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艺术与创生有感

读《艺术与创生》有感

  只看书名《艺术与创生》,就感觉到这本书值得研读。因为当前我国的新艺术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艺术实践,怎么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艺术实践正是一线艺术教师必须去研究的探索的。再看其中的内容,观点鲜明,实例丰富,,论述详尽,论证有力,所列举的艺术实践项目有可操作性,对于艺术教师来说很实用。因此毫不犹豫地买下并开始翻阅,果然收益良多。

  本书的作者滕守尧是一位美学家,在艺术教育专业所任教的课程包括艺术教育基础、艺术认知、研究方法、艺术课程发展和多元文化艺术教育。在书中他通过把艺术理解为多样化的人类实践之广义研究,特别关注现有的艺术教育理论所遗漏和忽略的问题。全书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探讨古往今来的哲学与艺术教育的关系。第二部分在艺术的本质和价值的新思维方式上构建了艺术教育哲学。第三部分为艺术教学提出了一种新的艺术课程发展观。

  书中很多内容需经反复琢磨,才能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涵义。因此看了多次,可以说每一次看,都有不同的感受和收获。看过后,感觉到自己有些一直比较困惑的问题得到了解答,一些关于艺术教学的想法得到了验证。

1、何为艺术?

  对于从事艺术教育的教师来说,对艺术本身的理解必定影响其对职业的态度。一直以来人们对艺术本身都有各种各样的理解,而自己对于什么是艺术也存在着一些困惑。《艺术与创生》中明确地告诉我们:艺术制作和聆听是人类可获取的、独一无二的思维形式,是人类认识中最重要的、独一无二的资源。这种对艺术的理解本身也是有创新性的。

2、为什么艺术在学校教育中是必不可少的?

  常常思考,艺术教师存在的价值是什么,艺术在学校教育中是必不可少的吗?在看了这本书后,这种困惑也得到了合理的解释。在书中作者基于他对近期哲学与心理学研究的详细考查,逐步建立一个令人感兴趣的哲学基础,强有力地证实了艺术是人类生活中至关重要的、有动力的和实践性的追求之一,是个体和集体全面发展的根基,也是艺术教育实践的根基,并由此断定:对所有人来说,艺术在教育中占有中心地位。书中详尽的论述专门为激励、引导和支持在职和实习艺术教师而设计的。让人明确艺术教师这个职业的社会价值。

3、艺术如何创生?

  每次上课前都会选择教学内容,思考教学方法,设计艺术实践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总会有各种各样的困惑,当然也有思想的火花。在指导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方面,这本《艺术与创生》确实能够提供一些非常实用的内容,实例。书中构建了一种新的艺术教育理念,提出“课程作为实践”的观念,这是作为创造性思维的催化剂和构建个体哲学的催化剂,它为艺术教学中的“为什么、是什么和怎么样”提供了严密的反思。通过有说服力的综合讨论,为艺术教育者解释了应该如何去实现他们的要求。可以看到,作者勇于打破传统的艺术教育哲学,为表演、聆听、艺术素养、多元文化、创造性活动、自知自觉、课程发展等多方面的自然属性和意义提出了创造性的反思和透析,适用于处理艺术教育中的许多理论与实践问题。

  《艺术与创生》对于我来讲是一本有点深奥的哲学书,也是一本实用的工具书。为了进一步理解其中的涵义,为了学习借鉴,我会常常翻阅这本好书。

篇2:旅行的艺术读后感

境由心生——《旅行的艺术》读后感

  我常常陷入这样的疑问,旅游意义

  在于什么?我们千里迢迢从一个地方赶往另外一个地方所追寻的意义何在?这些年走过为数不多但也不太少的地方,但是却并未因此而感受到旅行之于我的独特意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跟旅行,一个是心灵,一个是身体,总要有一个在路上",一直对这样一句话充满疑问。阅读本书后,感到我们从旅行中获取的乐趣或许更多地取决于我们旅行时的心境,而不是目的地本身。当我们怀着谦卑的心态接近新的地方,对于所见所闻不带任何成见,那么即使是卧室也会成为你的旅行目的地。我们需要保持新鲜感,因为这样的敏感性会引领我们注意周遭更多的东西。

  最常见大众的记录旅行的方式无外乎包括留影、购买纪念品;稍微高深一点的会把这段美好短暂记录在脑海。读了这本书后,突然觉得,通过艺术表达可能也不失为一种好的记录旅行的方式,通过文字语言或绘画,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描绘呈现,从而让旅途中的一切美好的收获都长期驻留。而我们也会通过文字或绘画这种最原始的艺术去发现所需要呈现的风景,这样才会更加容易地发现它的特别和动人之处。

  《旅行的艺术》是阿兰·德波顿著,在《旅行的艺术》里向我们揭示了旅行的深层意义。他认为,旅行以及对旅行的研究可以加深人们对幸福的体验,而这种幸福,就是古希腊哲学家所说的“由理性支配的积极生活所带来的幸福”。这部书就像一场完美的旅程,教我们如何好奇、思考和观察,让我们重新对生命充满热情。旅行是什么,德波顿并不想急于提供答案,旅行为什么,德波顿似乎也不热心去考求。但,释卷之后,相信每个读者都会得到一种答案-这答案,既是思辨的,也是感性的,既酣畅淋漓,又难以言说,因为,它更像是一种情绪,令人沉醉而不自知翻开这本书,你踏上的将是一次异乎寻常的阅读旅程。深信德波顿无处不在的智慧和机智将影响甚至改变你对旅行的看法,并有可能改变你日后的旅行心态和旅行方式。

  “现时的生活正想是缠绕在一起的常常的胶卷,我们的回忆和期待值不过是选择其中的精彩图片”我们在旅行中,往往选择用相机代替我们自己去记录风景,人事,因此当相机拍完照片,我们便认为完成了这次旅行的意义与记录,忘记了旅行之中其实是需要用心去记录风景,用心去感受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

  “人类情绪受制于一种僵硬和不宽容的逻辑,若我们想像眼前的美景而已带给我们快乐,而忽略这种逻辑,那我们就错了。无论是赏心悦目的食物,还是实实在在的东西,我们从中获取幸福的关键似乎取决于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我们必须首先满足自己情感或心理上得一些更为重要的需求,诸如对理解、爱、宣泄和尊重的需求。”每次旅行,我们总是设想得如何的完美,却没有考虑过我们的身体适应能力,以为旅行之地必然如自己所想,因此造成了极度的反差而大感失望,其实旅行,景点一直都在那里,一向都如此美丽,只是看你喜欢与否,感受得到与否。

  “在任何地方,世纪的经历往往是,我们所想见到的总是在我们所能见到的现实场景中变得平庸和黯淡,因为我们焦虑将来而不能专注于现在,而且我们对于美的欣赏还受制与复杂的物质需要和心理需求”

  “在机场,最引人注目的东西莫过于机场大厅天花板下悬着的一排排电视机屏,上面显示着进出港的飞机航班的情况;这些显示屏,不曾有美感上得考量,放在整齐归一的罩盒里,屏上显示的文字板式呆板乏味,却能使人兴奋,出发想象力。”是啊,机场往往是一个令人遐想的地方,但是也是一个可以令人悲伤的地方,飞机的铉窗,映射了不一样的心情,或激动或悲伤,或纠结或喜悦,或痛苦或压抑,这片风景是爱是无奈,都如此而已。

  “旅行能催人思索。很少地方比在行进中得飞机、轮船和火车上更容易让人倾听到内心的声音。我们眼前的景观同我们脑子里肯呢过产生的想法之间存在某种奇妙的关联:宏阔的四考常常需要有壮阔的景观,而新的观点往往也就产生于陌生的所在。在流动景观的刺激下,那些原本容易停顿的内心求索可以不断深进。”“旅行的一个危险是,我们还没有积累和具备所需要的接受能力就迫不及待地去观光,而造成时机错误。正如缺乏一条链子将珠子串成项链一样,我们所接纳的新讯息变得毫无价值,并且散乱无章。”

  “那么,什么是旅行的心境?感受力或者是它最主要的特征。我们怀着谦卑的态度接近新的地方。对于什么是有趣的东西,我们不带任何成见。我们也许会让当地人感到不解因为我们在马路上或狭窄的街道上,欣赏那些他们认为有些奇怪的小细节。我们冒着被车撞到的危险是因为我们为一座政府建筑的屋顶或是刻在墙上的题字所吸引。我们发觉一件超市或是理发店不同寻常地迷人。我们用很长的时间思索着一份菜单的设计或者晚间新闻里主持人的服装。我们敏锐地感觉到被覆盖于现今之下的层层历史,并记笔记和拍照。”“独自旅行似乎有一个优点。我们对世界的看法通常在极大程度上收到我们周围人们的影响,我们调和自己的求知欲去满足别人的期待。他们或许已认定我们是怎样的人,因此我们不得不有意识地隐藏自己身上的某些东西。” 有人说人生就是一场孤独的旅行,没有人能陪你走到最后,有时候尝试一下一个人的旅行,定会收获很多所想所需,自己最真实的。

  旅行,不是简单的欣赏风景,是内心之旅,旅行是一门精彩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