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住宅设计精益求精

  日本住宅设计的精益求精

  日本人对细节的精益求精,让日本在住宅设计上更加以人为本,同时,他们已不再局限于住宅本身,而是将格局放大至环境、人与住宅的共生,这才是最值得中国房企学习的!

一、着眼人与环境、住宅的和谐共生

  1. 住宅与环境共生

  共生住宅:所有的能源供应,污水、垃圾处理均在社区内解决。

  (1)太阳能发电,在独户住宅中大量使用;

  (2)垃圾分类、回收

  (3)节能、生态住宅

  (4)雨水回收利用

  2.一生的住宅,成长的住宅

  因每层均有40公分的架空层,用于埋设所有管道,随处都有接口。

  开发商仅提供住房框架,室内空间可任意组装搭配,洗手间、浴室、厨房的位置楼上楼下可以完全不同,可以随意重新设计房间的间隔(包括厨房和卫生间)。

  从9个有14种式样的单体中选择,自由组合为自家独创的储藏方式。

  随着将来家庭构造的变化,可以组装改变、移动

  3.智慧居住空间发展

  日本开发商的居住理念一直致力于重视以“儿童起居室”、“家庭写字台”等原创方案及“友谊”为主题的菜单方案等育子及家人相互接触、交流的产品开发。

  当前,中学升学率、高考上榜率等问题呈直线上升,所以当下的孩子们所需要的是“思考能力”。今后将通过与人的接触,从“读”“写”向“探究”、“交流”、“表现”发展。

  聪明孩子的启示

  父母的教育方针向来是给孩子一个“单独房间”,让其认真学习。但是,父母和孩子的缺乏交流与近来出现的“旷课”、“闭居”等社会问题有着很大关系。我们在过去的6年里对着名私立中学的孩子的家庭环境和房间布局进行了独家调查,结果表明:实际上优秀的孩子并不是在自己房间里学习,而是在起居室等能与家人的交流的场所学习。

  4.厨房

  因为有小孩,希望不使用明火;

  不希望洗碗机事后安装,希望营造各个细节都舒适的居住空间;

  5.卫生间

  日本住宅的卫生间多为三分离式,也就是洗浴、洗面、厕所这三者都各处一室。均拥有专用的空间,互不干扰。

  因为日本人特别喜欢热水澡,一般家庭都会有较大面积的浴室;

  洗面室有的也会配备洗衣机专用空间,预留上下水;厕所部分,有的会设置迷你洗手盆。

  分离式卫生间,只有浴室设地漏

  地漏十分讲究:

  1.成功堵截浴室最易造成堵塞的头发

  2.容易取出清洗

  3.覆盖同地面材料的封板,保持美观;

  6.收纳、洗衣

  转角空间利用

  在日本节约、使用的价值感深入每个人的骨髓。

  在中国这种转角空间往往会处理成转角凸窗,视线开阔敞亮而在日本往往利用转角空间作出一个小小的书房空间。

二、外表朴素,内在的人性关怀

  日本的居住空间狭小,人体舒适度大为降低。为改变这种不利,除了将空间精细化利用满足基本需求外,日本在住宅设计中极尽所能,探索最为合理和科学的人体工学尺度,以获得人性化最舒适的感受和使用的便利性。

  日本大型的住宅开发商/制造商,均设有专门的研究机构,这些研究机构附设住宅展示场向客户开放,通过体验式的参观了解住宅内在的各个细节设计及蕴含的住宅科技。

  比如穿上特殊的鞋,绑上绑腿,瞬间进入老年,来体会一下腿脚不便的老年人的生活吧!

  还有诸如:浴缸的高度多高才合适?马桶蹲位侧的扶手高度应该怎么设置?轮椅的通行宽度及适合的开门方式?门、抽屉把手的形式等等,一切的细节只有通过细心的体验才能找出最恰当的答案。

  1.住户走廊无障碍设计:

  (1)入户门口的扶手

  (2)走廊里的扶手

  (3)走道的地毯,最大程度的减少声音干扰

  2.老年住宅设计

  年纪大了,洗澡也是件不容易完成的事情。这款淋浴产品,人性化的解决了这一困难

  年纪大了行动不便,住宅设计根据各种辅助设施的人体工学为基础尺度,设计最适合的住在产品。

  3.健康住宅

  4.主妇的厨房天地

  厨房空间开放,与其他生活空间融为一体,家人和孩子的活动一览无余。主妇可以一边做饭一边闲聊,既打破了煮饭的单调,又促进了与家人的交流。

  5.人性化狗洞

  这是为热爱宠物的人士设计的住宅,不仅体现对人的关怀,更将这份关怀延伸到小猫、小狗。

  卧室门上设有为宠物进出的洞口。洞口上设开关锁。

  6.公用马桶冲水器

三、外表简单,强大的技术研发

  1.抗震设计

  建筑主体以梁柱结构为主。

  建筑内部无隔墙,可用轻质隔间随意间隔。

  2.新鲜空气

  3.电线扁平化

  4.住宅保温

  5.隔音

  6.部品成套化

  给排水部品系统:

  管道的组装均在工厂完成90%以上,并作严格的试水检测后,装箱后运到现场,工人只需完成接口部分的操作;

  房屋全部采用同层排水,并设有集水器装置;

  卫浴大部分采用整体式工业化产品;

  给排水设计一般由专业的设计公司完成,设计的自动化及标准化程度高;

  7.日本的同层排水系统:

  国内的做法原理类似,但精细化方面不够;另外,国内卫生间的同层排水将管道敷设后用混凝土埋起来,不利于检修。日本的做法是敷设完管道后作架空防水楼板预留检修口,便于检修。

日本考察的几点思考

  1、对家庭核心成员的关注;

  2、可成长的住宅;

  3、厨房、卫生间、收纳柜极致精细化的考虑;

  4、精细、精准、精确到极致的态度。

篇2:小区住宅单体设计说明

  东方明珠小区住宅单体设计

  (一)住宅总平布局:

  总平布局采用行列式的组合沿路错落排开,总平面布局组团结构清晰、序列严谨有机,富有规律性和机理性,母题突出、特色鲜明。朝II、III区主入口干道折线的自由排布与总体规划的休闲风格和规则的用地相配合,尽显和谐统一。由于基地与南北朝形成一定的角度,住宅单元沿道路折线型布置,既保证基本南北向,同时丰富而灵活的形体变化打破兵营式的单调刻板,显得活泼多姿、富有变化。三组团均在组团的中心及主干道两侧设景观绿地,部分18层塔式高层住宅,前小后大的平面设计,确保四户均能朝向景观面,同时后排的大户型确保南北的对流及通风。

  II、III区两组团围绕中心绿地设13幢18层高层住宅,I区组团南侧临街朝南户型相对景观资源较匮乏场所相对局促,考虑设计为6-7层多层住宅户型,以形成内向的空间围合,同时能缩短开发周期。其余为11-12小高层板式住宅。

  (二)住宅平面设计:

  1、根据市场销售的要求,设计多种不同的住宅户型,以板式平面为主,部分结合景观考虑点式平面,以满足住户的多样化的需求。

  2、合理组织内部功能空间,平面紧凑,在有限的面积内,尽可能扩大起居,适当放宽厨卫、压缩卧室面积, 以利有效组织空间。

  3、各行为空间专用性明确,根据不同要求,做到动静分离或公私分离,符合家庭行为特征。

  4、努力扩大贮藏面积。

  5、突出厨卫设计水准,合理有序地安排厨卫各项设备及设施,注意组织厨卫通风,并对有条件的卫生间适当分隔。

  充分考虑xx本地居民的生活习惯,设计建造经济、功能适用的住宅体系,以点式、二单元拼接的短板式为主,获得良好的采光、通风、朝向。

  型体以简约的风格为主,体现时代特征:简约、和谐,温馨的形象,整个小区错落有致,富有韵律节奏,充满活力的住宅群落和极具特色的小区风貌。

篇3:住宅户型设计交流报告

  住宅户型设计交流报告

  前言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居住环境越来越重视和关注,其中包括户型设计。户型设计包括很多因素,同时,从篇幅和实际出发,本报告只对住宅户型设计做个浅显分析。

  前言

  第一部分:住宅户型设计一般注意的几个问题

  1、户型需求    2、户型适用

  3、平面形式    4、内部间隔

  5、户型大小和构成 6、功能分区

  7、户型布局    附:案例分析

  第二部分:把握新概念住宅户型设计的基本要点

  1、高科技和环保时尚住宅的新亮点

  2、国家相关政策和法规

  3、气候

  4、地形地貌

  5、社会、经济、生活科技的发展

  6、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对开发商的要求

  7、家庭规模和结构

  8、家庭行为模式

  9、生活习惯、风俗、社会以及文化背景

  10、生理、心理的需求

  第三部分:住宅户型设计的新走势

  1、户型面积趋向使用化

  2、功能配置更趋完善

  3、功能分区更为明显

  4、户型设计更为贴近人性

  5、设计观念变革

  6、从人口构成确定居住空间

  后语

  第一部分:住宅户型设计一般注意的几个问题

  1、户型需求

  户型需求是运动的,它随着市场的变化而变化。其中包括:

  ○目前的户型需求多样化,市场上并无绝对的主尊户型。

  ○户型的需求随时间、区域而变化。

  ○户型需求的多样化源自市场消费层次的多样化:比如作为移民城市的深圳,人口来自全国各地,多种地域文化形成撞击,不同地域、不同文化层次的消费构成了不同的需求层次,消费心理难以一一把握,销售难度往往集中于如何将不同需求导向某个需求目标。而在黄石,购房群体只要是在本城区,文化层次较集中,消费习惯易于把握。

  ○购买群年轻化,购房者年龄大都在25—45岁之间,年轻化使需求呈现复杂的个性化。

  ○潜在的够房者绝大部分为“非常人口”——有限的收入使其难以实现近期购房的年轻者,其置业计划必然是远期的,并且 购房很难把握,也许会选择过度性的小面积户型,也许会一步到位,选择较大面积的户型。还有一种就是有固定住房,追求自在新潮的生活,经济实力强的上班族,其购买心理也是不确定性,因为其购房主要目的调节生活或者争脱父母的束缚。

  2、户型适用

  适用是住宅建设的基本要求,户型设计的第一位选择因素就是使用方面,舒适度较高,离开这点就谈不上户型设计的先进和前瞻性。

  ○面积适当的厅,满足会客、团聚、视听、休闲的公共性活动功能。

  ○厅内要有良好的光照、通风和视野。

  ○厅内不要有太多的洞口和门,以方面家具的摆设和隐私的保护。

  ○厨房最好靠近门口,以利购买菜蔬与处理垃圾,避免污染。

  ○厨房和餐厅最好相邻,以便用餐和撤除餐具。

  ○卫生间与卧室要相近,夜间使用时,不然老人儿童使用均不便。

  集中归纳起来,动静分区、干湿分区、公私(公用区和私密区)分区应是使用功能合理的基本原则。

  3、平面形式

  平面形式上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每一层的户数在减少,尤其是小高层和高层住宅。以前多为平均一梯8户甚至10户,现在减少平均一梯4—6户,最少一梯1—2户。密集的户型在后期将不收欢迎。

  二是平面形式增多,以前那种简单的十字形也在变化。“井”字、“米”字已经很少使用,“蝶”形、“品”字型以及单排式、错层式涌现出来。现在较多采用的是“品”字型(或“工”字形)结构和蝶式设计。这种形式的是最大优点在于采光通风良好,户与户之间无遮挡,住户观景效果良好。

  4、内部间隔

  以往户型间隔布局杂乱,功能分区不明。主要表现在:餐厅和客厅不分,开门即厅,厅当走道;卫生间对着房门,而且与卧室相邻,由于隔音效果不好,卫生间的水龙头一打开,相邻的房间深受噪音之苦等等。为此,户型间隔上应注意:

  ○开门是厅或玄关,饭厅与厨房相邻。

  ○卧室置于一侧,卫生间、浴室等置于一侧,中间形成一道走廊。

  ○走廊尽端是主卧室。

  ○一般都是“工”字、“T”字或者蝶式设计,景观互不遮挡。

  5、户型大小和构成

  户型大小到底多大才合适吗?

  户型大小与产品形态有着很大的关联。而住一般宅户型面积的分配如下:

  厅(起居室):20-45㎡   主卧室:15-25㎡

  次卧室:15㎡       次卧室:8-12㎡

  保姆间:4-6㎡       卫生间:4-10㎡

  厨房:8-12㎡       洗衣机间:4㎡(附污水盆)

  储藏室:6㎡        阳台:4-12㎡

  生活阳台:4-6㎡      走入式储藏室:6㎡

  上述面积中,保姆间、家庭团聚室、走入室储藏室根据商品房的目标客户而选择配置。

  除此之外,常见户型设计的细部处理还需改进的地方:

  ○起居室窗户:目前窗台高80-90厘米,外有封闭式阳台,两层窗户遮光,阳台栏杆一般在1.2米,人们站在阳台上不舒服,现在改进为落地窗户加透空栏杆,阳台有阳光室的作用。建议阳台的实栏板部分不要太高,影响使用效果。

  ○窗台:现在已从900、850厘米的窗台变矮、变大,下面可以走暖气、视野好,但需要有铁栏杆的保护。

  ○楼梯:2.7米层高的楼盘,一般为1层16步,每步17厘米,现在改为1层18步,15厘米高。这样增加了面积,但舒适度上升,特别是六层楼,会令老人、小孩舒服。75厘米是室内楼梯的最小宽度,如果厅比较小,楼梯可以独立做,厅大时楼梯可以用来美化客厅,成为一景。

  ○复式层顶:一般最低是1.5米,平均高度2.1米,有的采用威卢克斯窗直接开在坡屋顶上,采光好,但视野不好,不能看到天空。提倡窗向下落到普通高台的位置。

  ○室外防护护栏:一层防护栏杆开始缩回墙面,以至整栋楼都不得不做栏杆。

  6、功能分区

  住宅的使用功能虽然简单,但却是不能随意混淆的,简而言之一般有如下几个分区:

  ○公共活动分区:供起居、交谊用,如客厅、餐厅、家庭厅、门厅等。

  ○私密休息厅:供处理私人事务、睡眠休息用,如卧室、书房、保姆房等。

  ○辅助区:供以上两个部分的辅助支持用,如厨房、卫生间、储藏间、阳台等。这些分区各有明确的专门使用功能,有动、静的区别,有小环境的要求。绝大多数的平面设计都注意到了正确处理这个三个功能区的关系,使之使用合理又不互干扰。

  7、户型布局

  户型内部应如何布局和配比面积。根据调查,一般客户认为评价户型最重要的依次是:布局、朝向、楼层、使用率。可见布局的重要性。在具体的户型布局上,客户认为个功能区的重要程度依次为:起居室、主卧、次卧。有专家认为目前在130-140平方米总面积的户型里设计30平方米比较合适,从趋势上看,厅的面积下调,主卧室面积从15-18平方米调至25平方米。其中的原因是:

  ○客户年轻化,很少在家度过,回家时卧室是常用的空间,需要组合柜、电视,看书的位置,厅内一部分功能转移到卧室中。

  ○社区设置会所,会所改变了交友一定要在家的概念。

  ○整个社会文明程度提高,人的隐私权要求增加。

  在设计中通常安排餐厅和起居厅结合,但高标准的住宅内,可以考虑分开设置。但如果分开后,餐厅的光线、通风以及视野等条件均没有得到改善,或餐厅分离后反而更象扩大的通道,则不如不分开。特别是中小型住宅,一个大起居室的空间感、尺度感和生活氛围,便优于两个厅的分离设计。

  附:案例分析

  第二部分:把握新概念住宅户型设计的基本要点

  1、高科技和环保时尚住宅的新亮点

  2、国家相关政策和法规

  3、气候

  4、地形地貌

  5、社会、经济、生活科技的发展

  6、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对开发商的要求

  7、家庭规模和结构

  8、家庭行为模式

  9、生活习惯、风俗、社会以及文化背景

  10、生理、心理的需求

  第三部分:住宅户型设计的新走势

  1、户型面积趋向使用化

  ○传统的一梯多户受到挑战,尤其是高层住宅的一梯八户井字形格局,由于使用效率低,功能质量差,愈来愈受到市场冷落。户数的减少,多边形的平面布局使得户型设计更趋合理。三角形、钻石形、六边形、斜十字形等布局形式不断涌现,每一户的居住质量都得到相应的关注及重视。

  大厅大户的结构显得落后,中户型设计基本上以大厅小房为主,而大户型通过增加房间数目、强化功能空间的手段也达到类似的效果。

  ○户内实用率比以前高,公共走道、室内走道、楼宇边角等公共面积减少,户型设计较以前更讲究如何充分利用每一寸空间。

  2、功能配置更趋完善

  ○主人房带卫生间已成为中大户型的必要设计。

  ○工作阳台的设置,同以前功能重合的阳台设计(把家务操作、观景等功能集中于一个空间实现)相比变得合理、方便。

  ○书房、儿童房、健身房、衣帽间等配套空间的设置、使室内活动更为舒适。

  ○玄关的设计,增加户内空间层次,亦与生活水平提高的社会现实想吻合,使入室更衣换鞋等新风尚变为可能,促进居家健康化、安逸化。

  3、功能分区更为明显

  ○1996年以前的住宅,没有什么功能分区概念,在居家使用上极不科学,大厅功能比较混乱,基本上不区分休息娱乐区(客厅)与进餐厅(餐厅),一些卧室门直接开向大厅,设计十分不合理。

  1996年以后的住宅,开始注重使用空间的层次与分区的问题,三大分区理念:动态静态空间花分、工作空间与生活空间的划分、公共空间与私密空间的划分思想在户型设计当中得到有效贯彻。

  ○平面户型设计打破平面厅室划分的旧传统,利用凸出的边角,台阶、隐形走道等设计进行空间划分,使空间层次感更强,空间变化更大。

  4、户型设计更为贴近人性

  1996年以后的住宅户型设计与1996年以前的相比,一个显著的分别在于:现在的户型设计更为贴近人性,设计是出于居家细节设身置地为住户考虑的。

  ○传统的厨房多采用I型,现在则有I型、L型、还有开放式,半开放式的厨房设计(在小户型住宅及酒店式公寓运用用得比较多),在长度、宽度方面考虑到操作台、洗盥台,厨具电器壁柜的设置及摆放位、管线的安装、通风排气条件。

  ○落地窗、凸窗、角窗的普通采用打破单纯以阳台作为居室外延空间的局面。

  ○卧室门的朝向注意避免与其他房间门相对的现象。

  ○低窗台设计,可坐可卧,既增加了使用空间,又开阔了视野。

  ○些中小户型采用自由间隔设计,充分体现个性品位:其一,少梁柱对空间的占用及制约,使自由问题灵活方便。其二,室内空间多运用薄墙、虚墙(非砖石水泥结构),住户可重新进行间隔。

  5、设计观念变革

  ○朝向观念的变革

  不再追求户户朝南的设计,景观与朝向同样重要、户型设计更关注景观的方向而不是南北朝向/

  消费者开始关注小区内部环境的营造,开发商近年花大力气去塑造区内景观,住宅小区采用围合式、半围合式布局较多,只要是朝向中心花园的户型,基本上都能得到消费者的认可。

  ○需求观念的变革

  随着目标市场逐渐细分化,购房群体日趋理性与个性,单一的户型需求演变变为多极化、多样化的户型需求,从而使户型设计也呈现多样化特征。

  1996年以前的住宅户型,同一楼盘同一类型面积相同,格局也相同,1996年以后的住宅户型,同一楼盘同一类型细分为几种面积结构有差别的户型,以满足相同收入阶层中不同的消费需求。

  6、从人口构成确定居住空间

  从家庭人口构成分析,7种套型即可适应1-6口家庭的各种构成情况。但套型设计还要满足家庭行为和生活模式的不同需要,反映不同地区的气候、环境、社会经济水平、建设标准、风俗习惯以及历史文化的差异。因此,套型模式就会千变万化,多样化也成为套型设计永无休止的追求目标。

  后语

  本报告旨在和大家探讨与学习,不足之处恳请指正和批评。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