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互信
【举例】
美国的一家调查公司做过一次问卷调查,选取相当数量的商业机构的采购主管,向他们询问了一个问题:在电视机的采购中,你最看重的要素是哪一个?
A 性能价格比;
B 最能满足我的要求;
C 是值得信赖的品牌;
D 我曾经用过这个品牌。
在以上四个答案中,只能选择一个觉得最能接受的答案。结果,有35%的主管选择的是C:值得信赖。
销售有四种力量,也就是销售团队要做四件事情:介绍和宣传,挖掘客户需求,建立互信关系,超越客户期望,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与客户建立互信的关系。因为互信关系是销售人员与客户之间的一道桥梁,在这个桥梁上,能够挖掘客户需求,可以介绍和宣传,一旦这个互信桥梁断了,那么其他的销售活动就无法进行下去了。
互信关系的四种类型
如何与大客户建立互信关系呢?首先还是要了解客户的利益和兴趣,如果不能满足客户的利益,不能帮助客户得到想要的东西,建立互信的关系就是一句空话。这里会涉及到两种关系:
客户的个人利益
客户的机构利益
看下面的坐标,横轴是客户个人的利益,销售人员能够满足客户个人的利益,就可以跟客户个人建立互信的关系;纵轴是客户机构的利益,如果能够满足客户机构的利益,就可以跟客户的机构建立互信的关系。
图4-1 与客户的四种关系
销售人员和客户的关系分成四种类型:
◆不能满足客户的个人利益,也不能满足客户的机构利益的,叫做局外人;
◆能满足客户的个人利益,不能满足客户的机构利益的,叫做朋友;
◆不能满足客户的个人利益,却能满足客户的机构利益的,称为供应商;
◆既能满足客户的个人利益,又能满足客户的机构利益的,称之为合作伙伴。
◆刚刚开始进行销售的时候,销售人员跟客户都是局外人的关系;
◆随着与客户之间关系的加深,会与客户建立互信的关系,可以满足客户个人的利益,但还不能满足客户机构的利益,这时是朋友关系;
◆能够了解客户的需求,推荐性能价格比非常好的产品,让客户的机构得到很好的产品,这个时候的关系是供应商的关系;
◆又和客户建立互信关系,满足客户个人利益,又能提供好产品的时候,和客户的关系就变成了合作伙伴的关系。
【举例】
电信公司的收入来源是电话费,不会把全部收入都存入银行。首先,它要支付员工工资、电费、差旅费,购买新的电话交换机、购买计算机设备用来提供更大的上网带宽。由于市场、技术、竞争对手一直处于变化之中,这使得电信局需要不断改善,每一次改善都需要投资,都要进行购买,如果每次购买都从众多的厂家中进行比较挑选,时间和精力都耗费不起。所以,客户常会将定单交给值得信任的合作伙伴,这种关系往往是通过选型或长期合作协议来确定的。
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销售人员与客户刚接触时,自己的公司与客户是相互了解、相互熟悉的过程。公司与客户最终的目标是成为合作伙伴。销售人员有两条路可以走:
◆局外人--朋友--供应商--合作伙伴
◆局外人--供应商--朋友--合作伙伴
(1)第一条路线是先成为朋友,先跟客户个人建立互信关系,然后再成为它的合作伙伴;
(2)还有一条路就是先利用产品的性能价格比赢取这个定单,先满足客户机构的利益,再跟客户个人建立互信的关系,然后变成合作伙伴。
这两条路都可以走,但是最好的方法是在销售的过程中,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这样才能击败竞争对手,取得竞争的优势。
【案例】
A公司的销售人员与客户同时上下班,每天9点钟与客户同时上班,上班就去拜访客户,下午6点钟客户下班,销售人员跟着客户下班。
B公司的销售人员不坐班,可以11点钟起床,中午去公司吃顿饭,下午去拜访客户。而且一定是四、五点钟去拜访,因为这个时候客户刚好就要下班了,下班的时候大家一起去吃顿晚饭,吃完饭到了八、九点钟,大家去茶馆喝喝茶,谈谈心,所以他们的销售时间是从中午12点,到晚上大概10点钟,然后把客户送回家。
C公司的销售人员要更晚,就在B公司的销售人员把客户送回家的时候,他们正在客户的门口候着。他们大概上午十一、二点钟才起床,到公司已经三、四点钟了,然后打几个电话,晚上请一拨客户去吃饭,再把这个客户送回家。随后他就到更重要客户的家门口等着,等别的销售人员把客户送回家时,这个公司的人再把客户拉出来了,吃饭、喝酒、卡拉OK、桑拿,到了两点多钟把客户送回家了。
以上案例可以看出:A公司白天8个小时的销售,是满足客户机构的利益;B公司是下午和晚上销售,又满足客户机构利益,又能满足客户的个人利益,但是两个"方向"又不是特别强;C公司是从晚上6点钟销售到凌晨两点钟。据了解,戴尔公司是从白天到夜晚分别安排销售人员与客户进行联络,使得客户的机构利益和个人利益同时得到满足,而且两手都抓的很牢,每一项工作做的很扎实,几乎有80%的胜利。
为什么除了关注客户机构的利益,还要关注客户个人的利益?这个利益包括他的喜好、他的兴趣,因为客户的本质是人,人都愿意和他喜欢的人打交道。如果一见面就让客户产生厌烦的心理,根本就不可能卖出产品。
建立互信的原则:
既关注客户机构的利益,又关注客户个人的利益。与六类客户建立互信的总和,是与机构建立互信的基础。
前面将客户分成六类,销售人员与每类人都建立了互信,这六类客户的互信的总和,就是客户机构的利益。换句话说,销售人员与客户的机构建立互信关系的基础,是与这六类不同的客户都建立起互信的关系。
篇2:销售培训:克服道德缄默
克服道德缄默
销售经理要鼓励每一位销售员看到并说出他们行为中的道德因素,帮助他们克服讨论道德问题的严重障碍,使整个销售部门建立起更强的道德观念。
在实际工作中,销售经理及其销售员们极少讨论他们日常工作面临的道德问题,这被调查人员称作"道德缄默"问题。
一个最新的调查又给这个问题下了惊人的注脚:在大量企业中存在一个"商业道德上的代沟",年轻的雇员"在很多问题的道德取向不如年长的那样严格。"这说明员工的道德信念正随着时间流逝逐渐消失。如果销售经理继续允许销售员们保持道德缄默,那么结果可能会是整个销售部道德堕落,连现状都无法维持。
事实上,销售部的道德准则关系着企业与消费者关系、价格政策、冲突纠纷的解决、区域主管公平对待销售员等等系问题有关的日常决策的制定
这些准则建立了行为标准,指导着销售经理及其团队的每一位成员都以一种诚实可信的方式完成其任务,以此行为处事。尽管销售经理的首要职责是为了使公司的收入或利益最大化,但仍需以道德准则或者道德义务为基础。
为什么营销团队的成员们不愿意承认行为中的道德基础?与销售部关系更密切的是,这一问题是否会阻挠建立一个合乎道德的营销体系的工作?从长远来看,道德缄默使公司付出了以下的代价:造成了销售员道德健忘症、对道德的理解极度狭隘、对作为个人的销售经理产生了道德上的压力、无视道德陋习、道德规范的权威性降低。
这些影响都是非同小可的。任何一个想要认真实施其行为准则或合乎道德标准的销售部必须克服"道德缄默"问题。
也许有的销售经理会认为过多谈论道德问题被视为对整个公司的和谐有威胁,认为道德讨论具有侵犯性、对抗性,它导致循环往复的指责。
也有的销售经理认为有关道德的讨论会对效益产生威胁。认为"道德讨论采用的是让人分心的说教的方式(赞扬、指责、意识形态的),而且过于简单、呆板、软弱、不准确",并害怕对销售员说出具体的承诺、义务和权利,认为这会限制他们将来工作中的灵活性。最好的方式是使其保持模糊,在需要时随时能"改变规则"。
更有的销售经理认为道德讨论对自己"有权力和影响力"的形象是一种削弱。这是因为道德通常被认为"太深奥、太理想主义以致缺乏活力和影响"。
要在销售部建立道德规范,就应克服道德缄默产生的负面效应,同时消除它对销售团队的和谐、效率、销售经理自身的权力和影响力的威胁。此外,还需要强调道德讨论带来的利益。
当然,本文所阐述的尚未被销售经理们转换成一种固定、经过检验的方法。从积极的方面来看,这就意味着你可以想出比我想到的更有创造性的策略。从消极方面来讲,这也就是说你将是在没有航标的水里行船。衷心希望下面的一些提示能帮助你标出一条安全的航线。
篇3:销售培训:直效行销(DS)
直效行销(DS)
直效行销可以更为直接地与客户保持近距离的联系和接触,从而可以获得更为迅捷的客户意见反馈,这样更便于针对客户反馈调整策略和实施方针。房地产行销中的DS直效行销应该紧密围绕着"直效"来进行。所以,各类手段的采用应该力争可以产生直接的效果并缩短与客户之间的距离。
行销方式如下:
1、建立项目网站,进行网上互动行销,包括网上订
房;网上楼书浏览等。
2、采用伟业的客户网(散客)进行直销。
3、采用伟业的企业客户网进行便利直销。主要包括企业诸如:MOTOROLA、联想、方正、 希望、四通、紫光等。
4、为IT 企业举办专门的购房讲座和现场咨询活动。
5、在当代商城、双安商场内设立宣传品自取机或建立
接待处。
6、派出销售专员前往联想、希望、四通、方正、紫光
等中关村高科技企业进行非定期性购房推广宣传及
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