年校庆与五年督导工作。下面就本学期总务处工作进行总结。
一、常规工作
本学期,总务处财务、资产、采购、水电、勤杂、安全以及总务主任七个岗位老师各司其职,按照学校的工作推进安排,完成了各自岗位的工作,并且根据学校需要,帮助其他部门条线完成了部分额外的工作。财务老师除定期报账外,配合工会发放防疫物资;水电老师兼平时的消毒工作;勤杂老师兼水电等等。每一位总务老师除了本职工作,积极帮助学生处、教导处等部门完成相应工作,确保学校正常运转。作为总务干事,一方面协调好部门内部的工作,调动工作积极性,确保各方面工作保质保量完成,一方面管理好三线岗保安、保洁、食堂工作,营造积极融洽的工作氛围,提升服务质量与水准;把关财务、资产、维修维保,统筹物资设备采买、基建维修项目。在每一位总务老师的努力下,确保学校看得见的与看都不见的地方都做的扎扎实实,为学校的教育教学提供坚实保障。
二、重点工作
1、优化完善学校配置
学校将图书馆进行迁移,放在行政楼一楼,形成学校地标。提升学校品质的同时,也提高了师生的阅读学习环境;行政楼大厅进行升级改造,宽敞、大方、明亮、温馨;在教学楼墙面打造文化墙,学生可以将好的作品展示出来,大家赞不绝口;办公区域安装墨屏,及时将学校大事件播放,让师生第一时间知道,充满参与感;在两栋教学楼之间打造绿化景观,并将学校游泳、管乐两条龙特色融入其中,体现学校特色。同时种植了桃树跟李树,寓意桃李满天下;学校在每层教学楼过道给学生提供花篮,让学生自己动手种植与养护,好看的同时也体现了育人价值;在连廊处放置沙发座椅,摆上绿植,给师生提供休息聊天的空间。
2、完成规范化办学检查准备工作
(1)从规范财务制度,严格资产管理;提升校园文化韵味,创建温馨润园;充实专用教室数量,提升设备配置,满足个性教学需要;强化内部管理,提升服务品质;优化保障机制,开发教育资源五个维度进行督导后勤管理工作。
(2)加强跟校办部门的对接,配合完成各项督导工作。
3、建章立制,规范管理
明确分工、责任主体、岗位制度与职责,提升工作效率;通过定期召开总务工作会议,提升全体后勤人员服务育人意识和工作品质;通过外出培训、校内自培,提升后勤人员专业能力,保障学校教育教学的正常开展。
4、三线岗规范化管理
明确保安、保洁、食堂三条线的岗位职责与工作制度,落实台账制度,每周不定期进行工作检查。食堂在接受上级卫生部门的检查中反馈良好;保洁工作在经历了之前的人员调整后,日渐稳固,磨合良好,从工作态度与工作成效上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复工复产后保洁人员全员到岗,完成了一轮全校范围无死角消杀工作,每日到校进行卫生保洁与规范化消毒工作为学校环境卫生提供了有力保障。保安人员疫情期间克服困难坚守岗位,复工后严格落实学校防疫要求,严格入校登记制度,完成每日巡逻工作,及时发现并排除安全隐患,为学校把好了最重要的一道卡。
回顾一年的工作,我们紧紧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规范总务管理,坚持勤俭节约的原则,把“务实、高效”的工作作风落实到实处,在各室的紧密配合及全体老师的大力支持下,总务处全体人员齐心协力、同心同德,充分体现了良好的团队精神,以为全校师生教育教学、生活、后勤服务为已任,尽心尽力为教育教学保驾护航。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有信心使我校的后勤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