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中心生态体系的建设

  购物中心的生态体系建设

一、生态资源包括:

  1.森林生态景观。

  2.草原生态景观。

  3.静止水域生态景观。

  4.流动水域生态景观。

  5.海岸生态景观。

  6.特殊动、植物生态景观。

  7.特殊地形景观。

  8.历史遗迹生态景观。

二、生态体系的维护

  1.区内的生态系统应依其类别、规模、完整性、原始性、稀有性等予以区分归类,作为管理保育措施的依据。

  2.经分类分析后,对于各项生态体系,属完整、稀有、自然者,应进行调查,建立资料库及作观察记录。

  3.对该项生态体系的组成、影响因素、繁殖、生长、活动或变化状况进行研究。

  4.就该项生态体系的利用及保育订定策略、法规及执行步骤。

  5.合理规划利用该项生态资源,在土地使用方面,对于边际土地的利用,应着重于受保护区的保护配合。

  6.定期检查保护区及附近的土地利用情形,避免出现不符和规定的使用情形。

  7.对于开放供观赏地区,应适当配置园地及利用据点,限制使用范围及活动方式。

  8.限定使用路线、时间、季节等,以减少对生态的破坏。

  9.对于森林树木、水资源等,应拟订最佳使用方案,作为控制、开发、保育、调配、利用的依据。

10.自然生态保护区内应禁止下列行为:

  (1)建筑物、工作物、道路或其他工事的新建、改建或增建。

  (2)土地的开垦、填补、挖掘及其他变更地形及地貌的行为。

  (3)矿物、土石、砂石的采掘。

  (4)干扰水文工事或其他干扰、抽取水流的行为。

  (5)植物的砍伐、采集、焚烧。

  (6)未经主管机关许可的植物栽植。

  (7)养殖鱼、贝、藻类等水产或放牧牲畜。

  (8)废油、污水、废弃物排放或堆置等污染自然环境的行为。

  (9)使用或丢弃影响自然环境的化学药品。

  (10)变更土质、水质或污染空气的行为。

篇2:大型购物中心开发规划要点

  大型购物中心的开发规划要点

  内容包括:

(一)街廓及道路计划

  1、都市空间

  除满足交通量及空间机能需求的道路宽度及动线配置外,对于街道景观等面向的需求也可以管制街廓及道路的形式来达成。如区内的景观是否需要街墙(StreetWall)的效果?或应为某种尺度的开放性空间?皆可以街廓及道路计划来掌握。

  2、道路及街道设施

  必须妥善设计道路及街道设施,以提高区内车行及人行环境的品质。举凡车道及人行道铺面材料及形式、保护树根的铁架、交通号志、路灯、行人座椅、垃圾桶、告示标识、电话亭等服务性装备或设施,均需妥为整体规划设置。

(二)建筑配置计划

  1、建筑物量体

  建筑物量体在法规上的规定仅有建蔽率、容积率、建筑高度及退缩距离上的控制。开发着的建筑师所为的设计至少必须符合法规上的需求。除此之外,为达到特殊的或统一的视觉上或空间感的要求,在规划时可针对业主的需要实施其他控制,例如长宽比例、尺度限制、高度限制等,使统一的建筑物量体控制能达到视觉及空间上的一致性。

  2、天际线

  天际线为建筑物顶部高度变化的集合性连接线,与建筑物量体及外观造型及都市景观皆有密切的关系。因而在规划前可先调查基地周围土地的天际线及未来发展的情形,并考量基地外未来的使用及立面走向,在满足开发者需求的前提下,规划天际线的形式,作为未来建筑设计时的参考,以达到完美的都市景观。

  (三)人车动线及停车计划

(四)开放空间系统计划

  开放空间及景观部分与建筑物的外观同为视觉及空间体验的决定要素,因而应于规划设计时配合建筑物各主要入口、活动节点、景观方向,妥为规划开放空间及景观植栽,以加强建筑物使用机能,并美化周遭环境,提供民众休息场所。

  开放空间设计可利用如下因子管制:

  1、开放空间留设的宽度或面积。

  2、留设公共人行通道系统的宽度及位置。

(五)绿地及绿带系统计划

  以植栽设置标准等来规范,如树种或树型的限制,植栽排列情形,植穴位置、形式及距离,与人行横道规格的整体规划配合等。

(六)造型、景观设计构想

1、建筑物造型

  建筑物造型对于购物者而言,可能是对购物中心的第一印象。且在大型购物中心的开发区内,土地上可能不止一栋建筑物,而建筑群之间的立面关系为何,在规划时应有构想。是否要求立面形式统一,使建筑群在外观上具有整体感?或是依机能的差异塑造不同的立面,营造活泼多样的购物中心意象?在建筑物的造型上是应有特殊的设计手法以彰显整体性或其他意念?这些不同的概念反映在空间设计上会产生差异性颇大的结果。因而在都市设计管制计划内便必须由开发商及建筑师相互沟通获得基本构想,依构想所示拟订建筑物造型的规范,以作为未来建筑设计时的准则。

2、铺面设置标准

  铺面的材料与组合的方式,坡度等。

3、地标

  为突显开发案的独特识别风格,在进行建筑设计或景观规划时,应重点塑造建筑量体及景观特征,以加强地标特性。

4、材料及质感

  建筑材料及质感选择,除反映建筑物造型风格及物理环境的融合之外,并应把握下列原则:

  (1)符合成本预算。

  (2)符合公共安全规范。

  (3)符合长期容易维护保养的需求。

5、色彩

  建筑物的色彩选择,可依循如下原则:

  可全部或局部采用企业独特的色彩,塑造鲜明的企业形象。如长荣企业的绿色,麦当劳的黄色及红色等。可选择融合与当地环境的色彩作为基调,另重点选择对比强烈的色系作为强调,把握"变化中求和谐,统一而不单调"的配色原则。

6、招牌广告

  区内的招牌、指示牌、霓虹灯、广告牌等,在都市设计管制计划内便应针对其尺度、设置位置、数量、材质、色彩予以整体规划,力求满足和谐、清楚及美观的需要。

篇3:大型购物中心交通动线规划

  大型购物中心的交通动线规划

  交通动线系统规划须配合建筑计量,尤其在规划主要联外道路、行人进出口、公共汽车场、站及停车场进出口时更需与建筑师密切配合,共同研拟对行人、对车流及对周边交通影响最小的交通动线。由于动线计量依基地的实际状况而定,无法以一定的方法来规划,以下仅提出几项动线系统规划原则供规划师参考。

一、联外动线系统规划

  基地的联外道路可算是动线系统最重要的一项,由于大型购物中心的开发一般需做基地开发交通形势评估,送当地主管机关审核通过后才能开发,因此若基地周边道路的背景交通量本来就很大,而大型购物中心的开发导致其服务水准达E级,甚至F级的情况,则除非开发单位能提供具体的解决方案,否则可能难以获准开发。因此在规划联外道路系统时,应考虑该基地周边道路现有的交通状况,最好是有独立的联外道路,且尽量避免以过境交通量很大的道路作为其主要联外道路,同时联外道路应可以很方便迅速地接上地区性主要干道或快速道路、高速公路,以充分发挥其集聚的功能,并可对周边道路的形势减至最低。

二、停车场进出动线

  停车场入口的位置将会影响周边道路的车流方向,规划不当的停车场进出口不仅会影响停车场的进出效率,也会导致车流回堵而影响周边道路上的车流。一般规划停车场进出口时,应注意的有以下几项:

  1.建筑技术规划的规定:

  A.自道路交叉点或截角线,转弯处起点、穿越斑马线、横越天桥式、地下道上下口起5公尺以内。

  B.坡度超过8:1的道路。

  C.自公共汽车招呼站、铁路平交道起10公尺以内者。

  D.自幼儿园、学校或公园等出入口起20公尺以内者。

  E.其他经主管建筑机关或交通主管机关认为有碍交通所指定的道路或场所。

  2.出入口应设于交通量较少的道路上。若一定要设于较大流量的道路上时,必须在出入口退缩若干距离以供储车用。

  3.应配合邻接道路的车行方向以单进单出、左进右出较佳。

  4.因汽、机车的操作特性不同,且为避免互相干扰,汽、机车的进出口应予以分开。

  5.采用效率较高的收费系统以节省车辆进出时间,避免回堵。

三、行人动线系统

  不论采用自行开车、骑车或搭乘大众运输系统来到大型购物中心,下了车之后就是行人,就一定会用到人行设施,因此对于行人动线的规划也是动线规划的重要之一。

  1.小汽车、机车

  小汽车和机车均属于机动性及可及性较高的私人运具,在到达目的地后,所需步行的距离较短,其行人动线部分主要为停车场到购物中心的动线。若停在购物中心附设的地下停车场,动线就较单纯,直接由升降梯或楼梯即可到达购物中心;若是停在较远的路外停车场,则应考虑其可能的动线,最好避免穿越交通量大的道路,无法避免而需穿越这些道路时,应以立交方式避免其直接冲突而互相干扰。同时应设置小客车临时上下客处以提供方便的接站系统。

  2.公车及巡回专车系统

  若设有公共汽车站牌、观览车专车或接站专车,则其停车站应考虑尽量减少行人的行走距离,除了可提高其使用率外,对于行人的动线也可因其步行距离较短而减少对其它运输工具的干扰。

四、货车动线系统

  大型购物中心免不了有货车进出的需求,对于货车行使的路线应尽量与一般消费者的汽车及行人动线分开,避免互相干扰,并且应依法规规定设置足够的离街卸货场地供货车卸货使用。