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中教职员工常规十条
1、严格遵守学校作息制度,上下班主动刷卡,有事请假。
2、进校汽车慢行、自行车推行至指定地点,整齐停放。
3、服饰整洁、大方得体,佩带校徽,微笑面对师生,主动回应学生问候。
4、上班时间,不在办公室做私事,不利用电脑炒股、游戏、聊天等。
5、不随意停学生的课,不私自换课、占课、挤课。
6、上课准时进教室,不中途离开课堂,不拖堂,不带手机进教室。
7、不委托学生办私事,不收学生、家长给予的现金、礼券、礼品等。
8、认真准时参加各类会议,开会时不做与会议无关的事,不随意走动、讲话、使用手机等。
9、升旗仪式站姿规范,不交头接耳,向国旗行注目礼,高唱国歌。
10、做好办公室值日工作,办公桌、地面等保持整洁,放学最后一个离开办公室者,做好“三关”工作。
篇2:四中班主任工作常规制度
四中班主任工作常规制度
主题班会评比制度
1、时间:每学期评比一次
2、办法:
(1)可根据自己班级的实际在一学期内随时进行申报。(在固定的班会课内进行)
(2)申报必须提前一周。
(3)公开的主题班会研讨,各班班主任必须到场观摩。
(4)班会结束后一周内公布成绩。
3、评委:由分管德育工作的校长,政教主任,年级主任组成。
4、评定内容:
(1)主题班会的目的。
(2)主题班会准备和活动过程。
(3)主题班会的内容。
(4)主题班会的方法和形式。
(5)主题班会的效果。
班主任例会制度
1、时间:校级每月一次,年级每月一次。
2、要求:
(1)准时出席,认真记录,积极发言。
(2)无特殊情况一律不得请假。
(3)交流发言认真准备。
3、内容:
(1)专题研讨,围绕学生成长需求开展深入、高效的研讨活动。
(2)交流班级工作计划和开展班级工作的经验。
(3)学习教育理论和先进教育经验。
(4)交流进行教育研究的过程、效果和体会。
(5)总结一个月的工作情况,对下阶段工作进行布署。
班主任资料积累制度
目的:班主任工作资料积累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重要一环,也是体现班主任辛勤劳动成果的内容之一,是创建先进班集体的需要。
内容:
1、班级工作计划,每月安排及打算,期终的总结。
2、学习的摘录、心得及经验总结、论文。
3、各种调查表设计及调查分析资料。
4、班级常规,班级日记,主题班会等内容。
5、班主任工作随笔。
6、班级情况:
(1)班级人数,班干部,团队干部名单和分工情况。
(2)班级学习风气,学习成绩情况。
(3)评优主要事迹,班级各类先进,团员名单,班内、校内、社会表扬的名单及突发事例。
(4)参加各科活动组名单及取得的成绩。
(5)班级各项活动掠影。
(6)班级取得的所有成绩和荣誉。
(7)特殊学生的情况。(变化情况)
(8)班级中的重大事件。
篇3:实验中学教师教学常规要求
实验中学教师教学常规要求
一、计划
1.教师教学计划:第一周内交备课组长或学科组长。
2.备课组工作计划:第二周周二前将本组计划和教师教学计划交教研组长
3.教研组工作计划:第二周内交教导处
二、活动
1.备课组长:按“五定要求”(时间、地点、主题、主讲、措施)不少于每两周一次,并将活动时间报呈教研组。
2.教研组长:、
(1)活动次数:单一学科教研组每两周不少于一次;多学科教研组每四周不少于一次。
(2)活动内容:每期不少于二次专题学习;不少于两次研讨课。
3.学科发展指导小组:教研组长要有计划安排,每月不少于一次活动。
4.例会:
(1)教研组长例会:由教导处主持,每两周召开一次,根据需要可扩大到备课组长或学科指导小组成员;除了正常工作布置外,应有专题学习研讨、交流等多种形式。
(2)备课组长例会:由教研组长主持,每学期在期初、中、末召开,不少于三次例会。
5.研讨课:
(1)每一位任课教师每学期开设一节有研究目的的研讨课或邀请课,要有点评与反思,其材料应于开课后一周内完成,由教研组长收集并备查。
(2)按时参加备课组、教研组、学校以及市区各级教研活动、学习与培训,期间认真作好活动与学习记录,不做无关事情,不早退。
三、教学设计与反思
1.课前备课,提前一周,一课时一教案。
2.坚持单元目标设计、教材分析、学情分析。
3.教学设计各环节完备:目标、重点、过程、作业等,注重教法学法设计,体现信息技术应用、板书设计。
4.重视课后反思。青年教师(教龄在3年以内,下同)、使用新教材每次课后要有教后记,其它情况不少于50%;青年教师,每月不少于二篇教学案例分析,次月初交教研组长汇总教导处。
四、上课
1.按课表预备铃响进课堂,督促学生做好课前准备。
2.不随意停止学生上课,对有严重违纪的学生可委托班主任或政教处进行处理。
3.不擅自调课,有特殊情况需经教导处统一调动。
4.到公用教室或上室外课,由教师组织排队前往,确保有序和学生安全。
5.在上课期间,发生意外事件,特别是安全事故要及时报告、及时处理,负责到底。
6.普通话教学;着装端装大方,与教师职业要求相符合。
7.面向全体,关注每一个,尊重与保护学生学习权利,不讽刺侮辱,严禁体罚与变相体罚。
8.按时下课,不严重拖堂。
9.树立任课教师是本学科第一责任人意识,当堂问题尤其是各种违纪现象,当日解决,必要时可和班主任、家长联系,不推卸责任。
五、作业
1.作业量规定:精心选择,控制总量——语、数、外、理、化回家作业量一般不超过授课时间1/2,其它科目一般当堂完成。
2.落实作业规范:根据学校和学科备课组统一要求,统一格式和基本规范,始终如一执行。
3.批改作业:逐题亲自全批,认真无差错,注明批阅时间、评价等第,一般不晚于第二个工作日;适量面批。
4.作业订正:一般要求当日订正,并对订正者有二次批阅(或不晚于下一次作业前),不漏一个,一抓到底。
六、个别辅导
1.对缺课学生要及时补课。
2.对学困生,要注重面批作业,帮助分析原因,并有针对措施。
3.课余辅导要有计划——定人、定时间、定地点、重措施,一般不超班级30%,确保辅导的有效性。
4.每学期制定学困生学习档案,期初分析,过程跟踪,效果检测,人数不少于15%(每班)。
七、监考
1.按考务要求,认真参加有关培训,作好有关准备,特殊情况要请假,不能自行随意调动。
2.按考试要求,准时到岗,准时领卷,准时进入考场,准时准确收发试卷。
3.监考中,关闭手机或调至震动,不接听或收发信息,严格履行职责,杜绝舞弊发生。
八、阅卷
1.按备课组分工,认真按时参加集体阅卷。
2.严格按照标准与程序,杜绝随意压分、提分和人情分,坚决弄虚作假,确保公平、公正、准确。
3.阅卷总分后,及时进行分卷,及时送交教务处输分。
九、质量分析
1.每一次统一测试(区、校、组),都要及时进行书面质量分析。
2.注重做好小题分析统计、教学问题分析、改进措施制定。
3.按要求及时交备课组、教研组,汇总到教导处。
十、检查考核
1.备课组长:1)协助教研组长进行月常规检查。2)每月5日前检查一次教案,并将检查与统计情况报教研组。
2.教研组长:1)按要求每月对备课组长进行一次全面教学检查,对全组教师进行一次教学抽查,并形成书面检查意见,并与统计情况每月8日前报教导处。2)每月检查意见应通过教研组活动或个别交流等形式进行讲评与反馈。
3、教导处:1)每月以惯例对教研组长和一个教研组或学科或年级进行抽查,并形成书面评价意见。2)每月不少于一次教学专项抽查,检查教学常规落实情况,并形成书面意见。3)每学期中和期末组织教研组长或学科联系人进行全面检查。4)每月不少于一次对教研组长备课组长活动常规检查。5)每月12日前,将教研组检查、统计、评价意见和以上教导处各次抽查情况的书面意见汇总形成教师、备课组长、教研组长的当月常规考核意见报分管校长。
4、校长室:1)校长室结合日常常规检查情况,审定教导处的常规考核意见,在每月15日前确定每位教师结构工资补充部分(含兼职)考核发放数额。2)重大情况,将提交行政会议专题讨论,形成发放或处理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