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区环境设施设计

  居住区环境设施设计

  居住区不仅要为居民提供活动场地与空间,还要创造一种美观又吸引人的环境。环境建设是通过多种要素实现的,居住区环境设计除住宅和各种公共建筑主体外,户外空间的各种设施、小品建筑和植物是构成环境的重要部分。

1.地面铺装。

  住宅小区中常用的地面铺装材料有预制混凝土板、地砖及石块,铺地图案要考虑板块尺度、颜色和质感,良好的材料运用和搭配可以加强图案的艺术效果。此外硬质铺装也可与草地交织相嵌布置。

2.栏柱。

  为分离汽车与行人交通,需在居住区内设置栏柱,用以阻隔汽车,以保障行人安全。也有许多居住区在人行道旁设栏柱,阻止汽车驶上人行道。栏柱的尺度、材料类型及质地、颜色和布置的规律性,能增加居住区空间的趣味性。栏柱不宜太高,栏柱之间如用铁链相连,可以加强分道感。栏柱端部还可以结合道路路灯设计,使夜间步行道路更加分明。栏柱必须坚固,混凝土制栏杆最实用,金属材料适合制作可移动的栏柱。

3.围墙。

  围墙的作用是分隔住宅与街道空间,并创造景观。一般情况,围墙宜低不宜高。常用的材料有混凝土、砖、石料、金属及竹。围墙形式要配合建筑的造型及风格,可实可虚,可重可轻,表面处理除金属材料外,其他尽可能体现其原有的材质与色泽,少用涂料与粉刷。

4.座椅。

  椅凳一般布置在适宜于停留、较僻静的地点,可采用木料、金属材料、石料或混凝土制作。木制座椅最为舒适,而用其他材料制作则更为耐用。座椅凳还可以结合桌、大树、花坛、水池设计成组合体,构成休息空间。

5.花坛、花钵。

  居住区户外场地及路边布置花坛、花体,种植花木、花草,可以美化环境,种植灌木的花坛土层厚至少0.6米,并在坛底设排水口。建造花坛、花钵的材料有砖、石料、混凝土、陶瓷等。造型宜简洁,并有良好的尺度,颜色和质感。

6.路灯、园灯。

  居住区中设置的路灯、园灯包括广场灯、庭园灯,路灯等,主要光源有汞灯,金属卤化物灯,高压钠灯、荧光灯、白炽灯,灯具选择与设计要求外观舒适并符合不同使用要求,艺术性要强,与环境相协调,并且要保证安全,坚固耐用,取换方便,安定性高。此外,灯具还要形美价廉,具有能充分发挥照明功效的构造。

7.电话亭。

  一般布置在居住区出入口处,公建中心及中心绿地。电话亭可设计为封闭式的、半封闭上部设隔声罩的以及组合式的,造型要美观,且坚固耐用。

8.雕塑。

  居住区内布置雕塑可以加强生活氛围,题材宜选居民喜闻乐见的,尺度不宜大,要有人情味。雕塑可布置在居住区的入口或住宅组团的绿地、小广场上,还要考虑雕塑与周围设施的协调。雕塑的材料应能耐久,石料、金属材料、混凝土、玻璃钢等都可用于雕塑,雕塑也可作为喷泉设计的组成部分。

9.喷水。

  居住区内设喷水可以形成动态特色景观和活泼气氛。在炎热地区,喷水还可改善局部小气候。喷水常结合雕塑和嬉水池设计,居住区的喷水以中小型为宜,水循环系统必须简单可靠,便于操作。

10.指示牌。

  指示牌可指示道路方向、门牌号,是居住区不能缺少的设施。为了方便居民和来访者,指示牌应布置在醒目的地方,标注清晰,色彩鲜明,易于辨认。指示牌支架材料一般采用混凝土、铝合金等,指示牌可用木板、金属板、铝合金板,图案文字可用彩色喷涂的办法。

11.废物箱。

  废物箱是保持居住区环境清洁的重要设施,废物箱应布置在居民容易看到的地方,如公交车站,公建中心,售货亭及步行道旁。废物箱的造型应便于使用和清扫,材料可用金属、塑料、混凝土、陶瓷及木材。废物箱设计要求造型优美、色彩鲜明,起点缀景观的作用。

篇2:设施和工作环境控制程序

  设施和工作环境控制程序

  1 目的

  识别并提供和维护为实现产品的符合性所需要的设施,识别并管理为实现产品符合性所需的工作环境中人和物的因素。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为实现产品符合性所需的设施,如工作场所、硬件和软件、工具和设备、支持性服务如通讯、运输设施等的控制;对工作环境中的人和物的因素进行控制。

  3 职责

  3.1 生产部负责对实现产品符合性所需的设施进行控制。

  3.2 行政部协助生产部对实现产品符合性所需的工作环境进控制。

  4 程序

  4.3 生产设施的识别、提供和维护

  4.3.1 设施的识别

  公司为实现产品符合性活动所需的设施包括:工作场所(车间、办公场所等)、设备和工具(包括工、卡、量具)、软件(计算机网络)、支持性服务(水、电、气供应)、通讯设施、运输设施等。"

  4.3.2 设施的提供

  a)生产部根据使用部门的要求及公司发展的需要,填写《生产设施配置申请单》,注明设施名称、用途、型号规格、技术参数、单价、数量等,报主管生产的副总经理批准后,由生产部负责组织安排采购或自制的有关事宜,供应部具体实施采购;"

  b)需要自制的设施由使用部门提出,由开发部设计,经生产部和开发部共同审核,主管生产的副总经理批准后,由生产部组织加工制造,执行《设计和(或)开发控制程序》的有关规定。

  4.3.3 设施的验收

  a)采购或自制完成的设施,生产部组织使用部门进行安装调试,确认满足要求后,由生产部和使用部门在《设施验收单》上签字验收,并记录设施名称、型号规格、技术参数、单价、数量、随机附件及资料等内容。《设施验收单》由生产部保管。低值易耗的工、卡、量具等由使用部门自行验收;

  b)验收不合格的设施,生产部与供方协商解决,并在《设施验收单》上记录处理结果;

  c)生产部对验收合格的设施进行编号,建立《设施管理卡》和设施档案,并在《生产设施一览表》上登记;

  d)生产部根据合格的设施验收单办理登记和建档手续;低值易耗的工、卡、量具等由仓库凭设施验收单办理入库手续。

  4.3.4 设施的使用、维护和保养

  a)根据生产需要生产部组织编写设施的操作规程,发放给使用部门。对于大型、精密设备或关键、特殊过程所用的设施必须有操作规程,相关操作人员应由部门技术负责人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b)生产部制定《设施日常保养项目表》,规定保养项目,频次,发给使用部门执行,各岗位负责人监督检查执行情况。生产部每季度收集《设施日常保养项目表》,整理入档并作为制定年度检修计划的依据。

  c)生产部每年12月制定下年度的《设施检修计划》,发至各部门执行。

  d)日常生产中车间无法排除的故障,应填写《设施检修单》报生产部检修。检修中的设施应挂红色检修牌,检修好的设施应有使用部门负责人签字验收方可使用。生产部应将检修情况记录相应的《设施管理卡》上。

  e)现场使用的设施应有统一的编号,以便于维护保养。

  4.3.5 设施的报废

  a)对无法修复或无使用价值的设施,由生产部填写《设施报废单》,经生部副总批准后报废,生产部在《设施管理卡》及《生产设施一览表》中注明情况。

  b)对低值易耗的工装、夹具、辅具等,由使用部门填写《设施报废单》报生产部经理批准,即可报废。

  c)报废的设施应挂黑色报废牌。

  4.4 工作环境

  行政部应协助生产部识别并管理为实现产品符合性所需的工作环境中人和物的因素,根据生产作业需要,负责确定并提供作业场所必须的基础设施,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包括:

  a)配置适用的厂房并根据生产需要适当装修,防止暴晒、风雨侵蚀和潮湿;

  b)配置必要的通风、消防器材,保持适宜的温、湿度和职业卫生、安全;

  c)生产部对车间设施实行定置管理,要考虑人体工效学的要求,努力提高工作效率;

  d)确保员工生产符合劳动法规的要求。

  5 相关文件《设计和(或)开发控制程序》

  6 记录

  6.1 《生产设施配置申请单》。

  6.2 《设施验收单》。

  6.3 《设施管理卡》。

  6.4 《生产设施一览表》。

  6.5 《领物单》。

  6.6 《设施日常保养项目表》。

  6.7 《设施检修计划》。

  6.8 《设施检修单》。

  6.9 《设施报废单》。

篇3:房地产质量管理体系:基础设施、工作环境

  房地产质量管理体系:基础设施、工作环境

  1 目的

  对基础设施和工作环境进行控制,确保提供的产品能够满足顾客和法律法规的要求。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在产品质量形成过程中所需的基础设施和工作环境。

  3 职责

  3.1总经理负责基础设施的提供。

  3.2行政事务部负责基础设施的配备、维护和保养以及工作环境的归口管理。

  4 要求

  4.1公司在房地产开发经营和服务过程中所需的基础设施通常包括:办公室、硬件、软件及工作所需的设施、设备、运输或通讯等支持性服务。

  4.2行政事务部根据工作运作需要配备必要的基础设施,并根据需求进行补充和更新。

  4.3使用合适的基础设施并安排适宜的工作环境。

  4.4对基础设施进行适当的维护保养,以保持过程能力。

  4.5工作环境因素通常包括:

  a)卫生和安全条件;

  b)创造性的工作方法和更多的参与机会;

  c)社会的、心理的和人的因素;

  d)周围的工作条件,如温湿度、洁净度、噪声、粉尘、振动、污染等;

  4.6对上述影响工作或服务的符合性的因素进行识别、分类、管理和控制。

  4.7公司各相关部门应对职责范围内的工作环境进行有效监控,确保工作环境支持公司质量方针和目标的实现。

  4.8公司制定并实施《固定资产实物管理办法》、《施工现场安全管理规定》、《现场5S管理规范》等,以确保基础设施和工作环境满足规定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