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力课程:张伯伦上校和皮吉特少将,葛底斯堡战役

  张伯伦上校和皮吉特少将,葛底斯堡战役

  在1863年的葛底斯堡战役中,北军上校约书亚·张伯伦驻守着小圆顶,而南方联盟少将乔治·皮吉特则猛攻小坟岭(Cemetery Ridge)。没有什么能比这个战役更好地阐明了如何平衡风险和收益。我们将看到,张伯伦的坚守使得北军战线免于崩溃,而皮吉特悲剧性的猛攻则常常被历史学家们戏称为"南部联盟最大的水漂"--这可是南部联盟能威胁北部联邦的最后一次机会啊!

  张伯伦上校

  在葛底斯堡战役中,张伯伦上校率领着第20缅因军团(20th Maine Regiment)守护着联邦军的最左侧。尽管,他们在人数上远少于进攻的南部联盟军且相对缺乏经验,但他们还是在1863年6月2日打退了敌人的几次进攻,并将出现在联邦军侧翼的敌人阻于一个多岩的小山(即小圆顶)。这座小山对于联军防线来说就像主心骨一样,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位置。若南部联盟军攻占了这座小山,则可以长驱直入暴露无遗的联邦军侧翼。由此,失去这座小山对联邦军来说无异于一场灾难。

  到了7月2日的下午,第20缅因军团伤亡惨重,而且弹药也开始不足了。此时,张伯伦预计南部联盟军还将发动下一次进攻,于是毅然下令"停火,上刺刀",并且在最危急的时刻,他下达了全军冲锋的命令。他那些士气高涨的战士们排成一条线,如下山猛虎一般冲向了正在逼进的南部联盟军。张伯伦的这个大胆的计划押上了他所有的部队,而且伤亡也相当之大--伤亡人数占冲锋前全团人数的三分之一。但是,正是因为第20缅因军团的这一英勇行为,粉碎了南部盟军的进攻,并促使战场态势向有利于北部联邦军这一面发展。

  皮吉特少将

  7月3日的大战前夕,罗伯特·李将军( Robert E Lee)被前两日攻击北部联邦军未果所激怒了。因此,他拟定了一个野心勃勃的计划,即令皮吉特少将的部队穿越一个开阔地带,去进攻北部联邦军防线的中心--位于开阔地带的高点的小坟岭。很多南部联盟的将领们认为这个计划无异于自杀。皮吉特的顶头上司,詹姆斯·朗斯特里特(James Longstreet)将军曾这样请求李将军:"将军,我一生都是一个士兵。我和士兵一起作战,从双人组合,到班,到连,到团,到师,再到军,都是如此。我非常清楚士兵们什么做得到,什么做不到。在我看来,没有1.5万名士兵,没法拿下那个阵地。"

  7月3日,李将军不顾朗斯特里特将军的疑虑,在缺乏一个能令皮吉特少将成功的可靠计划的情况下,下令发动攻击。下午一点,皮吉特率领他的部队开始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冲锋。由于在冲锋时完全暴露在开阔的草地上,皮吉特的部队必须得面对来自四面八方的猛烈炮火,一个一个地倒在了无情的炮火和狙击枪下。两个小时过去了,皮吉特不得不下令撤退,将部队撤回到山脚,并向李将军报告--部队人数比进攻前锐减一万。在这个战斗之后不久,李将军把这个灾难全部归咎于自己:"不,皮吉特将军,这是我的战斗,也应该由我承担全部责任。"这场残酷的厮杀使得李将军损失了三分之一的部队,也无法再次进攻北军,不得不撤回梅森-迪克森线(Mason Dixon, 译者注:传统的美国南北分界线)的一侧,从此再也无力进犯北部联邦了。

  领导力课程

  张伯伦做出的"上刺刀"这一决定,极好地诠释了什么是明智的风险收益平衡(risk reward trade off)。这一决定的风险可能使他会损失大部分(如果不是全部的话)现有兵力,而收益则是打退了敌军对战略要地的进犯,使北部联邦军的战略侧翼不致空门大开。北部联邦军的防线全赖于小圆顶才得以维系,所幸,张伯伦被围困的部队最后还是力挽狂澜,扭转了战局。

  而恰恰相反,即使皮吉特完成了那个"不可能的任务",拿下了小坟岭,南部联盟军的位置也决定了他们不能在庞大的北军再度形成合围之前,充分利用刚打开的缺口。李将军和皮吉特少将所冒的风险与可能取得的收益是不对等的。因此,李将军如此甘冒风险让人着实不解(冒着极有可能损失全师的巨大风险去争取微小的收益),但无论如何,这的确很清晰地说明了不明智的风险收益平衡将会导致什么样的惨剧。同时,皮吉特的士兵纷纷倒在了冲往北部联邦军防线的不归路上,也充分说明了不会打破战略僵局有多么悲惨。

篇2:《校长领导力的修炼》读后感

  《校长领导力的修炼》读后感

  z将军小学

  我们都知道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教师和学生,一位好的校长,带领一批好的教师就能办出一所好的学校。为什么我会选这本书来读呢?借用拿破仑说过的一句名言“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同样是不是可以这么说呢,不想当校长的教师不是好教师呢!当然不是真的想去当校长,而是站在校长的角度去看待学校的大大小小的事情,营造出好的学校精神,营造师生的精神家园,这是我的追求,我相信这也是千千万万名教师的追求。

  这本《校长领导力修炼.》告诉了我什么是领导力,以前对于领导力的理解就仅在于能够使别人无条件的听从,但读了这本书,似乎我的理解是这么的愚蠢。作为一名有出色领导力的校长应该具有不同的的能力,能够驾驭、引领、发展学校的综合素质,校长领导力既是一种沟通、协调、凝聚的能力,也是一种敏锐地发现问题、诊断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的能力;既是决策、策划、涉及学校发展的能力,也是一种组织支配的能力,既是驾驭、调节权利因素与非权力因素、正式影响力和非正式影响力的能力。

  这本书主要是从教育境界、思想引领、教育智慧、团队合作、经营管理、引领课程改革、管理风格与艺术、学习领悟、学校管理创新等方面阐述了校长十个方面的领导力的修炼问题,让我深深的感悟到作为校长的责任之大和所具备强大的能力,不是没有经验,没有学识,没有智慧的人可以胜任的,也让我佩服那些具有高超领导力的校长们所具有的风范。

  从这本书中我还体会到了学校精神的重要性。学校精神是在学校办学与改革实践中孕育和激发出来,反映学校发展的方向,引领学校前进的趋势,为学校成员普遍认同和接受的思想观念、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和价值方向,它是学校独特的气质、思想风貌和文化底蕴与氛围的综合体现。就像武术的精神是精、气、神,同样学校精神是学校的精、气、神,渗透在学校的各个方方面面的工作之中,渗透在课程改革、课堂教学、队伍建设、学生发展及学校管理等各项工作中。学校精神不是虚无缥缈的东西,而是实实在在体现在学校教育行为、教学行为、管理行为等各方面。学校精神是学校最宝贵的财富。

  学校精神赋予学校文化以灵魂,使之成为学校文化的主心骨;学校精神赋予学校发展永不枯竭的源泉和活力,引领学校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持续发展;学校精神赋予校长和师生员工以思想支柱,使学校充满生机与活力。从中我们不难发现学校精神在学校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所以塑造学校精神,营造师生的精神家园,是我们广大校长和教师共同的追求。

  通过这本书,我知道了校长领导力的修炼是如此艰辛啊,不仅要修炼境界力、道德力、思想力、智慧力、教学指导力还要修炼合作力、经营力、钝感力、学习力、创新力,重重修炼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校长,这是我们以后要学校的同时也是我们在以后教学过程中的追求。书中还提到:要做一名成功的校长要有鲜明独特的个性,既不重复别人,也不重复自己,我要做一名成功的教师,既不重复别人,也不重复自己。

篇3:领导力和团队素质提升拓展训练感想和体会

  关于团队素质提升的心得体会

  刚刚跨入20**年,我也有幸参加了公司举办的“领导力和团队素质提升拓展训练”,总的来讲感悟颇深,受益匪浅,本人有以下几点感想和体会,愿与大家共享一些心得体会:

  一、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责任心的同时,还要加强自身与团队成员的协调配合。

  联系到工作中,我们班子中的项目经理、责任工、施工员、材料员、质量员和安全员等岗位成员,必须团结一致、加强沟通、分工协作,方能更快更好地实现合同中的各个目标。只顾自己单打独斗,不与他人沟通不行;只挑剔别人工作,不顾自己工作与别人的衔接点,欲速则不达,甚至导致目标无法实现。

  二、当目标无法实现时,团队领导要有能力承担100%的责任,失职失误者要有勇气承担100%的责任,全体成员要胸怀宽广,坦然接受现实。

  通过“领导风采”这一活动,我们亲身感受到了团队领导的管理和组织的重要,团队成员精心与涣散的不同结果,以及个体失误给团队造成巨大损失的后果。由此我自然联想到我们某一次质量事故的后果和事故处理简直就是这一游戏的真实验证。倘若事前有关人员能看清自我、重视自我、明确自我在团队中的作用,大概令人痛心的事故就不至于出现。毕竟事已发生,我们必须100%面对,才能有所感悟,提高认识,落实责任,减少和杜绝此类事故发生。

  三、优秀的团队是建立在“共赢”基础上的“赢家”。

  通过“红黑游戏”和“冲破集中营”的训练,逐步感悟到竟争的规则原来也不是绝对的,只不过是玩家赢局心切,置自己的思维相对静止不动罢了。越过“决胜负”这一表面目标后,我们应看到双方或几方的共同利益,即“共赢”前景;相反,只能是“全输”、“全死”,甚至全队会“死”在某一个细节上。由此我想到在我们所服务的许多项目上,若通过我们的努力替业主做些有利于其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的事,最终也会使我们受益,比如协助业主优化设计方案,节能降耗,降低开发成本,我们也可从中盈利;同行竞标,应建立在有序的市场上,无原则的压价、报价,最终会使大冢都输,我们在这方面的教训有的是;我们使用劳务或分包队伍,若不考虑对方利益,一味克扣,高压管理,不创造良好的合作条件时,也会适得其反,影响整体利益。

  四、本次称为“拓展训练”的培训形式本身也使我们开阔眼界,深受启发。

  本次培训通过游戏、说教、会场渲染等一些形式,将抽象的理论比较生动、形象地描述出来,将浅显的观点具体、系统地表达出来,更富有感召力和震撼力。我觉得我们以后的技术业务培训尽管不能完全照搬,但肯定会有我们所能借鉴的地方。而且,拓展培训本身也是在创造和培养团队的学习精神,也是在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应将此种活动进一步延伸和扩大,不仅仅停留在中高层管理者的范围内,若此,培训效果将会更加有效,愿以本次活动为契机,使E这个大团队和内部各级团队的素质得到有效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