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小区的体育运动场地规划设计

  住宅小区体育运动场地规划设计

  居住区体育运动场地是居住区公共活动场地的组成部分,场地的布局根据居民体育活动的需要和居住区用地条件,一般分三级或二级布置。

  三级布置为居住区体育运动场地、居住小区体育运动场地、小块体育运动场地;二级布置为居住区体育运动场地、居住小区体育运动场地或居住区体育运动场地、小块体育运动场地。其中居住区级体育运场地面积为8000~150皿平方米,场地面积千人指标为200~300平方米,场地位置应适中,居民步行距离小于或等于今0米,其内部设400米跑道及足球场的田径运动场一个,网球场4~6个,小足球场、篮、排球场各一个。

  居住小区级体育运动场地面积为4000~10000平方米场地面积千人指标为200~300平方米,应结合小区中心布置,步行距离小于或等于400米,内部设小足球场、篮球场和排球场各一个,网球场2~4个,羽毛球场及操场等。小块体育场地面积为2000~3000平方米,服务范围以100米左右为宜,内部设成年人和老年人练拳操场、羽毛球场、露天乒乓球场、小足球场等。

篇2:住宅小区儿童游戏场规划设计

  住宅小区儿童游戏场规划设计

  户外生活是居民居住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户外活动主要包括儿童游戏,青少年及成年人体育活动,老年人保健锻炼、散步、休息、邻里交往、老人聚会聊天、冬季晒太阳、夏季乘凉等。居住区建设应当按不同年龄居民活动的需要布置活动场地。设计儿童游戏场地布点应结合居住区的规划结构综合考虑,使各级游戏场地与绿地能够覆盖整个居住地区。

  根据目前国家标准确定的居住区公共绿地定额指标每个居民不少于1.5平方米,儿童游戏场地可按每个居民0.5~1.0平方米计算。

住宅区儿童游戏场一般可分为三种类型:

  1.针对3~6周岁幼儿的住宅组团级以下的幼儿游戏场地,场地规模一般为150~450平方米,最小场地规模为120平方米,每个儿童最小面积3.2平方米,一般布置在住宅庭院内,宅前屋后,在住户能看到的位置,结合庭院绿化统一考虑,要求无穿越交通。其服务半径小于或等于50米,服务于30~60户"20~30个儿童。主要器械和设施有草坪、沙坑、铺砌地、桌椅等。

  2.针对7~12周岁学龄儿童的住宅组团级儿童游戏场,场地规模一般为500~1000平方米,最小场地规模为320平方米,每个儿童最小面积为8.1平方米,多布置在住宅组团中心地区并布置在组团绿地内。其服务半径小于或等于150米,服务于150户的20~100个左右儿童,设有多种游戏器械和设施,沙坑、秋千、绘图用的地面、滑梯、攀登架等。

  3.针对12周岁以上青少年的小区级少年儿童游戏公园,场地规模一般为1500平方米以内,最小场地规模为640平方米,每人最小面积12.2平方米,布置在住宅组团之间,多数布置在居住小区级或居住区级的集中绿地内,以不跨越城市干道为原则。其服务半径小于或等于200米,服务于200户的90~120个青少年。须设有小型体育场地和较多的游戏设备,也可修建少年儿童文娱、体育、科技活动中心,儿童游戏场地常见设施有沙坑、水池、草坪与地面铺砌及墙体等。沙坑深度以30厘米为宜。每个儿童游戏时面积为1平方米,沙坑最好设在向阳处,既利于儿童健康,又可给沙土消毒。应经常保持沙土松软和清洁,定期更换沙料。规模较大的儿童游戏场可布置浅水游水池,水池深度以15~切厘米为宜,平面可选用各种形状、也可用喷泉、雕塑加以装饰,池水要常换。柔软的草坪是儿童进行各种活动的良好场所,同时还要布置一些用砖、石、预制混凝土及陶质地面板等材料铺面的硬地面。游戏墙及迷宫是常见的儿童游戏设施,游戏墙的线形可设计成不同形状,墙上布置大小不同的圆孔,墙面可有图案装饰。游戏墙尺度要适合儿童身高。迷宫是游戏墙的一种,其进出口应设计一个标志。

篇3:居住区的道路绿地规划设计

  居住区道路绿地规划设计

1.道路绿化的工程要求。

  在道路两旁进行绿化设计时,要充分了解街道的人、车流量、道路的宽度和结构、道旁的地质和土壤情况、电杆灯柱、架空线路、地下管道及电缆埋设物等情况,然后根据这些特点来选择绿化树种、配置方式和株行距,树干高度,绿带宽度及苗木大小等。应避免行道树和杆线在横断面上处于同一位置,要设法选择合适的树种,以减小树枝与电线相互干扰的矛盾,种在电线下的树应是耐修剪、容易整形的树种。绿带宽度视路幅的宽度而定,一般每侧1.5~4.5米,绿带长度以50~100米为宜,过短时易引起行人及非机动车穿越道路。

2.树木株行距的确定。

  株行距要根据树冠及苗木树龄的大小来确定。要考虑树木生长的速度,一般在道路上种植的树木30~50年后就需要更新,壮龄期只有10一20年。要考虑市容、市貌等因素,在一些重要建筑前不宜遮挡过多,株距应加大,或不种行道树,以显示出建筑的全貌。此外,还要考虑经济因素,初始期以较小的株距种植,几年后间移,作为培养大规格苗木的措施,以节约用地。

3.人行道绿化带种植形式。

  (1)落叶乔木与常绿绿篱结合。用侧柏绿篱将车行道及人行道隔离开,以减少灰尘及汽车尾气对行人的侵害,又防止行人随意横穿街道。

  (2)以常绿树为主,种植常绿乔木及常绿绿篱,并点缀各种开花灌木,艺术效果较好,由于常绿树生长缓慢,初期遮荫效果差,故可在常绿树之间种植窄树冠的落叶乔木。

  (3)以落叶乔木及灌木为主。在一些次要道路上采用以落叶树为主的种植较为经济,但冬季景观较差,可用常绿树点缀在视线集中的重要地段。

  (4)草地和花卉。只种植草皮和花卉,艺术效果好,特别适宜于绿化带下管线多,有地下构筑物,土层薄不宜栽植乔、灌木的情况。

  (5)带状自然式种植。树木三五成丛,高低错落地布置在车行道两侧,需要有较好的施工和养护条件,并有一定规格的绿化材料。

  (6)块状自然式种植。由大小不同的几何绿地块组成人行道绿化带,绿地块间布置休息广场、花坛;绿地块按自然式种植,用草地衬托观赏树。

  4.行道树种植带宽度。低灌丛宽为0.8米,中灌丛宽1.0米,高灌丛宽1.2米,单行乔木宽度为1.25一2.0米,双行乔木平列时宽度2.5~5.0米,并列时2.0~4.0米,草坡与花丛1.0~1.5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