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方案

二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方案

  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的改变,促进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按照新教学大纲的要求,在高一年级开展包含研究性学习在内的综合实践活动。为了保证这一教学计划的正常开展,特制定本方案。

一、研究性学习的目标

  总目标:

  着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力。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实践探索发现问题,为了解决问题产生对知识的渴望,形成自主学习的态度,获得实战与合作的感受,养成科学的态度,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研究问题的创造性能力。

  阶段性目标:

  高一: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合作意识,能从学科、社会、生活等现实以及未来中发现问题,能积极地参加研究性学习的活动。

  高二:培养学生的研究意识,能够初步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从事调查研究,收集资料、采集信息,进行综合分析。

  高三: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能够用批判、发展的眼光反思现象,结合自然与社会,创造性地提出对问题的见解,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研究性学习的管理机构

  为了保证研究性学习这一新的课程在我校能够协调、有序、有效地开展,对研究性学习进行过程管理、评价,负责校内外的组织协调工作,学校对研究性学习进行校级、年级、课题组三级管理。

三、研究性学习的组织形式

  结合外地的经验,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形,采用全面推开和个别试点相结的方式进行。即在高一年级同时开展这一课程,保证学生人人参与,分别开展“小组合作研究”和“个人独立研究”的试点探索工作,寻求一种适合我校的组织形式。

  小组合作研究。学生一般由3~6人组成研究性学习小组,自行选定指导教师(可以是校内外有一定专长的人士),在指导教师的组织、参与、指导下,自选适应小组研究的课题,课题组成员在研究过程中,既有合作,又有分工,要制定课题研究方案。

  个人独立研究。采用“开放式长作业”,由教师结合教材和实际向全班同学布置研究性学习的课题,由学生自行选择和拟定具体题目,各自独立地开展研究,完成研究性学习的作业。

四、研究性学习的操作过程

  1、队伍培训(2~3个月)。由教导处组织落实,以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和校本培训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做好管理人员和教师的培训工作,充分认识开展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把握研究性学习的特点、目标,理解研究性学习的内容、过程、要求,为开展研究性学习创造条件,营造一个支持、鼓励、开放、健康的环境。

  2、课题启动——进入问题的情境(1~2个月)。由班主任和指导教师组织进行,通过开设讲座、查阅资料、结合实际选定研究课题,选定指导教师,制定研究方案(包括分工、方法、研究步骤等)。

  3、课题实践——进入问题的体验(5~6个月)。由课题组长和指导教师组织实施,各小组和个人进入课题的具体研究,根据分工做好研究的记录,写好研究日记,真实地记录个人和集体的体验,进行调查研究,搜集与分析信息资料,归纳解决的思路,提出初期观点,进行初步交流。

  4、课题总结——进入问题的陈述(1~2个月)。由课题组承担,将实践阶段采集的信息、材料进行归纳整理、总结提炼,结合自己的观点,以实验报告、调查报告、论文等形式形成书面材料,也可以采用讨论会、研讨会、成果展览、提案建议等方式进行。

  5、课题评价。包含开题评价、中期评价、结题评价。评价应特别注重过程(附评价细则)其中开题评价、中期评价主要由指导教师承担,更提倡课题组小组自我评价,写出阶段性的评价报告,学校《研究性学习》管理小组将选择个别课题进行课题评价的研究,结题评价主要由学校和年级 课题管理小组承担。评价要兼顾小组评价和个人评价。

  6、经验汇总。经一年左右的研究实施,特别是针对不同的组织形式的试验,结合研究性学习过程的总结和评价,由学校《研究学习》小组完成《研究性学习》的研究报告。

  课题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评价日期______________

编号 评价指标 等 第 等级评定
自评 互评 导师
1 活动的参与意识       自评:







互评:





导师:




班主任:
2 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      
3 团体协作精神      
4 求知欲与探索精神      
5 敏锐地发现问题与主动地提出问题      
6 问题的地提炼能力      
7 收集各种信息、资料,采集数据的能力      
8 信息的筛选、加工处理能力      
9 知识信息的应用能力      
10 技术、设备的应用能力      
11 研究方法、手段选择的评判能力      
12 研究过程的组织能力      
13 创新意识和研究意识      
14 研究过程的科学态度      
15 课题的设计能力      
16 课题研究的质量      
17 语言陈述      
18 申请(建议)等级       综合等级  
19 申请(建议)的学分       申定学分  

  备注:1、评价采用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指导教师、班主任评价,综合徒弟有由校研究性学习指导小组评定,学分由教导处申定。

  2、学生在评价过程须提供个人必要的材料(如出勤记录、研究性学习日记、学习总结、课题报告等)

  3、评价等第为:优、良、合格、不合格。

  4、互评、导师评定、班主任综合等级优和不合格分别在20%和2%以下。

  5、学分满分10分,优秀9分以上,良好7.5~9分,合格6分~7分,不合格6分以下。

  6、研究性学习不合格须重修此过程,不合格者不发毕业证书。

篇2:中学研究性学习培训材料

  根据高中新课程改革的相关文件要求,高中学生要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高中阶段共计15学分。

一、什么是研究性学习活动。

  研究性学习是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在中学设置研究性学习活动的目的在于改变同学们以单纯地接受老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同学们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运用于实践的机会,促使你们能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概括地说,一方面是要改变大家的学习方式,使你们学会主动学习;另一方面是培养同学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把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是指目前同学们已经在各科学习中进行的探究学习;把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课程形式,就是我们这里讲述的研究性学习活动。

二、研究性学习活动的类型

  目前,在中学所开展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主要有两种类型:课题研究类与项目设计类。

  (一)、课题研究类:

  课题研究类以认识和解决某一问题为主要目的,包括调查研究、实验研究和文献研究等等。

  1、调查研究法:为了解中学生上网的主要目的,于是对各地中学生上网目的进行问卷调查,将收集的调查问卷进行数据统计分析,从而获得问题答案的这种研究方式就是调查研究;

  2、实验研究法:每当我们夏天走到久放的垃圾堆旁边时,总能闻到排放的气体所产生的一股刺鼻味,为了弄清这些气体到底含有哪些主要成份,对我们身体有无伤害,我们可以收集该垃圾堆排放的气体,并在实验室对这些气体进行一系列的化学实验,通过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推断,最后得出结论。这种研究方式就是实验研究;

  3、文献研究法:基督教宣称耶酥是人类的救世主。如果我们想知道历史上是否真的有一个叫耶酥的人,这时前两种研究方法都不太适合,我们只能借助于古人所留下的文献资料,无论是正面的还是反面的,抑或中立的都要先进行大规模地收集整理,然后进行客观地研读分析、批判推敲、反复考证,从而得出结论。像这样的研究方式就是文献研究。

  (二)、项目设计类:

  项目设计类则是以解决一个比较复杂的操作问题为主要目的,包括社会性活动设计和科技类项目设计。比如,马路中间现有一道绿化带把路道分隔成两半,但又不是全隔开,还是会有行人或车辆从绿化带的间隔区域在东、西两边串过,现有的设计到底是否合理呢?我们可以经过调查、分析,设计出更好的方案,这就是一项社会性的设计项目。又如,下雨时,人们出行很不方便。打雨伞吧,必须牺牲我们仅有的两只手中的一只手,穿雨衣吧,雨衣的透气性差而且防雨性能也不好,有钱人坐汽车,即使汽车的雨刮器再好,司机还是无法忍受汽车玻璃上的雨水。我在想,雨伞能否改进,改进后能解放出我们的一只手。雨衣与汽车玻璃能否使用新的材料,这种材料就像荷花叶那样水不能沾上去。那多好啊!

  将来你们中无论是谁发明了这种材料,或在这方面的研究有所突破而获得专利时,你一定一定要记得感谢研究性学习噢,因为是研究性学习为你启迪了思路啊。

三、我们学校如何进行研究性学习活动?

  根据高中新课程改革的精神,结合我校的实际,高中三年共进行3个课题的研究,高一年级两个课题每个课题5个学分,共10个学分;高二年级第一学期一个课题5个学分,共计15个学分。

  我们希望这项活动不占有同学们太多的在校学习时间,所以有一部分日程安排在双休日和假期由你们自行独立完成。但如果这项活动全部安排在假期,小组活动过程中成员之间的交流不太方便,更不能留下开展这项工作旁证材料,如将来必须要你们提供的照片、视频等相关资料。所以假期结束后还需要利用课余时间或自习课时间进行交流、材料整理、成果展示和学分认定等过程。

  在组织形式上,我们建议采取小组合作研究或个人独立研究两种形式。以小组合作研究为主要学习形式时,同学们自己按所喜欢的学科组成5-6人的课题小组(班主任适当调配),并推选组长,每组原则上由所选学科的老师为指导教师。成员各有分工,各展所长,并团结协作。分组后人员不宜流动。也可适当采取个人独立研究形式,采用“开放式长作业”,同学们各自相对独立地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研究活动。

  我校的研究性学习活动程序:

  1、按喜好的学科组建课题小组,学科老师为指导老师,并填写《园区三中研究性学习课题小组申报表》;

  2、小组成员与指导老师共同选择确定研究课题,并填写《课题研究小组成立用表》,同时确定小组成员分工。班主任老师在此基础上把全班研究的课题整理填写好《研究性学习课题汇总表》。必要时,可举行开题报告;

  3、中期,按分工进行研究性学习,保持小组成员之间以及小组与指导老师之间的联系,及时解决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填写《课题研究活动情况记录表》;

  4、后期,进行小组交流、材料整理、撰写《课题研究(论文)报告》或进行其它形式的成果展示,并在指导老师的参与下完成学分认定等过程。

四、研究性学习活动一般步骤:

  研究性学习活动一般分三步完成:以问题为中心,从进入问题情境,到实验体验,直至最终的表达与交流。

  在进入问题情境阶段:

  ①同学们要适当知道一些主要的研究方法:如搜集信息的经常采用的观察、实验、文献、调查、咨询等方法;处理信息时常用的比较分析法、因果分析法、综合法等;进行逻辑推理时用到的归纳、演绎、类比等方法;这些方法不是一下子要求你们都知道,更不是说不了解这些方法就不能开展研究活动。实际上,当你们遇到问题时可以问你们的指导老师,指导老师会给你们时时刻刻的帮助。

  ②学生分组,选出组长,确立研究的问题(专题、课题),分组制定研究计划和进度表,确定指导教师;当我们小组确定了一个研究课题后,就要设计一些研究方案,这方案就是阐述怎么去研究,何种手段?设定一个研究进度,比如,为了进行这一研究,必须第一步要做什么?是收集原始数据,还是组织学习理论等等为进一步研究作好数据和心理、知识、能力方面的准备。第二步做什么?第二步往往是探究的核心,对数据进行分析、比较、推测、论证等工作,第三步是陈述你所获得的结论。当然这一切活动的开展当然离不开指导老师,所以,必须早早地确定指导老师。

  ③举行开题报告会,聘请指导教师参加。在开题报告会上,向大会陈述你们选择该课题的目的和意义,这个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研究方法、步骤,课题研究的条件、预期成果,并在大会上回答老师们的提问。建议同学们在开课报告会上课题小组长发言时用PowerPoint幻灯片作辅助说明。开题报告会上,指导老师要根据课题组长的报告情况填写开题报告评审表。

  研究处于实验体验阶段时,同学们要认真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①搜集、分析、整理、提取各种信息资料;可采用访谈、上网、查阅书刊杂志、问卷调查、科研实验等形式;

  ②调查研究,实地考察,做好记录;

  ③在小组以内,小组之间,班级之间,师生之间等可进行随时随地的交流;这一阶段,指导老师将会跟踪指导,随时掌握各小组或个人的研究进程,并加以指点,做好记录。

  活动即将结束,进入表达交流阶段时:

  ①各小组或个人上交研究论文,实验报告,调查报告,活动方案,科技作品,音像资料,软盘等成果材料,每人上交一份小结,年段举行研究性学习活动交流报告会,评选优秀成果奖;

  ②师生共同评价各小组或个人的研究成果。

  在课程档案中,同学们和指导教师都有一些必须书面完成的工作记录。同学们按课题组和个人必须完成的分别有:课题审报表、开课报告评审表、研究方案、研究成果;研究周记、个人小结;指导老师必须完成的有:指导笔记、工作总结或论文。

  学生上交的研究方案中必须包括名称、目标、意义、内容、方法、所需资源、人员分工、进度安排、成果形式、指导教师www.aishibei.com等内容,并在开题前上交。

  研究周记必须记载个人每周学习研究的情况。含时间、地点、具体的研究内容、收获、体会、问题等。研究周记将作为平时成绩的主要依据。课题结束时的最后一篇周记为总结。从开课那一周开始,每周上交指导教师批阅、签名。建议整个年段采用同一种规格的笔记本或练习簿用来写周记,这本笔记本是同学们进行过研究性学习的最重要的凭证。

  研究成果可以是:结题报告、研究论文、实验报告、调查报告、科技作品、软盘、录像资料等。课题结束时上交。

五、如何对参与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学生作出评价呢?

  (一)评价内容

  1、个人评价内容:参与过程、学习态度、创新能力、协作能力、完成任务情况(个人在课题研究中承担的责任),以及个人学习材料积累,即,文献资料、学习心得、研究方案、实验方案等;

  2、课题组评价内容:

  (1)开题评价:问题意识,思路方法,方案可行;

  (2)中期评价:信息集取,思维创新,操作技能,探究习惯,实践能力,协作精神;

  (3)结题评价:凝炼观点,论证能力,表达交流(研究论文、研究报告、发明制作等)。

  (二)评价程序

  1、个人评价:个人在小组内交流学习心得,采用个人评价与课题组评价进行有效结合的方法进行民主评议,并填写《园区三中研究性学习(个人)学分认定表》进行自我评定,然后报指导指导老师评定;

  2、课题组评价:先小组讨论,并填写《园区三中研究性学习(课题组)学分认定表》进行自我评定,然后报指导指导老师评定;

  3、学校评价:由教务处组织人员对各课题组及个人进行评价给定学分。

  4、学分=认定的个人学分×40%+认定的课题组学分×60%

  同学们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活动时,如果需要设计一些表格对调查或实验数据进行统计整理,或对实验现象进行记载等,可请指导教师从学校网站上下载相关表格(表格可以进行更改)。

  为了让同学们对《研究性学习》有一个更深入的认识,现在给你们看一个实例,看看别人是怎么进行操作的,我们也要学会采取类似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