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盘价格曲线设计控制
制定价格目标,控制价格曲线,将价格走势纳入计划和管理范围并与销售节奏有效结合,从而保证销售目标的实现。
1、价格曲线及其意义
什么是价格曲线?价格曲线是指价格的发展趋势或走势。在楼盘销售中,价格曲线是指一个楼盘从它开始内部认购到封盘的全过程的价格变动轨迹。
把握一个楼盘的价格曲线有下列几个意义:
1)为了制定阶段均价。楼盘营销前期,通过对市场价格水平的分析预测,大多数楼盘会作出一个价格趋势总判断,从而(来自:)得到一个曲线模型。因为曲线模型是由营销阶段/阶段性价位所构成,所以在一定的曲线模型下,阶段均价往往被规定在一定的幅度或范围之内。
2)制造上升空间。假设本楼盘目标市场将有某种向上的发展走势,可以估计本楼盘未来的价格水平,从而制造上升空间。符合买帐不卖跌的心理,有利于巩固老客户吸引新客户。
3)有效达到目标价格水平。设计和控制价格曲线,目的是为了有效达到目标价格水平。价格水平的预期目标是通过价格曲线描述的。通过对周边楼盘销售分析,可以发现什么类型的房型、朝向、层次的物业成交量大,然后假设市场条件未来仍将继续,后期推出的产品就会有一个更贴近市场价格建议了。
2、价格曲线的表现类型
常见的价格曲线的表现类型及特点可以归纳为:
上升型价格曲线:
可用低开高走或高开高走描述这种价格曲线。
采用低开高走的上升型走势,易于聚集人气,销售占主动,价格调整灵活,且价格上升也有空间,是一条理想的价格曲线,多数楼盘采用之。
而高开高走的上升型价格曲线,便于获取高额利润,但价格的直接调控余地少,有一定压力和风险。采用此种价格曲线,楼盘必具特色,比如有得天独厚的地段、景观、设计等优势,或具地标性,或与政治、经济、文化背景有特定关联等。
退台式价格曲线:
价格走势呈阶段性、阶梯式下降,多见于高开低走的价格趋势。这是较被动的价格曲线。
退台式的利弊是:便于资金回笼迅速,有利于促销措施的推出。但若价位偏离主力市场,则资金周转会相对缓慢,且楼盘形象难以提升。
U型价格曲线:
价格走势成U型,为高开低走,再循行于上的价格走势。多见于两头都推出最好单位的价格策略。U型的利弊是:便于获取最大的利润;高价未必高品质,但高品质必然需要高价支撑,因此容易形成先声夺人的气势,给人以楼盘高品质的展示;由于高开低走,到了底线后又创新高,与产品推出的节奏吻合,价格控制灵活。不利之处是:高开时,难以聚集人气;先高后低虽然迎合了中后期消费者,但无论如何,对前期消费者是非常不公平的,
对树立品牌有一定影响。
3、地产诸因子变量对价格曲线的影响
供给量:
许多楼盘是在摸索中不断找到适合自己楼盘的价格,但内在的供求关系是决定价格的主要因素。片区的总供给直接影响价格(来自:)曲线的走势,尤其是同类同质楼盘供应量趋多,或在时间上同步上市,不仅在价位点上,尤其在走势上将会有一定压力。不过在一定时期内,供给量是可度量的、可预见的,因而也是可把握的。所以多数楼盘在做价格曲线设计时,会结合所供应的产品类型做一些细分,从而在价格上会做出适当调整。比如,当周边市场上供应的某类户型见少时,该类产品的价格可能调高;而见多的产品类型,其价格可能调低,但其均价会在该片区的一个总的区域价上进行微调。
有效供求:
在竞争市场上,有效需求量随着价格上升而减少,随着价格下降而增加。不同产品的有效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用经济学术语说,就是需求价格弹性不同。如果一种产品的有效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大(价格弹性大于1),适当降低价格将使总收入增加;如果一种产品的有效需求量对价格变动反应小(价格弹性小于1),降低价格将使总收入下降。
对手价格:
无论是以攫取高额利润还是以快速回笼资金为主要目标,我们在为楼盘确定价格时通常不得不需考虑的一个因素,那就是竞争对手们的价格情况。竞争对手提供的物业与价格如何,本楼盘与竞争对手的物业差异化如何,调整各项价格变数后消费者将愿意以何种价格接受本楼盘,等等,这有时就成了确定本楼盘最终具体价格的重要依据。
销售势能:
"势能"原本是物理学中的概念,指物体因处于一定高度而具备的能量。销售势能指消费者对其所购买的商品所感觉到的心理价格与实际价格之间的差距。消费群心理价格比实际价格高得越多,由此引发的销售势能就越大,销售速度与销售数量都会得到很大的提升。反过来,销售势能越大,价格曲线走好的余地越大。
营销策略:
在形形色色的营销策略中,利用楼盘本身的条件,结合消费者的心理定价作组合,并根据销售进程的变化巧妙地对价格进行调整,这样的营销策略杀伤力较强。所以营销策略影响着价格曲线的方向。
销售周期:
一个楼盘的销售时间越长,意味着营销成本越高,因此合理确定销售周期对价格影响巨大。
4、价格曲线的节奏控制及维护
1)销售进度计划
一个良好的符合实际的销售进度计划是实现价格目标,使价格曲线平滑运行的强有力基础和保障。价格策略的制定,以及价格曲线的运行完 全建立在销售节奏控制上,二者又是相互配合的。其中价格曲线平滑与否,是制定销售节奏计划的重要参数。在预热期、内部认购期、公开发售期、强销期以及尾盘的销售进度中,一个价格的执行长度规定了在各个不同时期的价格曲线的不同表现。因此价格执行长度是曲线节奏的特性之一。它的控制点就是在哪些销售阶段执行哪些价格,这就是说,不同的价格曲线节奏可以产生出不同的销售景象。
2)价格目标计划
归根结底,控制价格曲线就是为了达到价格目标。
在设定好的价格曲线条件下,无论价格调升,抑或调低,总是在可控的价格调幅内进行,都跟价格目标有关。因此,在什么阶段执行什么价位点,也就是说,调高或调低的幅度,就成了价格节奏的另一个控制点。为了保证利润目标的实现,首先要确定价格目标;在一定的价格目标下设计好曲线类型和阶段均价;然后测算曲线变动的幅度。凡事则预,价格目标的实现就能游刃有余。
价格测试:
价格试探是指在预热期或者内部认购期,用价格提前预定测探需求及其它市场情况的技术手段。在开盘前先采取提前预定的做法,了解楼盘价格制定策略是否科学,可以给项目带来预期的利益保障。
如果认购过于踊跃,不可大喜过望,这也许说明价格过低,这时有必要平衡一下价格。如果认购问津多下定少,这说明楼盘价格偏高,这时应适当调整价位或将项目性价比进行更优的改进。
可见价格试探对于价格曲线的控制及维护,起到了一个监测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价格试探既是手段又表现为过程,是一个用探测技术手段对价位进行控制与维护的过程。
稳健性原则:
这是一个会计原则,是指为规避风险,对于或有收益不计入损益,或有风险纳入损益的管理方式,从而提高持续运作的稳健性。
在制定价格目标时,不可贪大。价格曲线的制定本身是企业和产品适应市场的一个过程。
因此,各阶段均价和总体均价宜取中间值,撇开乐观估计值和悲观估计值。合理运用价格策略和销售节奏控制,推动价格曲线向有利于企业实现更高利益方向运行。
篇2:房地产项目价格定位分析
房地产项目价格定位分析概述
在市场环境下开发商怎样为商品房定价才属合理,是根据商品房建设成本加计划利润的成本导向定价较好,还是视市场供求关系的需求导向定价为佳?下文对此作一些分析。
一、认识房地产价格的真实面目
房地产价格与一般物价既有共同之处,也有不同的地方。其共同之处是:首先都是价格,都用货币表示;其次是都有波动,受供求等因素的影响;第三,按质论价;优质高价,劣质低价。而房地产价格与一般物价相比,更表现出房地产价格不同的特征:
第一,房地产价格既可表示为交换代价的价格,同时也可表示为使用和收益代价的租金(房地产价格VS租金=本金VS利息)。
其实,租金能较准确地反映商品房实际价格,因为真正需要房地产商品的人,是租用房地产的人,是他们看中了房地产商品的使用价值,而购买者则不一定真正使用,他可能是作为一种投资去购买商品房,用于保值、升值,他看中的是房地产商品所具有的收益性,房地产的价值最终是体现在使用者身上。
第二,房地产价格实质上是关于房地产权利利益的价格。房地产自然地理位置不可移动,可以转移的并非房地产实物本身,而是有关该房地产的所有权、使用权。
第三,房地产价格是在长期考虑下形成的。一宗房地产通常与周围其他宗房地产构成某一地区,这个地区并非固定不变的,尤其是社会经济位置经常在不断变化,所以房地产价格是在考虑该房产过去如何使用,将来能作何种使用,总结这些考虑结果后才能形成房地产的今日价格。
第四,房地产的现实价格一般随着交易的必要而个别形成,交易主体之间的个别因素容易起作用。这是由于不可移动性、数量固定性、个别性等土地的自然属性,使房地产不同于一般物品。没有一个统一价格,或指导价格,交易主体会根据房地产的自身条件,供求状况而接受不同的价格。
房地产价格的结构包括生产成本、销售成本、利润和税金等项目(略)。
二、制定房地产价格合理的定价目标
首先,对每一个开发商来讲,追求最大利润是自然的,这便是定价目标。不少开发商往往会将价格尽量定高以获取高额利润,这在90年代初卖方市场下,可能是行得通的。如今在市场日益成熟的情况下,价格的高企只是开发商一厢情愿而已。事实上,追求最大利润并不等于定高价格,而是追求企业长期目标的最大利润,高价带来的高额利润只是短期的,逐渐会受到消费者的不满而拒绝购买,反而让竞争者争得市场。以低价入市争取顾客,拥有消费者,才能给企业带来长远的利润。
房地产价格始终是购房者、开发商以及竞争同行最敏感的问题。当同地区有多个楼盘参与销售竞争时,在楼盘素质相近的情况下,价格较低者往往能取得良好的销售成绩。在定价之前,作为开发商应仔细研究同区竞争对手的定价和有关楼宇设计、施工质量、建筑材料、销售手段等方面资料,以制定具有竞争力的价格。一般可以同地区同类房屋市场占有率最高的楼盘价格为基础价格,考虑自身位置、设计、技术水平、配套设施等不可或缺的因素,或以高或低于竞争者的价格出售,如高于基础价格,必须具备超过竞争者的有利条件,使顾客愿意支付较高的价格。
以取得最大利润作为定价目标,是个抽象的数字,是大前提。如果要将目标具体化,也可将投资利润率作为定价目标。即在总体投资基础上加上事先确定的投资利润率,计算出售楼的价格。但是投资利润率为多少才合理呢?在房地产热火朝天的90年代初,房地产市场的投资收益率可高达40%。当市场趋于成熟和规范以后,房地产的平均利润仍可能高于社会平均利润,以高风险、高回报为特征的房地产平均利润将可在10%到20%之间。
三、房地产价格的合理定位
现房地产定价通用的定价方法有成本导向法和需求导向法。
成本导向,顾名思义是以总成本为中心来制定价格。
即:价格=成本+利润+税金(其中利润可用销售利润率计算也可用投资利润率计算)
成本导向法紧紧围绕着开发商的利润目标,有利于最大限度地控制成本,而目标利润也可根据目前房地产业平均利润率,视自己项目的规模、设计、套型、环境、施工质量等因素相应制定合理的目标利润,这种方法无疑是比较简便。但由于开发商取得地块的途径不同,经营管理水平不同,同等楼宇成本的差异也比较大,如果仅以自己的目标成本加目标利润制定价格,这个价格未免是一厢情愿,市场是不管你成本,不管你利润的,市场能接受的价格才是合理的价格,只有接受你的价格你的房子才能卖出去。况且如果市场能接受的价格高于原来目标成本加目标利润制定的价格,使你能多赚钱,那么何乐而不为呢?
归根到底,与许多产品一样,房地产价格主要是取决于市场供求关系。以需求导向法定价是目前较多开发商使用的较科学合理的方法。
需求导向定价法
需求导向定价法是依据买方对产品价值的理解和需求强度来定价,不是依据卖方的成本定价。是根据消费者的价格观念,以较好的房屋设计、完善的配套设施、美丽的庭园、优质服务等条件来影响消费者的购买行动。根据不同地区的房地产市场、不同的时间、不同地点离市区中心远近程度、繁华程度、交通条件等适当定下不同价钱。
要根据市场的供求关系定价,便要了解房地产所处的环境中各种因素是怎样影响供求关系,从而影响定价,熟练分析了这些因素对合理定价取得最大利润很有帮助。
在这些因素里当然以供求关系为主要影响因素。供给和需求是价格水平形成的两个最终因素,其他一切因素要么通过影响供给,要么通过影响需求来影响价格。
供求关系因素;房地产的价格一般来说也是由供给和需求决定的,与需求成正相关,与供给成负相关。房地产的供求状况可分为如下4种类型:
1)全国房地产总的供求状况;
2)本地区房地产的供求状况;
3)全国本类房地产的供求状况;
4)本地区本类房地产的供求状况。
还有影响房地产价格的其他因素:
经济因素:包含物价、土地价格、利率、货币供应量、经济增长率等内容。物价和土地价格上涨会造成价格上涨,房地产原料上涨,商品房价格也会上涨。银行利率提高会减少买方市场,利率降低刺激购房。货币供应量增加时,其代表的土地价格相对减少,即提高价格。经济增长使购买力加强,房地产价格上涨。
社会因素:人口因素的影响表现为人口增长率或人口集中地区,对房地产的需求增加,房价自然提高;家庭结构可影响购房目的、购买力;福利性实物分房的停止,住房公积金贷款、微利房的推出等均能提高购房需求。
行政及法律因素:比如产业政策和产业结构直接影响经济发展,失业率高房子当然很难卖掉。
自身因素:所谓自身条件,是指那些反映房地产本身的自然物理性状况的因素。这些因素如下:
1、位置:房地产价格与位置优劣成正相关。一般来说,商业房地产的位置优劣,主要看周围环境状况、安宁程度、交通是否方便,以及与市场中心的远近。
2、地质:地质条件对地价的影响很大,地价与地质条件成正相关。地质条件的好坏决定着建设费用的大小。
3、土地面积:规模大的住宅区,封闭式物业管理,完善的配套设施,大面积的花园总能令消费者对楼盘满意,增进需求。
4、日照朝向、采光、通风、风向等。
5、建筑物的外观:建筑样式、风格和色调。凡建筑物外观新颖、优美,可以给人们舒适的感受,价格就高;反之,单调、呆板,很难引起人们强烈的享受欲望,甚至令人压抑、厌恶,价格就低。
6、心理因素:当经济大环境暂时不佳,前景不明朗时,购房者持币观望。随着楼市的逐步成熟,购房者已不再是盲目跟风的一族,而且各种渠道涌进的信息均可提高他们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分析过各种影响因素后,价格的定位是讲究技巧的。具体来说,一般先行设置内部认购时期的价格,目的是摸清楼盘由价格表现的各项条件的市场接受程度。内部认购价可根据成本加成法,并参照附近地区楼盘价,以较低为好。如果市场表现踊跃,可在公开发售时作向上调整,幅度不可太大。如果市场表现冷淡,表明内部认购价格定高了,可以采取提高装修标准,或增加提供优质服务,或送管理费及其他附加费等措施吸引客户,争取公开发售成功。总之应使楼盘开售后,价格只升不跌,给予客户信心,使潜在客户受到刺激,产生购买的欲望。
篇3:商品房价格定位分析概述
商品房价格定位分析概述
在市场环境下开发商怎样为商品房定价才属合理,是根据商品房建设成本加计划利润的成本导向定价较好,还是视市场供求关系的需求导向定价为佳?下文对此作一些分析。
一、认识房地产价格的真实面目
房地产价格与一般物价既有共同之处,也有不同的地方。其共同之处是:首先都是价格,都用货币表示;其次是都有波动,受供求等因素的影响;第三,按质论价;优质高价,劣质低价。而房地产价格与一般物价相比,更表现出房地产价格不同的特征:
第一,房地产价格既可表示为交换代价的价格,同时也可表示为使用和收益代价的租金(房地产价格VS租金=本金VS利息)。
其实,租金能较准确地反映商品房实际价格,因为真正需要房地产商品的人,是租用房地产的人,是他们看中了房地产商品的使用价值,而购买者则不一定真正使用,他可能是作为一种投资去购买商品房,用于保值、升值,他看中的是房地产商品所具有的收益性,房地产的价值最终是体现在使用者身上。
第二,房地产价格实质上是关于房地产权利利益的价格。房地产自然地理位置不可移动,可以转移的并非房地产实物本身,而是有关该房地产的所有权、使用权。
第三,房地产价格是在长期考虑下形成的。一宗房地产通常与周围其他宗房地产构成某一地区,这个地区并非固定不变的,尤其是社会经济位置经常在不断变化,所以房地产价格是在考虑该房产过去如何使用,将来能作何种使用,总结这些考虑结果后才能形成房地产的今日价格。
第四,房地产的现实价格一般随着交易的必要而个别形成,交易主体之间的个别因素容易起作用。这是由于不可移动性、数量固定性、个别性等土地的自然属性,使房地产不同于一般物品。没有一个统一价格,或指导价格,交易主体会根据房地产的自身条件,供求状况而接受不同的价格。
房地产价格的结构包括生产成本、销售成本、利润和税金等项目(略)。
二、制定房地产价格合理的定价目标
首先,对每一个开发商来讲,追求最大利润是自然的,这便是定价目标。不少开发商往往会将价格尽量定高以获取高额利润,这在90年代初卖方市场下,可能是行得通的。如今在市场日益成熟的情况下,价格的高企只是开发商一厢情愿而已。事实上,追求最大利润并不等于定高价格,而是追求企业长期目标的最大利润,高价带来的高额利润只是短期的,逐渐会受到消费者的不满而拒绝购买,反而让竞争者争得市场。以低价入市争取顾客,拥有消费者,才能给企业带来长远的利润。
房地产价格始终是购房者、开发商以及竞争同行最敏感的问题。当同地区有多个楼盘参与销售竞争时,在楼盘素质相近的情况下,价格较低者往往能取得良好的销售成绩。在定价之前,作为开发商应仔细研究同区竞争对手的定价和有关楼宇设计、施工质量、建筑材料、销售手段等方面资料,以制定具有竞争力的价格。一般可以同地区同类房屋市场占有率最高的楼盘价格为基础价格,考虑自身位置、设计、技术水平、配套设施等不可或缺的因素,或以高或低于竞争者的价格出售,如高于基础价格,必须具备超过竞争者的有利条件,使顾客愿意支付较高的价格。
以取得最大利润作为定价目标,是个抽象的数字,是大前提。如果要将目标具体化,也可将投资利润率作为定价目标。即在总体投资基础上加上事先确定的投资利润率,计算出售楼的价格。但是投资利润率为多少才合理呢?在房地产热火朝天的90年代初,房地产市场的投资收益率可高达40%。当市场趋于成熟和规范以后,房地产的平均
利润仍可能高于社会平均利润,以高风险、高回报为特征的房地产平均利润将可在10%到20%之间。
三、房地产价格的合理定位
现房地产定价通用的定价方法有成本导向法和需求导向法。
成本导向,顾名思义是以总成本为中心来制定价格。
即:价格=成本+利润+税金(其中利润可用销售利润率计算也可用投资利润率计算)
成本导向法紧紧围绕着开发商的利润目标,有利于最大限度地控制成本,而目标利润也可根据目前房地产业平均利润率,视自己项目的规模、设计、套型、环境、施工质量等因素相应制定合理的目标利润,这种方法无疑是比较简便。但由于开发商取得地块的途径不同,经营管理水平不同,同等楼宇成本的差异也比较大,如果仅以自己的目标成本加目标利润制定价格,这个价格未免是一厢情愿,市场是不管你成本,不管你利润的,市场能接受的价格才是合理的价格,只有接受你的价格你的房子才能卖出去。况且如果市场能接受的价格高于原来目标成本加目标利润制定的价格,使你能多赚钱,那么何乐而不为呢?
归根到底,与许多产品一样,房地产价格主要是取决于市场供求关系。以需求导向法定价是目前较多开发商使用的较科学合理的方法。
需求导向定价法
需求导向定价法是依据买方对产品价值的理解和需求强度来定价,不是依据卖方的成本定价。是根据消费者的价格观念,以较好的房屋设计、完善的配套设施、美丽的庭园、优质服务等条件来影响消费者的购买行动。根据不同地区的房地产市场、不同的时间、不同地点离市区中心远近程度、繁华程度、交通条件等适当定下不同价钱。
要根据市场的供求关系定价,便要了解房地产所处的环境中各种因素是怎样影响供求关系,从而影响定价,熟练分析了这些因素对合理定价取得最大利润很有帮助。
在这些因素里当然以供求关系为主要影响因素。供给和需求是价格水平形成的两个最终因素,其他一切因素要么通过影响供给,要么通过影响需求来影响价格。
供求关系因素;房地产的价格一般来说也是由供给和需求决定的,与需求成正相关,与供给成负相关。房地产的供求状况可分为如下4种类型:
1)全国房地产总的供求状况;
2)本地区房地产的供求状况;
3)全国本类房地产的供求状况;
4)本地区本类房地产的供求状况。
还有影响房地产价格的其他因素:
经济因素:包含物价、土地价格、利率、货币供应量、经济增长率等内容。物价和土地价格上涨会造成价格上涨,房地产原料上涨,商品房价格也会上涨。银行利率提高会减少买方市场,利率降低刺激购房。货币供应量增加时,其代表的土地价格相对减少,即提高价格。经济增长使购买力加强,房地产价格上涨。
社会因素:人口因素的影响表现为人口增长率或人口集中地区,对房地产的需求增加,房价自然提高;家庭结构可影响购房目的、购买力;福利性实物分房的停止,住房公积金贷款、微利房的推出等均能提高购房需求。
行政及法律因素:比如产业政策和产业结构直接影响经济发展,失业率高房子当然很难卖掉。
自身因素:所谓自身条件,是指那些反映房地产本身的自然物理性状况的因素。这些因素如下:
1、位置:房地产价格与位置优劣成正相关。一般来说,商业房地产的位置优劣,主要看周围环境状况、安宁程度、交通是否方便,以及与市场中心的远近。
2、地质:地质条件对地价的影响很大,地价与地质条件成正相关。地质条件的好坏决定着建设费用的大小。
3、土地面积:规模大的住宅区,封闭式物业管理,完善的配套设施,大面积的花园总能令消费者对楼盘满意,增进需求。
4、日照朝向、采光、通风、风向等。
5、建筑物的外观:建筑样式、风格和色调。凡建筑物外观新颖、优美,可以给人们舒适的感受,价格就高;反之,单调、呆板,很难引起人们强烈的享受欲望,甚至令人压抑、厌恶,价格就低。
6、心理因素:当经济大环境暂时不佳,前景不明朗时,购房者持币观望。随着楼市的逐步成熟,购房者已不再是盲目跟风的一族,而且各种渠道涌进的信息均可提高他们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分析过各种影响因素后,价格的定位是讲究技巧的。具体来说,一般先行设置内部认购时期的价格,目的是摸清楼盘由价格表现的各项条件的市场接受程度。内部认购价可根据成本加成法,并参照附近地区楼盘价,以较低为好。如果市场表现踊跃,可在公开发售时作向上调整,幅度不可太大。如果市场表现冷淡,表明内部认购价格定高了,可以采取提高装修标准,或增加提供优质服务,或送管理费及其他附加费等措施吸引客户,争取公开发售成功。总之应使楼盘开售后,价格只升不跌,给予客户信心,使潜在客户受到刺激,产生购买的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