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行商业街成功开发要素

  城市步行商业街成功开发要素

一、科学的规划。

  我们知道,一个城市的商业开发是一个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商业街,特别是步行商业街的规划,又是一个城市商业规划的点睛之笔,一条步行商业街在进行了整体的规划之后。在具体的一些产品形态方面的规划也显得非常重要。大家可能知道,有些商业步行街由于在前期产品的规划、设计阶段,没有注意或重视商业街开发规律,特别是一些商业以外的投资主体进入商业街开发领域,导致了房地产开发和商业运作严重脱节的情况,这样的例子非常的多。在整个的商业街开发中,一方面有科学的规划设计,在以后的招商过程中,也有动态的调整过程,这要求在规划设计阶段做到弹性设计。

二、准确定位。

  作为步行商业街的定位,基于几个方面:第一,本地区所在城市历史的渊源和资源。不能过分脱离自身的历史渊源;第二,自己所处的商圈状况。这个定位既要遵循、依托自身所在区域的商圈情况,也要适当扩大辐射半径,如果定位准确,在招商的过程中辐射的半径就有可能很广,日后经营的范围中销售的方位也可能很广泛。

三、慎重选址。

  这是非常重要的。98年在天津滨江道,晚报有一篇文章叫《一条护栏,栏死了一个商场》,当时引起了广泛影响,最后政府拆除了道路中间的护栏,商场才又获得新生,所以交通对整个商业项目,特别是对步行商业街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四、招商先行。

  目前在国内一些城市的开发商,在整个商业街建设前期,没有很好的和商家结合,没有明确商家的需求,开发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导致和后期招商脱节。我们一直在倡导大连万达的订单模式,如果在前期和主力商家达成联盟,我们在日后的招商与经营过程中,成功的可能性将大大提升。

五、规模适度。

  从全国商业街建设看,存在求大求洋的现象,很多商业街从1公里到3公里,甚至更长,步行商业街规模有无限扩大的趋势。很多的开发商,在开发商业街的时候,更多考虑规模效益,但是忽略了边际效益,按照经济学的边际效益理论,最佳规模产生最佳效益。根据协会近年的总结和研究结果,我们认为一条步行商业街有长、宽、高的比例要求。我们认为一般的步行商业街,长度在300米左右为宜,特大城市更长,以600比以内为最佳。

  从城市情况看,200多米是适合的。集中精力把200米做好是最重要的,不要一味追求长度。宽度,不同的商业街的宽度,我们认为一般讲,应该在十几、二十几米为宜,一些迷你型的更窄一些,大家知道一般人行走路线是“之”字型行走,很少有走到一端再回来。所以街过宽可能导致顾客疲劳,导致商机的丧失。高度,一般商业街的建筑高度以一层到二层为宜,局部主力店铺可以三、四层。因为一条步行商业街中,楼层过高,第一行走不便,人们习惯平行行走,而不希望垂直行走。在一条步行商业街中出现更多的高楼大厦,大家很难驻足,甚至会产生高楼效应,使商业街整体空间产生压迫感。

六、要因地制宜。

  本地、本区域所具有的最基本的、最原始的特征,应该是我们最根本的特色所在。今年我们走了几十条商业街,光凯旋门就见到十几个,有的比例甚至是一比一。在媒体广告上、不同的商业街形象都似曾相识,商业街规划设计丢掉了本身民族化的特色,过分追求洋化的东西。

七、错位经营。

  从近几年的情况看,中国零售业竞争已经从店与店之间的竞争,发展到街与街之间的竞争。从近几年的情况看,在商业街各种类型形态中,特色商业街最具有生命力。而综合商业街,特别是在一个城市如果出现几条,或者更多条的情况下,经营的难度会越来越增大。98年的时候,南京路请国外进行了一个调研,名业态中餐饮是3、休闲娱乐是3,购物是3。所以购物比重正在弱化,餐饮休闲娱乐的比重正在逐渐增加。

八、以人为本。

  不同的商业街从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几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单纯以购物为主;第二个阶段适当考虑了一些对人的关怀;第三是以人为本的原则。现在一些发达国家,包括非常成功的商业街、步行街,更多的也体现了社会活动中心的功能。

九、强化功能。

  在一条步行商业街中,一些非购物的功能要日益提高。这些功能的提高,有助于聚集人气,延长顾客在商业街停留的时间,最终还是扩大消费。

十、营造氛围。

  一条商业街的氛围也是非常重要的,有些商业街建设得像兵营一样,非常整齐,道路非常宽阔,大理石上去了客流下来了,不锈钢上去了效益下来了。商业街对对商业氛围要求非常高。

十一、控制结点。

  一条步行商业街就好像一首交响乐,时而高亢激昂,时而低沉有力。在商业街中通过设置主力店,一些活动和景观设计几个结点,最大限度的聚集人流。

十二、商魂的培育。

  我们认为一条商业街应该有魂,这个魂可能是历史上形成的生活资源,可能是文化品牌,也可能是特色服务。所以对一条商业街商魂的培育和树立是非常重要的。商业街要依托历史形成的文化底蕴商业氛围,形成自己的商魂。

十三、有机链接。

  这个有机链接在商业街规划、设计、开发过程中,应该注意商业街和周边原有商业的链接。比如南花园是新建的商业街,要链接周边的商业圈。在街内也要形成有机的链接,不要割裂。在街的两侧,也要形成链接,不要形成单边的情况,包括一层、二层、三层,楼层之间的链接。在一条商业街整体规划设计中,相关的链接工作非常重要。

十四、成功营销。

  项目正确的定位、营销理念与务实的手段,对项目的整体运作影响重大。

十五、独特景观。

  目前很多城市,包括一些商业设施中对景观的设计越来越重视。商业街能够把很好的景观设计出来,形成本地最亮丽的景观特色群,这可能会形成商业和旅游的最佳黄金结合点。

  总之我认为步行商业街,只要有了商魂、商脉、商气,同时也有了商道,我们相信它就拥有无限的商机。

篇2:城市步行街区规划设计原则

  城市步行街(区)的规划设计原则

  简*格黑在《建筑之间的城市生活》一书中把城市生活分为三类:①必要生活基本的,带有强迫性的日常生活,如购物、上下班;②选择活动户外条件允许时人们乐于进行的活动,如散步、观光、户外休息锻炼;③社交活动公共场所的交往活动,如谈天、打招呼等。后两类活动是高质量的城市生活所追求的,它们受环境质量的影响尤为明显。

良好的交通体系

  步行街的成功与否,交通问题是关键。设计中应考虑步行街所在的地段,全城的交通情况、停车的难易、路面的宽窄、投资渠道和居民意向等因素。有资料表明,我国城市自行车出行率达60%~70%,故在规划中须特别考虑停车场的设置,包括城市临街的一些建筑前空地和局部地下层群为停车场地,以解决自行车停车用地紧张的矛盾。另外还应考虑自行车与公交换乘的停车场,在这种规划下,远期可考虑设置小车与中巴车专用道,使公交与自行车联系更密切。在步行等旁增加城市支路,引导非浏览、非购物人流通过,作为它的辅助道路进货,也作为步行街的疏散道路和消防通道。即:人车分流、以汽车道为联系路,与城市道路网相联,以自行车步行道为内核,独立形成网络状,加上必备的环境设计,可形成环境质量高,集购物、娱乐、文化、饮食一体化的城市新型商业步行街区。

完整的空间环境意象

  美国着名城市设计理论家凯文*林奇在《城市意象》一书中提出了构成城市意象的五个要素:道路、边界、区域、结点和标志。实际上就是人们认识与把握城市环境秩序的空间图式。林奇把道路放在各要素之首进行描述。从城市设计角度看,街道的意象是建筑和街区空间环境的综合反映,有特色的街道空间环境自然可反映街道特色,高质量有特色的街道空间环境比建筑更宜体现街道特色,街道的意象特色依赖于空间环境特色。

  ①道路

  作为城市商业环境中的道路,其作用体现为渠道、纽带、舞台。规划中对道路与两边建筑物的高宽比以H/D=1为主,穿插一部分H/D=2的建筑。这样的空间尺度关系既不失亲切感,又不显得过于狭窄,从视觉分析上是欣赏建筑立面的最佳视角,容易形成东主独特的热闹气氛的空间。

  ②区域

  作为城市中心区,由于城市商业活动本身的集聚效应,公建布局相对较为集中,由于人们生理与心理因素的影响,步行街长度取600800米为宜。,加上购物的选择性与连续性,销售的集合性和互补性,最终形成集中成片的网络化区域系统。

  ③中心

  中心即一定区域中有特点的空间形式,结合步行街的特点,规划以一至二个广场,可作为步行街的中心、高潮,为其带来特色与活动。

  ④标志

  入口,对于步行商业街,入口的重要性在规划中应充分考虑。在连接城市主干道的地方设置牌坊等作为步行街的入口,大量的人流由此进出,不许机动车辆进入,入口处设灵活性路障或踏步,并设管理标志符号。由于它起着组织空间、引导空间的作用,街道形成了第二个没有屋顶的内部空间,既起框景作用,其本身也是街道空间中的重要景观,它是整个街道空间序列的开端。既可适合市民的心理需求,给人们以明显的标志,还可突出历史文化名城的风貌。

丰富的空间形式

  城市是人类文化的长期积淀,并以一定的物质空间形式表达其文化特征。现代城市追求适居性的空间环境、追求界定鲜明、比例适宜的积极空间。它能有效地渲染出不同的环境气氛和空间特色,它是一种内在的构成要素,其表现力和感染力是丰富、深刻的。如美国的明尼阿波利斯市的尼克雷特步行街以匠心独具的空间特色使美国第一个步行街建设获得了成功。设计者在步行街中,以集中人行活动区为指导思想,把街道做成弯弯曲曲的蛇形道,加上统一设计的街道家具,创造了强烈动感和节奏感的街道空间,成了美国步行街中竞相仿效的佳作。

  步行街区建筑内外的界线可以是虚的,可穿透的和不定的,并有一种向内吸引的感觉,也体现了我国传统空间特征中虚的意境,并不像芦原义信作为图、底空间理论引证的意大利传统街道。

  步行街区的布局形态可以是丰富多变的,①线状沿街道布局店铺沿街道两侧呈线状布置,鳞次栉比,店面凹凸,街道空间呈现一定的不规则状。如北京琉璃厂、天津古文化街,②线面组合布置大都有明显的步行商业街,与路段上某些商业地块联系起来,形成组合布局,如合肥城隍庙步行商业街;③面状成片布局商业街区在城市主干道一侧集中布置,形成网状形态,如上海城隍庙、南京夫子庙等。根据我国的功能和环境要求,步行街可分为多种形式:封闭式、半封闭式、转运式和步道拓宽式。

  随着历史的发展,步行商业街的空间形式发生了很大变化,正向多功能、多元素的公共建筑综合化发展。但在顺应社会潮流而使步行街朝现代化发展的同时,也应保留自身应有的传统空间与风貌。可规划设计适合当地文化脉胳特色的骑楼、过街楼、庭院式商店布局,室内步行街等,以建构一种综合性很强的步行购物系统,使城市空间具有历史的延续性,以提高其价值观念和深层意义。

独特的景观构成

  步行街具有独特的构成因素,这些因素也是满足现代城市生活的需要,构成城市环境风貌和组成部分。步行街由两旁建筑立面和地面组合而成,故其要素有:地面铺砖、标志性景观、建筑立面、展示柜台、招牌广告、游乐设施;街道小品、街道照明、邮筒、休息坐椅、绿化植物配置和特殊的如街头献艺等活动空间,其设计繁杂程度决不亚于设施建筑,不过最关键的还是城市环境的整体连续性、人性化、类型的选择和细部。

篇3:商业步行街规划与设计

  商业步行街的规划与设计

  1.步行街建筑特色:内向型院落式立体商业步行街。

  2.商业街的最终规划目标应是“中看又中用,旺丁又旺财”。

  3.上海的步行街的一个成功之处就在于与文化功能相结合。文化景观其实已经成为各地步行街吸引人群的第一卖点。不仅可以了解当地的历史知识,人们还很喜欢在那精致的景观和门面前合影留念。

  4.策划好步行街的夜间生活和节假日生活。

  5.在商业招牌的整体布置上,建议参照上海南京路的做法,压低高度、放大尺寸、凸现轮廓、亮化色彩,形成“人景互动、动静结合”的商业风景。

  6.在步行街设计中考虑在那些人流相对少的地方,设置一些可供游人休闲如喝咖啡和饮食的地方,这样可以调节整个街区的氛围。

  7.入口的重要性在规划中应充分考虑。在连接城市主干道的地方设置牌坊等作为步行街的入口,大量的人流由此进出,入口处设灵活性路障或踏步,并设管理标志符号。

  8.夏秋两季火辣辣的太阳让逛街的市民无处躲藏,更谈不上休闲了。

  9.物流的配送要充分考虑。作为步行街,车辆自然不能进入,那么大宗商品的运输,通道的问题等均要事先考虑。

  10.步行街具有独特的构成因素,由两旁建筑立面和地面组合而成,故其要素有:地面铺砖、标志性景观(如雕塑、喷泉)、建筑立面、展示柜台、招牌广告、游乐设施(空间足够时设置);街道小品、街道照明、邮筒、休息座椅、绿化植物配置和特殊的(如群体活动等)活动空间,其设计繁杂程度决不亚于设施建筑,不过最关键的还是城市环境的整体连续性、人性化、类型的选择和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